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课堂组织

2014-04-24傅庆伟

新课程·中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课堂组织思想品德课新课改

傅庆伟

摘 要:“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这是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提出的要求。课堂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空间,45分钟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师生是课堂45分钟的共同参与者。有效的课堂组织应该是在课堂45分钟的时空环境中,师生相互作用,从而产生良好的效果。这样的课堂组织,不仅能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把课堂教学推向新的

高度。

关键词:新课改;思想品德课;课堂组织

在课堂45分钟中,课堂组织教学是否有效决定着教学的成败。笔者发现,有些教师虽能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但讲课时却收不到满意的效果,整节课下来没有什么质量。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组织能力的欠缺,没有能够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所以,有效的课堂组织应该是我们教学工作者的不懈

追求。

一、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组织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角色,从“主讲人”转为“主持人”,师生互动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权威,主宰着课堂,上课伊始到下课教师就是一个主讲人,把自己的所知所感灌输给学生。这种“填鸭式”的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由教师“满堂灌”“讲深讲透”,甚至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要求,相对来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需要,甚至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样的课堂当然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收不到满意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指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景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角色就要从“主讲人”转为“主持人”,从“权威者”转为“平等者”,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做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合作者,师生互动,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当我们实现了角色的转换,那就意味着我们获得了新生。例如,我们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实际就是要学生用心去感受自己的家,去理解自己的父母,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从而能以实际行动去回报自己的家。教师就要引导、启发、挖掘学生内心的情感,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鼓励每一个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这里教师是“主持人”,学生是主体。

二、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课堂组织要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笔者赞同课堂教学分为七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设定目标→课内自学→交流反馈→提问导学→课内探究→达标检测。课堂组织如果不到位,可能使学生心不在焉,兴趣不高,被动听课,甚至造成课堂秩序混乱,导致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不能落实,影响教学效果,达不到教育教学目标。

从走进教室的“起立”响起,就意味着教学过程的开始,也是课堂组织的开始。教师应目视学生,稍停片刻,稳住学生情绪,让学生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要坚持启发式原则,采用日常生活中能吸引学生眼球的事例,精心设计,让学生迅速进入教材创设的情境之中,为上好一节课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是课堂45分钟的出发点和归宿。师生都必须对一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具有共同的认识,所以,每节课均可把教学目标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来,然后师生为这个目标共同努力。

组织学生自学才能将课堂还给学生。适当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进行自学,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思考、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构建出高效的课堂。

学生讨论更要有明确的主题和要求,不能放任自流、天马行空。要分小组讨论,而不能单打独斗,带动人人参与、热烈讨论,引导学生想说→敢说→多说,积极发言。

提问导学的设问要有针对性,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大声发言、大胆表述,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从而发挥提问的作用,把教师的教和问直接转化为学生的学。

课堂上的探究活动也不是单纯地为了活跃课堂,搞得越多越好,而是应该追求这个教学环节的实效性,教师必须把握活动的方向,注意时间和节奏的合理安排,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

課堂检测要有的放矢,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配套,才能起到巩固作用,并且要有评价、讲评。

总之,课堂组织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组织,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被吸引,在投入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只有在动静结合、收放有度、科学设置、合理布局、方法多样的课堂组织下,才能保证每一个教学环节有序、有效,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由此可见,组织教学比知识教学更重要。

三、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课堂组织要求随着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

1.课前备课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课堂45分钟的必要准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总策划,是提高课堂质量的先决条件。事实上,教师课堂组织的成败在课堂教学之前就已经注定了,因

为教师的备课与课堂组织密切相关。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备课阶段考虑周全课堂组织的各个步骤、各项注意事项、各种突发可能性和解决办法、各类活动如何组织开展等。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不至于临阵磨枪、束手束脚,才能做到条理清晰、左右逢源、随机应变,学生也能学得轻松、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只有在课堂之外不断进行知识的积累与更新,训练教学基本功,增强教学艺术修养,充分考查和研究教学对象,取长补短,精益求精,才能提高课堂组织的能力,也为自己的成长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后反思

教学的认识过程基本规律是:认识—实践—再认识。“教学过程只有既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又充分注意学生认识的特点,才能组织和进行得科学而有成效。”教师通过课后反思,尽快地对如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教学内容重难点的处理和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取是否适当、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是否科学、时间和进度的分配是否合理等情况作出判断和分析。教师通过反思所获得的这些信息,既能对课前备课的认识和教学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价,又能及时总结自己教学的优缺点,记下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发现一些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自己的教学见解,甚至提出有一定创造性的见解,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这样,认识又上升了一个层次。所以,许多优秀教师都很注意课后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为以后的课堂组织活动质量的提高创造条件。

有效的课堂组织能帮助我们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达到教育目标,从而把课堂教学推向新的高度;有效的课堂组织还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发生质变,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从而脱离教书匠成为教

育家。

参考文献:

[1]乔伟霞.浅谈教师课堂组织能力.学周刊,2012(21).

[2]王亚维.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10).

[3]刘知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初探.新课程:下,2012(02).

(作者单位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课堂组织思想品德课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基于生成性教学的高中化学课堂组织策略研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管理探讨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策略研究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浅谈如何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对组织语文课堂活动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