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语文的沃土中成长

2014-04-24张晶

新课程·中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沃土公开课育人

张晶

从事语文教学将近十年,感慨颇多,语文在众学科中始终处于尴尬的地位,学生轻视甚至忽视语文,语文丧失了文学的本性和育人的功能,成为学生不受欢迎的学科,沦为死抠字词、章句的载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期盼语文春天的到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发展,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得到强调,尤其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放在了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中的第一位。生活中处处皆语文,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写作、阅读、鉴赏和表达,更要让学生在语文的沃土中懂得如何成长、做人。

语文教学在育人功能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高尔基曾说,文学是人学,因为文学性作品往往是作者情感、思想、价值取向的物化结晶。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学生通过阅读欣赏、写作文章,与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相交融,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性格变化和发展。比如,我在教学中,经常由课本延伸到课外,读美文,讲人生哲理,由浅入深地打动学生,触及他们的灵魂,与他们产生共鸣。实践证明,我这种形式活泼、新颖的教育方式比简单的道德说教更易于被思维活跃、心理迅速成长、叛逆性强的青春期的学生接受,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慢慢成长、成熟。

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采用多种方式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新课程改革后,教材弱化了政治性和阶级性,增强了文学性和开放性,古典诗词篇章的增多,西方现代主义作品的引入,都突出了文艺作品的人文关怀,体现古今交融、中外碰撞的特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把德育提高到相对重要的位置上,就会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受到传统思想的教育,又具有积极的现代精神。比如,有一次,学校要求年青教师上一节公开课,我讲的是史铁生那篇饱含浓浓的母子亲情的散文《合欢树》,当时,我任教的是两个理科班,其中有个班级,学生调皮捣蛋、厌恶学习、不尊重教师的现象很严重,这个班的科任教师都闻之色变,头疼不已,那时的自己也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魄,就想在这个班上这节公开课,想通过这节充满母爱的课感动他们、感染他们。事实上,我的大胆决定是再明智不过了,那节课成为我和学生难忘的一节课,在课上,我和学生用语言、用眼神、用心灵去交流,我们都各自抒发对母爱的不同看法,都表达了很多深埋心底又羞于表达的话,感情真挚,语言既朴实又生动,在座的教师和学生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感动的眼泪。也通过那节课,我发现这个班的学生似乎改变了很多,变得懂事了,勤奋了,更富有人情味了。所以,我認为,语文教材也许古板,但我们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努力使课堂上的讲解绘声绘色,营造出让学生乐于接受的氛围,又要积极寻求多种能反映作品真实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让学生耳濡目染,慢慢改变提升。

总之,语文教学应尽一切办法让课堂生动起来,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又沐浴到思想道德的雨露。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不致偏废学科的人文性,才能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平衡和

统一。

学生时期是一个吸取知识,形成积极的思想道德、人格心理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思想极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如果我们教师不加以正确地引导,他们就有可能在这鱼龙混杂、纷繁多变的社会中迷失方向,像大学生砍人案、投毒案、自杀案以及青少年残害师友甚至双亲的现象无不告诉我们,当今青年学生的道德水平亟待提高,他们的人格心理亟待健全。作为人文学科之一的语文,则更应把德育放在教学中重要的位置上,让学生在语文的沃土中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第三高级中学)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沃土公开课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只要关注,所有的生活都是沃土
沃土
沃土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