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04-23牛麦玲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罗非罗非班肝素

牛麦玲

近年来,循证医学研究表明,血小板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到较大的作用,其可以防止血栓,对血小板黏附、聚集反应进行抑制、拮抗,避免引发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现阶段,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成为治疗ACS的常规方法,但是急性或者亚急性支架内血栓仍有近1%的发病率。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类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特异度较高[1],该受体和血小板的聚集过程有一定的关系,是血小板表面受体。盐酸替罗非班对纤维蛋白原、GPⅡb/Ⅲa受体进行抑制,效果较好。对于ACS的治疗,盐酸替罗非班和其他抗血栓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46~74岁,平均 (64.7±4.5)岁;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心肌梗死27例,高脂血症30例,高血压20例,糖尿病15例,吸烟者40例,饮酒者32例。患者均伴有典型或非典型ST段改变,胸痛反复发作;症状发作于24 h内;无严重并发症;同意进行冠状介入治疗,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53.6±2.9)岁。观察组男 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53.6±2.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间具有均衡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如口服他汀类和硝酸酯类等药物,首剂服用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然后改为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观察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中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0.4~0.8 mg·kg-1·min-1,12 h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如依诺肝素1 mg/kg或那屈肝素0.1 ml/10 kg,使用5~7 d。对照组在PCI术中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如依诺肝素1 mg/kg或那屈肝素0.1 ml/10 kg,1次/12 h,使用5~7 d。术后两组患者均进入心内科监护室进行监护。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1)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2)新近心肌梗死;(3)顽固缺血状态;(4)出血并发症分为:大量出血、少量出血和不明显出血。大量出血:大出血以及颅内出血;少量出血:咯血、自发尿血以及可觉察的出血;不明显出血:血液丢失未达到以上标准。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胸部无窒息、疼痛感,血管血流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偶尔胸口感到疼痛。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病情有逐渐加重趋势。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观察组为100.0%(40/4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Table1 Comparison of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照组发生新近心肌梗死5例(12.5%),顽固缺血状态5例 (12.5%),少量出血8例(20.0%);观察组发生顽固缺血状态1例 (2.5%),少量出血1例 (2.5%);观察组新近梗死、顽固缺血状态及少量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3.1 冠心病发病机制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发病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还未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通常认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1)年龄和性别,通常是>45岁的男性,>55岁或绝经后的女性;(2)家族史;(3)血脂异常;(4)高血压或糖尿病;(5)超重和肥胖;(6)吸烟等[2]。发病机制在于脂质代谢出现异常,血液脂质沉着在动脉内膜,脂类物质类似粥样堆积,形成白色斑块,斑块增多后,动脉腔变窄,血流受到阻碍,心脏缺血出现心绞痛[3]。当动脉壁斑块破裂或是形成溃疡时,血栓形成,血流被完全阻断,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冠心病发病机制较为少见的是冠状动脉痉挛,即血管未产生粥样硬化,而是出现变异性心绞痛,若痉挛时间>0.5 h即会造成急性心肌梗死。

形成粥样斑块破裂表面的动脉血栓,关键在于血小板激活、黏附以及聚集,其是出现冠心病的内在机制。对于冠心病的治疗以及进行PCI,抗血小板聚集是较为重要的部分,有助于减少术后支架血栓发生率[4]。

3.2 治疗心肌梗死 形成血栓、激活血小板以及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使内膜下的胶原纤维与内膜组织脱离,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5]。灌注冠状动脉,最常用的方法是进行急诊PCI。对抗血小板治疗应用氯吡格雷;对抗血栓治疗应用阿司匹林、肝素抗凝或者其他抗缺血药物。环氧化酶以及二磷酸腺苷均可以诱导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对前者进行抑制,氯吡格雷对后者进行抑制,应用两种药物,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降低,但是两种药物只有一种途径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抑制,防止血小板活化,血小板还可通过其他的途径进行活化[6]。

盐酸替罗非班作为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特异度较高,主要针对血小板聚集后期共同的通路进行作用,占据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交联位点[7],根据精氨酸-甘氨酸-门冬氨酸序列,血小板在聚集的过程中,会出现竞争性抑制凝血因子或血管假血友病相关因子,盐酸替罗非班对此介导可以抑制急性血栓形成,有助于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有研究表明,提前使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能够更快地促进动脉粥样斑块趋于稳定状态,改善血管血流恢复。

3.3 治疗ACS ACS主要是基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形成大量血栓,出现心肌缺血。在ACS治疗中,进行血运重建以及抗栓治疗尤为关键。对于冠状动脉灌注重建,PCI以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较为有效[8-9]。但是,如果患者血管病变较为严重,无法进行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不能有效地控制临床症状,此时进行抗栓治疗就尤为关键。盐酸替罗非班能够对血小板最后聚集的通路进行阻断,抑制血小板血栓的形成,降低ACS缺血事件发生率。有研究发现,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有助于患者进行PCI。

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肝素抗凝治疗,有助于缓解严重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改善心绞痛发病率及持续时间。有研究表明,抗血小板药物可以对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起到抑制作用,还可以控制动脉局部巨噬细胞增殖以及迁移,缓解动脉局部炎症[10-11]。盐酸替罗非班作为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可能会强化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作用,对冠状动脉的炎性、免疫反应进行控制,降低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12-13]。

3.4 盐酸替罗非班使用注意事项 在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使用剂量,在抽取药物时必须准确,保证静脉通路通畅,遵医嘱控制滴注速率,进行微量泵滴入。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观察用药不良反应,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告知家属和患者不能自行操作,剂量不足会达不到治疗效果;剂量过大,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另外,需要密切观察血小板变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PCI术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不仅能够有效遏制患者的出血状况,而且有利于提高治愈率。

综上所述,盐酸替罗非班是糖蛋白受体拮抗剂,可以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耐受性、安全性较好。

1 冯俊岩,周晓军,王新民,等.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资料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10):1227-1228.

2 敬小红,胡帆.盐酸替罗非班用于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护理[J].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2011,19(6):405-406.

3 李永旺,智永超,董剑,等.盐酸替罗非班对严重冠心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中国医师杂志,2007,9(11):1565-1566.

4 王雪梅,李鹏.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治疗中的进展 [J].医学综述,2009,15(18):2791-2793.

5 余可斐,雷枫琴,杨睿.盐酸替罗非班用于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护理 [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7,26(3):185-186.

6 肖丽,王欣.盐酸替罗非班致血小板减少[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6,8(4):292.

7 冯姗.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9):81-82.

8 刘伟霞,吴广明,刘晓艳.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44例 [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24):41-42.

9 王环,赵凤琴.冠状动脉内注射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 [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1):3723.

10 王翠娟,杨晓亭.盐酸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治疗PCI无复流现象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9):3247-3248.

11 王现涛,苏强,李浪,等.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6):2000-2005.

12 曲华清,唐强,陈学珠,等.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盐酸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11):1022-1025.

13 高海,段小春,李南.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618.

猜你喜欢

罗非罗非班肝素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替罗非班桥接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早期PWI-DWI不匹配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中的应用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的疗效分析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