APP下载

数学有效复习“四步曲”

2014-04-26郑小青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4年1期
关键词:四步曲金鱼圆锥

郑小青

“找准切入点、把握关键点、选好着力点、重视延伸点”是小学数学实施有效复习的“四步曲”。下面结合“立体图形的体积复习”,谈谈进行有效复习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步曲: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找准有效复习的切入点

学生学习兴趣是否被激发起来,直接影响复习课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复习课始阶段要根据所复习的教学内容,找准有效复习的切入点,创设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激起学生搜索回忆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复习课中。

[案例描述一]

师:同学们,大屏幕上的金鱼漂亮吗?

生齐:漂亮?

师:假如我想知道这条金鱼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

生4:老师,我明白了,这里的“等积变形”就是把金鱼的体积转化成形状不同、体积相等的上升水柱的体积。

[分析]上述教学片段中,有三点值得提倡:一是教学情境的创设体现了“短、平、快”的特点。教师一句“假如我想知道这条金鱼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情境的创设可谓直奔主题,迅速把学生引导到“体积”这个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上来,在最短的时间内拉近了情境与数学教学的距离。二是沟通复习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找准了有效复习的切入点。通过“想知道金鱼的体积”这个情境的创设,将所复习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教学一开始就紧紧围绕“等积变形”这一数学思想展开。三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由于金鱼的体积是学生迫切想知道的,所以他们投入讨论特别激烈和热闹,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啊!

二步曲:自主梳理,建构网络——把握有效复习的关键点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我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的过程。复习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过程,其目的是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把各知识点分类整理,形成知识的网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起到“查漏补缺”的效果,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自主梳理与建构网络”是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的的重要环节,也是把握有效复习的关键点。

[案例描述二]

1.自主回顾知识网络。

师:小学里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贴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

生1: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最初都是由基本图形转化而来的……

生2: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都可以借助“底面积×高”来计算……

[分析]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通过三个层次的学习经历了自主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1.让学生自己说出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学生通过思维再现、记忆提炼,有了初步的记忆表象,这是整理知识的重要基础。2.先让学生自主整理,再让每个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整理思路,在相互补充过程中逐步完善,最后让各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学生通过交流、质疑、争论、讨论,激起智慧的碰撞、情感的共鸣,使知识本质更加清晰,记忆更加深刻。3.整理出简洁清晰、一目了然的关系图。学生最终形成的知识系统,是群体智慧的结晶。当学生的整理结果能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完全可以通过比较、评价,选出最优方案,用学生“作品”构建知识网络。当学生“作品”还不能满足“形成完整知识系统”这一目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小组整理结果进行观察、比较、建立纵向与横向联系,不断补充与完善,形成完整知识系统。“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网络让学生建构”真正把握住了有效复习的关键点。

三步曲:分层练习,突出重点——选好有效复习的着力点

复习课的功能不但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网络,更应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因而,巩固练习应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深化知识网络。由于复习的内容较多,一节课的复习中不能面面俱到,而应点到为止,更要突出重点,练习要练在教学的重点、学生的难点处。如“立体图形的体积复习”的巩固阶段,把练习的重点定位在“柱体”的体积计算和利用“等积变形”解决一些现实中的生活问题。

[案例描述三]

1.“柱体体积”的巧算。

(1)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

(2)下面的图形是不是柱体?

生:根据“等积变形”,橡皮泥体积不变,圆锥和圆柱的高又相等,那么圆锥的底面积只有变大到圆柱的3倍,12×3=36(平方厘米)。(课件展示学生思路)

(3)脑筋急转弯:将一个底面是15.7平方厘米,高10厘米的圆柱形钢材锻造成一个与它底面积相等的圆锥,圆锥的高是多少分米?

(4)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已知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大36立方厘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5)把一段圆柱形的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50立方分米,这段木料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四步曲:综合应用,拓展提升——重视有效复习的延伸点

复习课可以延伸、拓宽,应“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立体图形的体积复习”的课尾阶段,借助“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现实中的更难的生活问题。

[案例描述四]

1.你知道金鱼的体积是多少吗?

(1)把一条金鱼完全浸没在一个底面直径是20厘米,水深12厘米的圆柱形容器中,水没有溢出,且量得水面上升了2厘米。这条金鱼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把另一条金鱼也完全浸没在一个长为20厘米,宽为12厘米,高为15厘米的长方体容器中,水没有溢出,且量得水面上升了2厘米。这条金鱼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你知道酒瓶的容积是多少吗?

