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流动人口的社区化管理研究
——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

2014-04-19黄如意

城市观察 2014年2期
关键词:协管员晋江市晋江

◎ 黄如意

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流动人口的社区化管理研究
——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

◎ 黄如意

在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探索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对于流动人口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要将流动人口纳入社区日常服务和管理范围,做到与本社区居民同对待、同服务、同管理。近年来,晋江市在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进一步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构建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的保障体系,就成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重中之重。

社会管理创新 流动人口 社区化管理 晋江市

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经济体制的转轨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流动人口管理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2013年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流动人口总数已达2.36亿,相当于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流动人口。规模如此巨大的人口流动迁移可谓史无前例。而晋江市作为全国有名的“鞋都”、“品牌之城”,连续3年位列福建省百强县级市之首,是福建省最主要的流动人口聚集地,流动人口助力当地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突出的问题。

一、晋江市流动人口的现状分析

(一)晋江市流动人口的总体情况

近几年,晋江工业的迅猛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来晋江求职谋生,为晋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包括信息科技在内的一批新兴产业亟需大量的人才加入,也成为了外来人口聚集的重要因素。

1991年至2004年间,晋江市外来人口数出现了三次大飞跃:第一次是由1992年的7.65万人增至1993年的13.57万人,增长了1.77倍;第二次是由2001年的32.62万人增至2002年的50.64万人,增长了1.55倍;第三次是由2004年的50多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80多万人,增长了1.63倍。

截至2012年底,全市拥有常住人口203.15万人,比上一年同期的201.25万人增长了1.9万人,涨幅为9.44个千分点。其中,全市户籍人口为107.44万人,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107.25万人,流动人口的数量与户籍人口的数量基本持平。全市的流动人口总量占泉州市流动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是全省的四分之一。2013年全市的流动人口达到了131万人,2014年晋江市的外来人口数量有望突破160万人,流动人口数量将大大超过本地人口。在过去2007至2012五年时间里,晋江市的人口变动总体上呈现逐年增长势头,尤其是2010年出现了增长的顶峰。随后几年势头稍有放缓,但总体上还是保持了每年25万人左右的增长趋势(表1)。

表1 2007-2012年晋江市人口变动情况表(单位:人)

(二)晋江市流动人口的特征分析

1.流动人口的性别

人口流动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别选择是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之一。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截至2010年底,晋江市92.06万人外来流动人口中,男性52.31万人,女性39.76万人,分别占流动人口总数的56.82%和43.18%,性别比为103.80(以女性=100),略高于同期全市户籍人口的99.96(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长期以来,晋江市的外来人口主要从事的是工业和建筑业,男性占绝对的优势,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不断扩大,特别是晋江作为全国有名的“鞋都”,手工业生产线对女性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导致了流动人口性别结构的变化,大量的女性劳动力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性别比例逐步走向常态(图1)。

2.流动人口的迁移地

晋江市外来流动人口的来源地非常广泛,从省区来看,遍布全国各地。但是,由于不同迁出地的社会、经济、距离迁入地远近程度的不同,直接导致了晋江外来流动人口规模的差异性。数据表明,晋江市流动人口来自于全国 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1个特别行政区,其中 95%的流动人口来自江西、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河南、安徽、云南这些中西部城市以及福建省内其他县市。其中,江西省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晋江外来人口第一大户,占外来流动人口总数的16.4%。四川位居第二位,占到10.2%(图2)。

图1 晋江市流动人口性别分析

图2 晋江市流动人口来源省份分析

图3 陈埭镇流动人口年龄结构分析

3.流动人口的年龄结构

流动人口不仅对性别有选择性,而且对年龄也有较明显的选择性。在晋江百万外来流动人口中,相当部分集中在民营企业发达的乡镇。以晋江市外来流动人口最为集中的陈埭镇为例,0-4岁人口为 5233人占总人口的2.3%、5-14岁人口为 17681 人占7.8%、15-64岁199033人占87.7%、65岁以上4925 人占2.2%。适龄劳动人口195962人,男性(15-59 岁)106624 人、女性(15-54岁)89338人,占总人口的 86.4%。其中20-29岁和20-24岁的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44.7% 和24.3%,说明全镇人口结构中以适龄劳动人口为主体,劳动力取向年轻化。就晋江市而言,16-45周岁的青、壮劳动力约占全市流动人口总量的80%(图3)。

4.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

晋江市外来流动人口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为主的低学历群体占大多数,中大专以上学历为 0.27%,高中为 0.8%,初中以下占 96.3%,绝大多数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体力劳动或知识成分较低的商业活动。但是,随着近年来晋江市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被晋江的各大企业吸纳,相当一部分人在企业中从事管理工作。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低的局面也逐渐得到改善

