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美术鉴赏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之我见

2014-04-24金少骁

新课程·中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美术

金少骁

美术教学是人文学科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高中美术以美术鉴赏为主要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人文内涵,提高鉴赏和判断能力,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新课改实施以来,美术教学更加强调知识、方法、情感和价值观的统一,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挖掘美术的人文内涵。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将人文精神植入学生的审美发展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中,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人文精神是人本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它凝聚着几千年来人类已有的一切知识、文化的精髓与主旋律,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塑造一直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它的育人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美术教育在人文精神培养中的独特作用

美术是反映现实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一种艺术。美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学生可以在不同的美术作品中了解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以及生活中各种人的特点、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新课程内容强调:“切实反映学生生活经验,努力体现时代特点。”作为美育领域的美术课程是弘扬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的人文学科,普通高中新课标里阐述的基本理念也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以美术审美为核心就是有情感的教师面对有情感的学生时,要在潜移默化的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美术的基本知识应有机渗透在美术艺术审美体验之中。

因此,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最根本的变化是从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人文精神统领美术教育。

二、当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应试教育使美术教育偏离了最初的教育目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应试教育”的不足,认识到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在当前高考体制下,社会各界对于学校的评价,对教师考核、奖励,对学生的总体评价都是通过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这两个特定指标而设定的。现在这种状况与美术新课程的初衷相背离,也偏离普通美术教育的目标,不利于学生美术人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2.学校对美术学科的定位不清,忽视了美术本身的教育性和人文性

当前,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定位还不够清楚,结构不完整,高中开设的并非是完全意义上的美术课。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美术技能;学校认为美术课不影响高考科目,多数学校以各种理由尽量少开美术课,减少了学生学习美术鑒赏的学时,从而影响学生从美术学科中汲取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3.父母功利性思想直接影响孩子学习美术的目的

在新课程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很多家长让孩子学习美术仅仅是为了等级考试或美术专业高考艺术考试,在这样模式的思想指导下,孩子只能机械地操作画笔,并不能领会其中的深刻奥秘,也无法体会美术中所包含的美妙情感,更不会受到美术的感染,从而违背我们美术的鉴赏初衷。

三、新课程教学中高中美术鉴赏人文精神的培养

1.营造审美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美术鉴赏课也要充分有效的课前预习。课前准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一个良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触动情感领域,拨动心灵的“情”弦,从而产生自我教育的效应,这比教师在课堂上的思想情感“灌输”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并且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作好情感铺垫。因此,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布置学生预习任务,做好课前的入情工作,促发“情”的萌生。比如,在《美术家眼中的自己》一课里,主要是欣赏美术家自画像,学生要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如,图书馆、网络等)查找有关人物的背景知识与成长经历。新教材中出现了许多有关美术家的自画像内容,丢勒、普桑、伦伯朗、金农等,笔者让学生在课前学习优秀人物的成长经历,上课时让学生讲述人物,并对人物进行分析评价,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优秀人物成功的因素,学习他们的伟大精神,还可能会在心底里萌发出远大的志向,促进学生课前的积极入情。

2.创造多元化的美术学习情境,丰富学生的人文阅历

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情感之外,情境体验是实施情知交融的教学,它起着良好的暗示与启迪作用,对事物的感知会引起情感想象活动,反之,主观的情感想象活动又会促进对事物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徜徉在生活中,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感悟人生的美丑现象,生活中的高楼大厦、红砖绿柳、碧海蓝天、亲人的呵护、悲欢离合都是学生难以忘怀的。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我们要把生动的场景、有滋有味的活动内容,通过特定的课堂展示出来,让学生体验其中乐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比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可以放一段中国名曲《高山流水》,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理解山水画意境。如,在欣赏马远《寒江独钓》时,吟诵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让学生尽快进入作品欣赏的意境中去,让他们切身体验到自己平时忽略快乐,从而激起内心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绘画艺术的情感。

3.调控课堂鉴赏过程,浸润学生的人文情怀

学生在上美术鉴赏课时都有一个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最初是从他们个人的角度开始的,他们觉得画得“像”的就是好,而有些画得不“像”的作品却被教师当成世界名画加以介绍。正是这些反差,他们渐渐会发现艺术品并不是以画得像不像做唯一标准的。有了这些思考以后,学生才会关心艺术到底是什么。教师不要从理论上空洞地介绍艺术,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体验生活。美术鉴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等来感悟美术作品,这种活动更需要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情感是审美活动的中心问题,美术作品大部分是以精神产品为主的,它通常表现艺术家的某种思想和观念,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领域。如,欣赏北京故宫建筑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欣赏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会让人感受到一种愉悦、亲切之感;而看到潘鹤的雕塑《艰苦岁月》则会让人感受到革命先辈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由此可见,情感因素是欣赏作品的关键,如果学生在鉴赏作品时体会到了某种情感,那么他的情绪就会非常激动,反应十分热烈,会表现出一种浓厚的学习兴趣,反之,则无精打采,反应冷淡。因此,在学校的美术鉴赏教学中,如果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的参与,就根本谈不上真正的欣赏。

美术教育在人文精神培养中的独特作用关系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美术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美术精神和美术素养有着深远意义。美术教育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有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个正在研究、并且将一直不断探索的问题。教师要始终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艺术审美能力,从而培养出思想健康、品德高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临海市回浦中学)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美术
人文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