一个酒瓶里面深30厘米,底面直径是8厘米,瓶里有酒深10厘米,把酒瓶塞紧后倒置(瓶口向下),这时酒深20厘米,你能算出酒瓶的容积是多少毫升来吗?

3.你知道路能铺多长吗?

一个圆锥形的沙堆,底面积是15平方米,高1.2米。用这堆沙在10米宽的公路上铺2厘米厚的路面,能铺多长?

[分析]上述教学中,“你知道金鱼的体积是多少吗?”无论是用圆柱体的容器,还是长方体的容器,都是通过“等积变形”把金鱼的体积转化为上升水柱(实为圆柱体或长方体形状的柱体)的体积;“你知道酒瓶的容积是多少吗?”事实上是通过“等积变形”把不规则的酒瓶转化成底面直径是8厘米,高为30—20+10=20(厘米)的圆柱的体积;而“你知道路能铺多长吗?”实际上是把圆锥形的沙堆通过“等积变形”转化成体积相等的长方体的体积,通过“长方体的高(铺多厚)=长方体的体积(圆锥形沙堆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求出能铺多长的路。这些都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解题能力,但由于学生真正理解了“等积变形”,难题也变得简单了。因此,复习课的拓展提升,就应该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多下功夫,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摸索,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知识让学生疏理、规律让学生寻找、网络让学生建构、对错让学生判断、成功让学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抓住双基串成线、沟通联系连成片、温故知新补缺漏、融会贯通更熟练、综合能力大发展”的复习目标。endprint

“找准切入点、把握关键点、选好着力点、重视延伸点”是小学数学实施有效复习的“四步曲”。下面结合“立体图形的体积复习”,谈谈进行有效复习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步曲: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找准有效复习的切入点

学生学习兴趣是否被激发起来,直接影响复习课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复习课始阶段要根据所复习的教学内容,找准有效复习的切入点,创设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激起学生搜索回忆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复习课中。

[案例描述一]

师:同学们,大屏幕上的金鱼漂亮吗?

生齐:漂亮?

师:假如我想知道这条金鱼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

生4:老师,我明白了,这里的“等积变形”就是把金鱼的体积转化成形状不同、体积相等的上升水柱的体积。

[分析]上述教学片段中,有三点值得提倡:一是教学情境的创设体现了“短、平、快”的特点。教师一句“假如我想知道这条金鱼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情境的创设可谓直奔主题,迅速把学生引导到“体积”这个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上来,在最短的时间内拉近了情境与数学教学的距离。二是沟通复习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找准了有效复习的切入点。通过“想知道金鱼的体积”这个情境的创设,将所复习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教学一开始就紧紧围绕“等积变形”这一数学思想展开。三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由于金鱼的体积是学生迫切想知道的,所以他们投入讨论特别激烈和热闹,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啊!

二步曲:自主梳理,建构网络——把握有效复习的关键点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我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的过程。复习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过程,其目的是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把各知识点分类整理,形成知识的网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起到“查漏补缺”的效果,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自主梳理与建构网络”是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的的重要环节,也是把握有效复习的关键点。

[案例描述二]

1.自主回顾知识网络。

师:小学里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贴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

生1: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最初都是由基本图形转化而来的……

生2: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都可以借助“底面积×高”来计算……

[分析]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通过三个层次的学习经历了自主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1.让学生自己说出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学生通过思维再现、记忆提炼,有了初步的记忆表象,这是整理知识的重要基础。2.先让学生自主整理,再让每个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整理思路,在相互补充过程中逐步完善,最后让各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学生通过交流、质疑、争论、讨论,激起智慧的碰撞、情感的共鸣,使知识本质更加清晰,记忆更加深刻。3.整理出简洁清晰、一目了然的关系图。学生最终形成的知识系统,是群体智慧的结晶。当学生的整理结果能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完全可以通过比较、评价,选出最优方案,用学生“作品”构建知识网络。当学生“作品”还不能满足“形成完整知识系统”这一目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小组整理结果进行观察、比较、建立纵向与横向联系,不断补充与完善,形成完整知识系统。“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网络让学生建构”真正把握住了有效复习的关键点。

三步曲:分层练习,突出重点——选好有效复习的着力点

复习课的功能不但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网络,更应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因而,巩固练习应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深化知识网络。由于复习的内容较多,一节课的复习中不能面面俱到,而应点到为止,更要突出重点,练习要练在教学的重点、学生的难点处。如“立体图形的体积复习”的巩固阶段,把练习的重点定位在“柱体”的体积计算和利用“等积变形”解决一些现实中的生活问题。

[案例描述三]

1.“柱体体积”的巧算。

(1)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

(2)下面的图形是不是柱体?

