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钢板上跳弹痕迹的枪击现场重建技术

2014-04-21沈云涛吕晓森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末段入射角弹头

沈云涛 吕晓森

(中国刑警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5)

基于钢板上跳弹痕迹的枪击现场重建技术

沈云涛 吕晓森

(中国刑警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5)

首次将跳弹痕迹的量化特征引入枪击跳弹分析,在不同弹道入射角条件下,系统地研究了钢板上跳弹点痕迹、弹头跳弹痕迹的尺寸、形态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跳弹点痕迹、弹头跳弹痕迹的枪击现场重建技术。实验以92式9毫米手枪射击钢板为例,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弹道入射角下,跳弹点痕迹、弹头跳弹痕迹均特征一致、稳定性高;在不同弹道入射角下,两种跳弹痕迹均差异明显,弹道分辨力高。因此,两种跳弹痕迹可以相互印证、可靠地重建枪击跳弹现场。

跳弹痕迹 跳弹点痕迹 弹头跳弹痕迹 92式9毫米手枪 跳弹现场重建

跳弹是一种特殊的枪击现象,是指弹头在飞行中碰撞客体表面后,改变原有运动方向而以某一角度跳起并继续飞行的现象。在国内外的枪击事件中,特别是在执法过程中,跳弹致人伤亡或造成财物损失的报道屡见不鲜。由于跳弹现象的影响因素多、分析难度大,国内外检验人员普遍缺乏对跳弹的基本认知,关于跳弹弹道规律的研究结果也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甚至某些臆想的错误观念还被当成一般规律写入论文和著作。目前,国内外对于枪击跳弹的研究和检验主要集中在跳弹创特征分析和弹头粘附微量物证的分析两个方向。但是上述两种方法均立足于跳弹现场的局部物证,缺乏全局分析能力,因此无法对射击者位置、跳弹点位置、人体内提取的弹头是否为跳弹弹头、跳弹客体为何种材质等重要现场信息、需求给出依据充分的明确结论,导致现场具体情况陈述不清、缺乏科学依据,甚至给出错误的鉴定结论,引发争议,破坏了法庭审判的公信力。本文以92式9mm手枪(简称92式手枪)在钢板上的跳弹为研究对象,以跳弹点痕迹、弹头跳弹痕迹这两种在现场空间分离的痕迹物证为研究核心,提出:任一跳弹点痕迹、弹头跳弹痕迹均与特定跳弹弹道一一对应,利用两者中任一痕迹均可以较为精确地重建现场跳弹弹道,从而迅速确定其他相关物证、射击点位置等;对于给定跳弹弹道,其跳弹点痕迹、弹头跳弹痕迹之间也存在一致性的匹配关系,此余度信息不但可以用于判定两者是否来自同一跳弹弹道,证实相关案件真实性,还能够相互印证,提高重建跳弹弹道的可信性。

1 实验原理与设计

1.1 实验原理

如图1所示,A为枪口中心位置,AC为射击方向,C为客体上跳弹点痕迹的起点,CD为弹头反跳方向,D为弹头的命中点,∠ACB为入射角,∠DCE为反跳角,则有:∠ACB=arctg(|AB|/BC),∠DCE=arctg(|DE|/|CE|)。实验中,由于AC、CD较小,采用了直线假设;弹头自旋造成的侧偏也较小,不予讨论。

1.2 实验设计

使用92式手枪倾斜射击4毫米厚普通钢板,使用多层硅胶板收集跳弹弹头。入射角选择5度、10度、15度、20度和25度,各角度射击10发,具体为:|AB|为定值,改变|BC|大小调整入射角度。

图1 跳弹弹道示意图

2 钢板跳弹痕迹

本文所称的跳弹痕迹包括跳弹客体上的跳弹点痕迹和弹头上的跳弹痕迹。文中痕迹图片均以入射方向划分痕迹的左右侧,其中跳弹点痕迹的右侧为入射方向,并将痕迹分为起始段、中段和末段。

跳弹点痕迹属于碰撞、擦划类的复合痕迹。在各入射角下,跳弹点痕迹均形态、尺寸一致;在不同入射角下,跳弹点痕迹则区别明显,痕迹最大宽度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加,并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起始段基本对称,末段痕迹右倾(与枪支膛线旋向一致);第二,痕迹整体均明显地附着有从弹头披甲擦划脱落铜屑,痕迹内部存在灰黑色附着区(射击残留物)且右侧面积较大、颜色较深。

弹头跳弹痕迹主要反映为以碰撞面变平为主的弹头变形。在各入射角下,弹头跳弹痕迹均具有高度的形态、尺寸的稳定性,由于弹头高速自旋,实际碰撞面呈略有扭曲的曲面,左右不对称,左侧变形较大(与枪支膛线旋向一致),入射角越大,碰撞面面积也越大,碰撞面起始位置也越接近弹尖,碰撞面上的擦划痕迹呈稍右倾的纵向线条形,粗细均匀。

图2 5度入射角的跳弹痕迹

2.1 5度入射角

跳弹点痕迹长48~50毫米,最大宽度4毫米,中段、末段右倾显著,灰黑色附着区位于起始端,面积很小;弹头跳弹痕迹的最大宽度7.1毫米,距弹尖3.9毫米(见图2)。

2.2 10度入射角

跳弹点痕迹长35~40毫米,最大宽度6毫米,中段右倾,但左右侧差别较小,末段则右倾近似呈直角三角形,灰黑色附着区占据整个起始段和部分中段;弹头跳弹痕迹最大宽度8.5毫米,距弹尖2.0毫米(见图3)。

