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肝炎并发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4-04-23张文先吴海松
张文先,吴海松
重型肝炎以肝细胞广泛坏死为基本病理改变,其病情严重,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1]。患者由于免疫能力较低,易并发各类感染,尤以肺部感染最甚,常对患者治疗和预后产生不利影响[2]。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38例重型肝炎并发院内获得性肺炎 (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HAP的诊断标准[3];(2)年龄≥18岁;(3)入院时主要诊断为重症肝炎伴或不伴有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肝癌介入术后等,出院时次要诊断或院内感染包括肺部感染。排除标准:(1)入院时诊断有肺部感染,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阳性,并发实体器官或血液系统肿瘤,并发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或其他肺部结构性异常病变;(2)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诊断为HAP后治疗时间<72 h或因自动出院、缺少临床资料无法判断肺炎转归情况者。
1.2 一般资料 由电子病案管理系统检索2010年1月—2013年10月入住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重型肝炎并发HAP患者38例,其中男28例,女10例;年龄20~68岁,平均 (36.85±5.36)岁;病情分型:亚急性重型肝炎12例,慢性重型肝炎26例。
1.3 研究方法 采用病例查阅法对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一般基础资料。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重型肝炎并发HAP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多表现为畏寒、发热及呼吸困难,分别占84.2%、73.6%,见表1。影像学检查:38例患者以多肺叶病变或双肺病变为主,其中多肺叶病变28例 (73.7%),双肺病变27例(71.1%)。
表1 38例患者临床表现Table1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38 patients
2.2 病原菌培养 38例重型肝炎并发HAP患者行病原菌培养,8例呈阳性,阳性率为21.1%,共分离出10株病原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 (4株)和肺炎克雷伯菌 (3株)为主。
2.3 抗生素治疗 所有重型肝炎并发HAP患者除对原发疾病进行积极治疗外,均接受抗生素治疗,平均治疗时间为(12.4±6.0)d。抗生素单药治疗占7.9%(3/38),二联治疗占92.1%(35/38)。治疗观察终点均好转。
3 讨论
重型肝炎病情危重、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并发HAP患者多与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和部分医源性因素有关[4]。相关研究显示,重型肝炎并发HAP与病情严重、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时间住院及清蛋白降低等因素相关[5]。加强对重型肝炎患者HAP的治疗和控制,对患者良好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重型肝炎并发HAP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其他肺炎较为相似,不具有典型性[6]。本研究也证实了这点,38例重型肝炎并发HAP患者多表现为畏寒、发热及呼吸困难,所占比例分别为84.2%和73.6%;影像学检查显示,重型肝炎并发HAP患者以多肺叶病变 (73.7%)或双肺病变 (71.1%)为主。由于重型肝炎并发HAP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因此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而38例重型肝炎并发HAP患者病原菌培养显示,病原菌培养阳性率为21.1%,其阳性率较低,为通过病原学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生素治疗带来较大困难。在对重型肝炎并发HAP患者的治疗中,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外,还需给予抗生素治疗,且多为二联用药。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降低重型肝炎并发HAP风险,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加强医务人员对HAP的重视,并提高治疗水平;其次,加强对患者的支持治疗,提高其机体抵抗力;再次,减少对患者的侵入性操作,严格落实无菌操作规程;此外,合理应用抗生素,掌握相关药物的适应证。
综上所述,重型肝炎并发HAP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较难根据病原学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生素,且接受抗生素治疗疗程较长。临床医务人员应结合多项检查及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考虑,及早诊断,治疗时除对原发疾病进行积极治疗外,应给予二联应用抗生素治疗,并尽可能避免诱发HAP。
1 马政权.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预防及治疗 [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6):22-23.
2 沈彩红,欧淼.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197-198.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4):8-10.
4 胡灼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9,28(6):487-488.
5 邓小援,曾美娥,陈维媚.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耐药性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0,29(9):709-711.
6 厉小玉,朱以军,章松平,等.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6):64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