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素材在教学中的趣味作用

2014-04-24彭永德

新课程·中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太宗汤显祖李煜

彭永德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比较重视历史知识性,却忽视了历史趣味性;比较重视历史的逻辑性,却忽视了历史的形象性;他们习惯于用枯燥呆板的公式演绎历史,却不懂得用历史本身丰富多彩的素材讲解历史。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深研教材,把课文讲得深入浅出,头头是道,但受业者却索然无味。本来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在学生眼中变成无味的说教课,对学史兴趣当然荡然无存。

作为历史教师,教学前应先了解所教的对象——学生,他们对历史的理解有很强的主观性:他们了解历史知识的面很窄,甚至把电视上的肥皂剧当成了历史;对历史所发生的现象和因素自然而然;把今天的一切强加给历史;对一些历史概念无法理解。如,我在一个班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对“阶级”概念根本无法理解:李鸿章与康有为均向西方学习,都维护清政府。为何一个属于地主阶级,一个属于资产阶级?故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了解学生对历史认识的总深度,了解他们要学些什么,怎样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历史是有血有肉、多姿多彩的,但又是瞬息而逝、无法再现的。活生生的历史真实已经在永恒流动的时空中消失,而学生面对的是高度浓缩的教科书。很多丰富的历史素材根本无法看到。而学生由于阅读有限,他们甚至对基本的历史线索都无法完整把握。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弥补教材的不足,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这需要教师借助丰富的历史素材,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充实教学内容,再造历史形象,使学生如临其境。故教师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激活历史,这样历史就显得有血有肉,学生如亲临其境,知识不再是僵死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全面还原历史事件、人物的真相。例如,在讲“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我先讲了两个开国皇帝的故事:刘邦与朱元璋都是从社会最底层中奋斗出来的,两个朝代都是农民起义成功建立的,他们的大臣都是布衣出身,两位皇帝都有一位得力的皇后,都以屠杀功臣出名。相比之下,刘邦轻视文人,为人无赖,而汉朝后来发展为盛世;朱元璋极不自信,但他锐意进取,严惩贪官,甚至贪六十两白银就“剥皮楦草”,并成立了特务机构锦衣卫。但明朝到万历年间最终走向没落。通过对比,揭示社会发展规律,使学生认识:当一种社会制度到尽头,不管其制度如何完善,其生產关系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社会制度终将灭亡。

在讲到唐朝的强盛时,由于学生对“盛世”的理解只处于概念的表层上。讲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以法门寺考古为突破口,以“百家讲坛”为载体,以丰富的影视为内容,给学生展现出唐朝博大精深的文化,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历史课本由于高度浓缩的原因,事件与人物往往很呆板、平面。我在讲课时尽力还原历史的三维及多面。如,历史人物陈独秀、蒋介石、冯玉祥等,在课本里历史人物只有功或过。这时,也可讲一些历史人物小故事,历史人物就鲜活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明君,但我在讲课时补充了一则小故事:有一天太宗和魏征微服私访,翻一座大山时太渴了,见一水井就俯身大喝起来,喝完水后见一小蛇从水里游出,太宗竟觉好像有条蛇在胃里翻滚!回宫后越想越怕,越想越感到肚子里有一条蛇正在长大。日复一日,太宗觉得肚子越来越胀,饭量减少,日益消瘦下去。御医无计可施,后一土郎中了解病因后,给太宗服一粒腊丸,并交代太宗服药后大便时肚子里的蛇是否出来。后太宗真见大便中有一小蛇,顿时一身轻松,病也不治而愈。其实郎中在腊丸内包的只是似蛇状物,太宗得的是心理病罢!故事告诉学生,历史是现实与平凡的。

学生在学习封建社会时,往往把整个封建社会定性为封闭、愚昧、落后、保守。在中国殊不知这仅仅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特征。实际是在整个封建社会基本上是进取、开放、向上的。为改变学生这种偏向观点,结合学生爱好特征,我就讲了一些古代追星的故事。如,在讲古代文化时我讲到:明朝汤显祖的《牡丹亭》出版后,迷倒无数大江南北少男少女。四川内江一少女读到《牡丹亭》后,为书中男女爱情感动得茶饭不思,一直沉迷在故事中不能自拔。她想,能够写出那么优美故事的汤显祖一定是一位多情英俊的美少年!她发誓一定发嫁给汤显祖,那时没有电视啊,通讯不发达,她没有汤显祖的信息啊。当她不远万里、激动万分地找到汤显祖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打开门自称是汤显祖时,内江少女绝望万分,继而悲愤飞奔投江自绝!并通过故事总结封建社会是有生气的,唐朝时外国人甚至可在中国做官等,使学生能全面地了解历史,并对知识深刻记忆。

历史教学内容中,文化史一直相当抽象,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我在教学时,通过设计,把抽象事物形象化、直观化。如,在讲到魏晋隋唐文化时,我展现两张卢舍那图片,一张是印度;一张是龙门石窟第二十窟卢舍那。然后讲解:白马给中国人民驮来一个陌生的神,它曾经披着偏袒右肩式印度袈裟,坐在德干高原的石窟里。当它沿着一条与丝绸之路开行的路线向东走来的时候,眼窝渐渐浅了,鼻梁渐渐低了,服饰也换上了中国的褒衣博带式袈裟,它那神秘的、若有所思的微笑征服世界,是印度佛像中不曾见到的。通过对比两张佛像,给学生讨论,佛教的起源、发展,隋唐文化特点就迎刃而解了。

作为历史载体的教科书是严肃沉重的,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方式讲解,如以另类的、轻松的历史教材授课同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到“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时,关于陈叔宝与李煜对比,先向学生简单地讲解两人的历史,然后通过他们的词作对比:陈叔宝的《玉树后庭花》成为“亡国之音”的代名词,他根本无法与李煜的《虞美人》相比,因为他缺少一颗真正诗人的心灵;而李煜,正是这颗真正诗人的心,使亡国的悲剧终于成就了词人李煜,让他在痛苦的煎熬中提炼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名句,让他“欢乐时有欢乐的歌唱,悲痛时词中带有丝丝血痕。”讲完课后学生对李煜充满同情,有的学生在悲情中不能自拔,课后他们激情与我探讨历史,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对祖国文化的感情,理解了真正的“朝廷不幸诗家幸”的本义,并提高了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

在历史教学中,这类例子可以说俯拾皆是,有些抽象的概念、理论、时间和数字,尽管学生可以把它们背得滚瓜烂熟,但没过多长时间他们便忘记得干干净净。而教师授课过程中生动的讲解、形象的例子却可使他们长期牢记心中。

史料是再现历史的基本要素,作为一名历史教师,需要掌握广博而翔实的史料,为自己提供一个深厚坚实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旁征博引、随心所欲、生动有致,学生就能自觉不自觉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在兴趣中掌握完整的知识。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

县三江县中学)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太宗汤显祖李煜
李煜
李煜作品
我们家的小“坑货”
从理据出发展开高品质评价——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例走进文言文深处
肱骨良臣魏玄成
对近年来汤显祖佚作搜集整理的总结与思考
汤显祖墓园发掘的纷扰
汤显祖家族墓初考
汤显祖与明代理学家交游考略
太宗纳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