图3 10度入射角的跳弹痕迹

2.3 15度入射角

跳弹点痕迹长32~36毫米,宽8毫米,中段左右接近对称,末段长度缩短,近似呈直角梯形,灰黑色附着区占据起始段和部分中段;弹头跳弹痕迹最大宽度9.4毫米,距弹尖0.8毫米(见图4)。

2.4 20度入射角

跳弹点痕迹长31~36毫米,宽10~12毫米;中段左右基本对称,痕迹中心有时会出现弹头钢心碰擦痕迹,出现率40%(见图5a),末段表现为两种形态:未出现钢心痕迹时,与15度时相似;当出现钢心碰擦痕迹(弹头披甲破裂较大)时,痕迹呈中心突起的近似对称状,铅套擦划明显,反映为痕迹表面颜色变浅、变暗,灰黑色附着区不明显。披甲破裂小时,在靠近碰撞面起端出现约2毫米长的裂纹;披甲破裂大时,整个碰撞面纵向完全裂开并露出部分铅套、钢心(见图5b)。弹头跳弹痕迹距弹尖0.5毫米。

2.5 25度入射角

跳弹点痕迹长39~41毫米,宽12毫米,中段左右基本对称,钢心碰擦痕迹显著,出现率100%,末段呈中心突起状的近似对称状,铅套擦划痕迹明显,反映为痕迹表面特别是末段颜色变浅、变暗,出现率100%(见图6a)。弹头跳弹痕迹反映为披甲纵向完全破裂、张开,并铅套、钢心外露明显(见图6b),有时钢心会与弹头其他部分分离。

图6 25度入射角的跳弹痕迹

3 钢板跳弹痕迹与弹道的关联分析

92式手枪跳弹痕迹的测量数据及其他主要特征见表1、表2,可以发现:第一,跳弹点痕迹的形状、宽度等特征稳定性高,且与入射角大小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据此可以较为准确推断入射角度;第二,弹头跳弹痕迹的变形情况、宽度、距弹尖距离等特征也与入射角大小也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据此也可以正确推断入射角度;第三,跳弹点痕迹与弹头跳弹痕迹存在匹配关系,可以印证弹道的可靠性,还可以判断两者是否来自于同一跳弹弹道;第四,跳弹点痕迹的长度存在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入射角大于20度、钢心碰撞钢板的情况除外),但不同入射角的数据可能存在交叉现象,仅具有参考价值。

表1 92式手枪钢板上的跳弹点痕迹

表2 92式手枪射击钢板的弹头跳弹痕迹

4 跳弹弹道分析

表3给出了92式手枪钢板跳弹弹道参数关系,可以发现:第一,反跳角均明显小于入射角,但同入射角下的波动性较大,交叉严重,检验价值较低;第二,反跳角存在随入射角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入射角大于20度、钢心碰撞钢板的情况除外)。

表3 92式手枪射击钢板的跳弹弹道参数表 单位:度

5 讨论

第一,本文结论虽然源于对92式手枪钢板跳弹数据的分析,但是也适用(或部分适用)于其他枪种、硬质跳弹客体上的跳弹分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第二,跳弹现场复杂多变,若弹头穿透身体或仅从体表擦过,那么枪弹创特征分析法的价值就更为有限,通过正确分析跳弹点痕迹可以迅速确定跳弹弹头位置,保障这一重要物证的顺利提取;若已知射击点和命中点的位置,还可以根据入射角、反射角的关系,迅速确定跳弹点位置并加以提取、保护,这一点对于沙土等容易破坏的跳弹客体或者难以长时间隔离保护的交通枢纽处尤为重要。

第三,以往的研究一般认为跳弹弹道中存在“跳弹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的规律,而我们却得到了完全相反研究结论(不考虑钢心碰撞钢板的情况),其原因为:随入射角的增大,弹头碰撞力量增大,弹头变形消耗能量,造成反跳角反而出现减小的趋势。由常识可以推断,这一规律不但适用于钢板客体,还应适用于其他硬质的跳弹客体。

[1]毛文智.对跳弹碰击痕迹及枪创特点的分析研究[J].刑事技术,2005,(4).

[2] Sunlin Hu, Hui Shen, et al.Trajectory Reconstruct ion Through Analysis of Trace Evidence in Bullet-Intermediate Target Interaction by SEM/EDX[J]. JournalofForensicSciences,2009,54(6).

[3]Yves Baillargeon,Guy Bergeron.Prediction of ProjectileRicochet BehaviorafterWater Impact[J].Journal ofForensicSciences,2012,57(6).

[4]HaagMichaelG.ShootingIncidentReconstruction [M].SanDiego,CA:AcademicPress,2011.

[5]徐华,等.跳弹创形态学的实验研究[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3,18(1).

(责任编辑:孟凡骞)

D918.91

A

2014-6-19

沈云涛(1974-),男,江苏江阴人,中国刑警学院痕迹检验技术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枪弹痕迹检验鉴定研究。

猜你喜欢

末段入射角弹头
热身管下小口径枪弹弹头壳材料对其膛内运动的影响规律
光通过平行玻璃砖侧位移大小的分析
光束通过三棱镜的偏折情况再探讨*
距离和的最小值公式及其应用
导弹突防概率解析与仿真计算结果差异分析
预制圆柱形钨破片斜穿甲钢靶的破孔能力分析*
时间距离像消隐时弹头进动与结构参数估计
聂卫平为爱改变多情少妻成功改造“末段”丈夫
聂卫平回归阳光生活,少妻改造“末段”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