生:根据“等积变形”,橡皮泥体积不变,圆锥和圆柱的高又相等,那么圆锥的底面积只有变大到圆柱的3倍,12×3=36(平方厘米)。(课件展示学生思路)

(3)脑筋急转弯:将一个底面是15.7平方厘米,高10厘米的圆柱形钢材锻造成一个与它底面积相等的圆锥,圆锥的高是多少分米?

(4)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已知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大36立方厘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5)把一段圆柱形的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50立方分米,这段木料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四步曲:综合应用,拓展提升——重视有效复习的延伸点

复习课可以延伸、拓宽,应“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立体图形的体积复习”的课尾阶段,借助“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现实中的更难的生活问题。

[案例描述四]

1.你知道金鱼的体积是多少吗?

(1)把一条金鱼完全浸没在一个底面直径是20厘米,水深12厘米的圆柱形容器中,水没有溢出,且量得水面上升了2厘米。这条金鱼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把另一条金鱼也完全浸没在一个长为20厘米,宽为12厘米,高为15厘米的长方体容器中,水没有溢出,且量得水面上升了2厘米。这条金鱼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你知道酒瓶的容积是多少吗?

一个酒瓶里面深30厘米,底面直径是8厘米,瓶里有酒深10厘米,把酒瓶塞紧后倒置(瓶口向下),这时酒深20厘米,你能算出酒瓶的容积是多少毫升来吗?

3.你知道路能铺多长吗?

一个圆锥形的沙堆,底面积是15平方米,高1.2米。用这堆沙在10米宽的公路上铺2厘米厚的路面,能铺多长?

[分析]上述教学中,“你知道金鱼的体积是多少吗?”无论是用圆柱体的容器,还是长方体的容器,都是通过“等积变形”把金鱼的体积转化为上升水柱(实为圆柱体或长方体形状的柱体)的体积;“你知道酒瓶的容积是多少吗?”事实上是通过“等积变形”把不规则的酒瓶转化成底面直径是8厘米,高为30—20+10=20(厘米)的圆柱的体积;而“你知道路能铺多长吗?”实际上是把圆锥形的沙堆通过“等积变形”转化成体积相等的长方体的体积,通过“长方体的高(铺多厚)=长方体的体积(圆锥形沙堆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求出能铺多长的路。这些都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解题能力,但由于学生真正理解了“等积变形”,难题也变得简单了。因此,复习课的拓展提升,就应该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多下功夫,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摸索,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知识让学生疏理、规律让学生寻找、网络让学生建构、对错让学生判断、成功让学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抓住双基串成线、沟通联系连成片、温故知新补缺漏、融会贯通更熟练、综合能力大发展”的复习目标。endprint

“找准切入点、把握关键点、选好着力点、重视延伸点”是小学数学实施有效复习的“四步曲”。下面结合“立体图形的体积复习”,谈谈进行有效复习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步曲: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找准有效复习的切入点

学生学习兴趣是否被激发起来,直接影响复习课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复习课始阶段要根据所复习的教学内容,找准有效复习的切入点,创设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激起学生搜索回忆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复习课中。

[案例描述一]

师:同学们,大屏幕上的金鱼漂亮吗?

生齐:漂亮?

师:假如我想知道这条金鱼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

生4:老师,我明白了,这里的“等积变形”就是把金鱼的体积转化成形状不同、体积相等的上升水柱的体积。

[分析]上述教学片段中,有三点值得提倡:一是教学情境的创设体现了“短、平、快”的特点。教师一句“假如我想知道这条金鱼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情境的创设可谓直奔主题,迅速把学生引导到“体积”这个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上来,在最短的时间内拉近了情境与数学教学的距离。二是沟通复习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找准了有效复习的切入点。通过“想知道金鱼的体积”这个情境的创设,将所复习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教学一开始就紧紧围绕“等积变形”这一数学思想展开。三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由于金鱼的体积是学生迫切想知道的,所以他们投入讨论特别激烈和热闹,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啊!

