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甘露醇联合大剂量青霉素治疗神经梅毒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4-04-23李普华
李普华,蔡 慧,黄 波
神经梅毒是苍白密螺旋体感染人体引起大脑、脑膜或脊髓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Ⅲ期梅毒患者重要的临床表现[1]。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开放等原因,尤其是中老年防病知识缺乏,梅毒感染率呈上升趋势,神经梅毒发病率亦明显上升[2]。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24例神经梅毒患者应用小剂量甘露醇联合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梅毒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对照组男19例,女5例;年龄22~59岁,平均34.2岁。治疗组男17例,女7例;年龄23~61岁,平均34.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间具有均衡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大剂量青霉素G钠盐 (1 800~2 400万U/d,分3~4次静脉给药),10 d为1个疗程,间隔2周重复治疗1个疗程,然后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240万U,1次/周,治疗3周后第1、3个月复查脑脊液梅毒感染指标;治疗组:静脉滴注小剂量甘露醇 (125~250 ml/d)联合大剂量青霉素G钠盐 (用法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神经梅毒控制效果、症状改善时间、实际疗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症状明显缓解,梅毒学检查结果完全或基本转阴;有效:症状有所缓解,梅毒学检查结果虽然仍为阳性,但改善幅度明显;无效:症状表现无缓解,或进一步加重,梅毒学检查结果仍然显示为阳性,且无任何转阴迹象。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2%(19/24),治疗组为87.5%(21/24)。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Table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2.2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和实际疗程比较 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和实际疗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和实际疗程比较 (±s,d)Table2 Comparison of symptom improvement time and actual treatment dur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表2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和实际疗程比较 (±s,d)Table2 Comparison of symptom improvement time and actual treatment dur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0.05 <0.05 24 13.71±2.05 28.25±1.84治疗组 24 9.42±1.57 24.28±1.63 P组别 例数 症状改善时间 实际疗程对照组值
2.3 不良反应 两组均在接受药敏试验后用药,为防止出现赫氏反应,在青霉素使用前1 d服用泼尼松5~10 mg,3次/d,因而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3 讨论
目前,我国特别是南方沿海地区,神经梅毒感染者数量逐年增加,患者出现各种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包括致残及精神症状,加重了家庭负担和社会劳动生产力的负面影响,因此寻找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重要。甘露醇为高渗性脱水药物,通过脱水作用,能减轻梅毒感染导致脑细胞的水肿及损伤,更好地保护神经元,有利于神经元修复[3-4]。同时甘露醇能提高脑脊液中青霉素的药物浓度,达到更好的驱梅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临床疗效相似,但是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和实际疗程均短于对照组。表明在临床中,对神经梅毒患者给予小剂量甘露醇联合大剂量青霉素治疗,临床治疗效果较满意。
1 吴志华.现代性病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941-942.
2 Regele D,Ruef F,Degitz K.Induction of penicillin tolerance in therapy of neurosyphilis in penicillin allergy [J].Hautarzt,2009,50(3):194-195.
3 Soriano V,Niveiro E,Femandez J,et al.Successful desensitization to penicillin after diagnostic reassessment[J].Allergol Immunopathol(Madr),2009,31(2):94-96.
4 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