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巧妙有效的花样作业
2014-04-20石亚莉
石亚莉
布置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往往老师布置的作业,有的学生经常完不成,即使完成了,书写也很潦草。究其原因,一是有的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负担,让学生产生了倦怠心理;二是老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掌握的学习程度来布置;三是作业内容单一,没有创新,且完成的手段除了写就是写。要想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就要在布置作业上进行创新,从学生兴趣入手,多布置一些“花样作业”。
一、玩转花样,让作业具有阶梯性
老师布置作业时要顾及学生的差异性,不能搞一刀切。如果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布置相同内容的作业,事实上是违背了“因材施教”原则。从而让优等生吃不饱,而让学困生感到困难重重,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应该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各尽所能地完成作业,既吃得饱又不剩余,最好的办法就是留“阶梯型”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
例如,有位低年级的老师在布置写话作业时,布置了三个题目:
1.用“我做对了一件事”写话。
2.用“我是怎样做对那件事的?”写话。
3.用“我做对了那件事以后”写话。
让具有阶梯型的学生完成带有阶梯型的作业,对学生的发展是很有利的。让基础差的学生完成较容易的第1题,中等生完成中等类型的第2题,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有一定难度的第3题,这样不同层面、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进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当然,作业的阶梯性既应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玩转花样,让作业具有弹性
好文章几乎都有这样的特点,文章结尾并不一定代表意义的结束,而是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教学中,在学生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感情之后,并不是马上结束任务。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往往从此处继续拓展下去,让学生围绕“学完了课文,你还想到了什么?”畅所欲言;或者“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想做什么?”等。让学生续编故事,是经常用到的拓展方法。
在教学中,我就经常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童话故事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听和读的,故事简单而有趣,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新奇大胆的想象,引导孩子编织美丽而有趣的故事。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够满足学生把故事延续下去的愿望,而且还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乐此不疲,趣味横生。
到了高年级,还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补充课文的空白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学习《蔺相如》一课时,我让学生补写廉颇负荆请罪时的神态、言行以及蔺相如的态度。教师大胆发挥学生的想象,才能创造更多的精彩。
三、玩转花样,让作业富有实践性
长期以来,教师只注重显性知识的学习,往往布置大量习题,内容仅局限于书面知识范围,形式化、格式化严重,远离学生实际生活,严重影响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教师要让学生动起来,走向社会、大自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另外,教师还要尽可能将作业内容与形式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科学地结合起来。
1.设计课外延伸阅读实践作业。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课堂以外的知识,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文本的学习拓展到课外的阅读实践。比如学习了袁鹰的《黄河的主人》,补充读袁鹰的《白杨》 《井冈翠竹》;学了老舍的《猫》,推荐读老舍的其它著作。通过课外阅读实践,学生既加深了对文本及作者的理解,又丰富了知识储备,增强了对文字的品读感悟能力,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2.设计合作型实践性作业。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积极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例如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定期合作完成手抄报、剪报或墙报等。也可以布置学生阅读书刊、杂志,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的实践性作业,并定期开展评比活动。通过评比,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设计充满情趣的实践性作业。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特长,结合文本的学习特点,设计充满情趣的实践性作业。
比如学完了古诗,我让喜欢绘画的学生把诗的意境描绘下来;喜欢跳舞的学生可以自由编舞蹈表演给小朋友看;还可以利用书法、剪纸等形式来进行美的熏陶和能力的锻炼;学习完一首现代抒情诗,我会让学生回家后,为它选配乐曲,然后举行一次配乐朗诵比赛,看看谁的选曲最优美,谁的朗诵最动听,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动起来,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当然,“花样作业”还有很多,但要注意也不要走向极端。为了花样而花样,只能物极必反,流于形式,非但无利反而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