二步曲:自主梳理,建构网络——把握有效复习的关键点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我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的过程。复习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过程,其目的是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把各知识点分类整理,形成知识的网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起到“查漏补缺”的效果,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自主梳理与建构网络”是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的的重要环节,也是把握有效复习的关键点。

[案例描述二]

1.自主回顾知识网络。

师:小学里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贴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

生1: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最初都是由基本图形转化而来的……

生2: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都可以借助“底面积×高”来计算……

[分析]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通过三个层次的学习经历了自主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1.让学生自己说出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学生通过思维再现、记忆提炼,有了初步的记忆表象,这是整理知识的重要基础。2.先让学生自主整理,再让每个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整理思路,在相互补充过程中逐步完善,最后让各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学生通过交流、质疑、争论、讨论,激起智慧的碰撞、情感的共鸣,使知识本质更加清晰,记忆更加深刻。3.整理出简洁清晰、一目了然的关系图。学生最终形成的知识系统,是群体智慧的结晶。当学生的整理结果能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完全可以通过比较、评价,选出最优方案,用学生“作品”构建知识网络。当学生“作品”还不能满足“形成完整知识系统”这一目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小组整理结果进行观察、比较、建立纵向与横向联系,不断补充与完善,形成完整知识系统。“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网络让学生建构”真正把握住了有效复习的关键点。

三步曲:分层练习,突出重点——选好有效复习的着力点

复习课的功能不但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网络,更应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因而,巩固练习应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深化知识网络。由于复习的内容较多,一节课的复习中不能面面俱到,而应点到为止,更要突出重点,练习要练在教学的重点、学生的难点处。如“立体图形的体积复习”的巩固阶段,把练习的重点定位在“柱体”的体积计算和利用“等积变形”解决一些现实中的生活问题。

[案例描述三]

1.“柱体体积”的巧算。

(1)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

(2)下面的图形是不是柱体?

生:根据“等积变形”,橡皮泥体积不变,圆锥和圆柱的高又相等,那么圆锥的底面积只有变大到圆柱的3倍,12×3=36(平方厘米)。(课件展示学生思路)

(3)脑筋急转弯:将一个底面是15.7平方厘米,高10厘米的圆柱形钢材锻造成一个与它底面积相等的圆锥,圆锥的高是多少分米?

(4)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已知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大36立方厘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5)把一段圆柱形的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50立方分米,这段木料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四步曲:综合应用,拓展提升——重视有效复习的延伸点

复习课可以延伸、拓宽,应“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立体图形的体积复习”的课尾阶段,借助“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现实中的更难的生活问题。

[案例描述四]

1.你知道金鱼的体积是多少吗?

(1)把一条金鱼完全浸没在一个底面直径是20厘米,水深12厘米的圆柱形容器中,水没有溢出,且量得水面上升了2厘米。这条金鱼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把另一条金鱼也完全浸没在一个长为20厘米,宽为12厘米,高为15厘米的长方体容器中,水没有溢出,且量得水面上升了2厘米。这条金鱼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你知道酒瓶的容积是多少吗?

一个酒瓶里面深30厘米,底面直径是8厘米,瓶里有酒深10厘米,把酒瓶塞紧后倒置(瓶口向下),这时酒深20厘米,你能算出酒瓶的容积是多少毫升来吗?

3.你知道路能铺多长吗?

一个圆锥形的沙堆,底面积是15平方米,高1.2米。用这堆沙在10米宽的公路上铺2厘米厚的路面,能铺多长?

[分析]上述教学中,“你知道金鱼的体积是多少吗?”无论是用圆柱体的容器,还是长方体的容器,都是通过“等积变形”把金鱼的体积转化为上升水柱(实为圆柱体或长方体形状的柱体)的体积;“你知道酒瓶的容积是多少吗?”事实上是通过“等积变形”把不规则的酒瓶转化成底面直径是8厘米,高为30—20+10=20(厘米)的圆柱的体积;而“你知道路能铺多长吗?”实际上是把圆锥形的沙堆通过“等积变形”转化成体积相等的长方体的体积,通过“长方体的高(铺多厚)=长方体的体积(圆锥形沙堆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求出能铺多长的路。这些都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解题能力,但由于学生真正理解了“等积变形”,难题也变得简单了。因此,复习课的拓展提升,就应该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多下功夫,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摸索,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知识让学生疏理、规律让学生寻找、网络让学生建构、对错让学生判断、成功让学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抓住双基串成线、沟通联系连成片、温故知新补缺漏、融会贯通更熟练、综合能力大发展”的复习目标。endprint

猜你喜欢

四步曲金鱼圆锥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可爱的小金鱼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小金鱼
小金鱼
古诗鉴赏“四步曲”
浙江龙泉:奏好扶贫搬迁“四步曲”
基于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积累教学“四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