5.流动人口的从业情况

晋江庞大的外来人口大多分布到晋江众多的民营企业中,主要从事制造业。如在制鞋业的从业人员有35万多人;纺织服装业的从业人员有25万多人;建筑陶瓷业的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制伞业从业人员有4万多人。由于晋江市的这些民营企业大多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因此,吸纳了较多的外来劳动力资源。在民营企业中外来人口基本上占企业员工总数的50%以上,部分企业甚至高达80%至90%。在恒安集团1.8万多名员工中,本地人口不到1800人,外来流动人口占90%以上。浔兴集团5000多名员工中,80%是外来流动人口,而集团内部管理层中,90%以上是外来人口。可见,一方面外来人口在晋江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充分表明在晋江外来流动人口中,并非都是人们印象中形象不佳的“阿北仔”(外来人),他们中的一部分进入管理层,实现了向上的社会流动,实现着他们自己的梦想,成为外来人口中的佼佼者。应该说,在外来人口中,包括各类企业发展、经营和管理、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人才。如前所述,在一些知名企业管理人员中90%是外来人口,他们已经成为晋江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不过,这类人才在晋江仍然短缺,即使普通的劳动力也出现了短缺。“民工荒”问题在晋江同样存在。

晋江外来人口中个体经营者占了一定的比例。截至2004年,晋江个体经营户数为8.03万户,在泉州市独占鳌头,占泉州市个体经营户32.76万户的24.5%,占福建全省133.56万户的6.02%。如果每一个体经营户保守地按照2个从业者计算,就有16万多人,约占晋江203.15万人的8%。在这个阶层中,外来流动人口是其主体。

在外来流动人口中还有相当部分分散在晋江市的各个乡镇和街道的第三产业中。他们从事物业、环境卫生、保安等各个领域的工作,他们把晋江最脏、最累、最苦的活几乎都包揽了下来,为晋江的各项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推动城市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三)晋江市流动人口的发展趋势

晋江地处闽南经济带上,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外来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客观上为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创造了有利条件。晋江市的职工收入也远远高出福建省其他县级城市居民的收入,客观上存在的城市与农村、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导致人们心理预期的不同,大量人口涌入期望值高的晋江。此外,2010年10月,晋江市被中央综治委确定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以此为契机,结合新形势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努力探索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有效措施,全面改进和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形成了“多位一体、多证合一、多举并重”的新模式。完善的基础教育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优质的教育水平,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交通发达,信息灵通,生活环境较好,吸引着其他地区的人口源源不断的流入。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未来晋江市外来流动人口的数量仍将呈现增长的势头。流动人口逐渐由分散的个人化流动向家庭型迁移转变,家庭型流动人口的增长将推动全市流动人口数量的不断扩大,随着随迁配偶人数的增加和晋江市异地高考政策的实行,随迁子女的人数也逐渐庞大,随迁子女在晋江就学人数将超过20万。流动人口以劳动年龄人口为主,流动人口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由于外来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新型农民工群体也将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的主力军。

二、晋江市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的现状及困境

(一)社区化管理的现状

1.流动人口信息化采集

从2010年11月23日起,晋江在全市全面启动互联网、电话语音、手机短信“三位一体”的流动人口信息社会化采集应用试点工作。晋江市委、市政府还将试点工作纳入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的重要内容。晋江以前的流动人口信息采集主要通过各个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租赁房屋“旅馆式”服务管理等途径,此次试点开通了三个新的申报渠道,通过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多渠道申报方式,尽最大可能实时掌握晋江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底数,改变“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和“守法的登记、犯罪的逃避登记”的现状,实现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信息采集全覆盖,进而促进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分类管理,全面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晋江市公安局还结合晋江的实际情况,对采集工作分类实施:如对处于中心市区的青阳街道、梅岭街道、罗山街道等,推行“委托采集”方式,即本社区人或流动人口可将一些出租房屋进行包租后再转租给其他人员租住,按照“谁出租,谁负责”原则,在包租的同时,承包人承担了出租房屋的日常管理和治安责任,并负责通过出租房屋居住人申报系统做好出租房屋、居住人信息登记录入及注销工作;对小城镇试点的磁灶镇、金井镇、东石镇等,推行“村自采集”方式;此外,还有“企自采集”方式、“集中采集”、“跟踪采集”等方式,多样化的采集方式,可以确保采集工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企自管理”模式推广

晋江市拥有众多的民营企业,外来流动人口大部分就分散在这些企业中。从前,对于流动人口管理大于服务,后来发展到服务与管理并重,现在要在服务与管理并重的前提下,加上保障。为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陈埭镇选取西坂、仙石、西霞美、涵口四村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村(社区)”工作,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村(社区)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选取了德尔惠等八家条件相对成熟的企业推行流动人口“企自管理”模式。德尔惠公司按照标准建设了流动人口企业综合服务中心,配合公安、劳动、计生、司法行政、民政、工会等部门,整合企业工会、文体活动中心、图书室等既有资源,拓展服务内涵,为流动人口提供登记办证、就业培训、维权保障、矛盾调解、计划生育、医疗卫生、法律援助等综合服务,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效率,切实使“流动人口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成为温馨的“流动人口之家”。为了不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课余时间到工作车间玩闹,既影响车间生产秩序,又带来了安全隐患。三斯达(福建)塑胶有限公司和陈埭江头社工站在三斯达C厂成立了“好望角”读书室。读书室活动的开展,解决了厂区的具体问题,不仅丰富了员工子女们的课余生活,而且解决了员工们的后顾之忧,让大家可以安心走进车间,走进生产线,保障了企业厂区的生产安全;此外,“好望角”读书室活动的开展,也表达了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增强流动人口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服务管理站、协管员队伍建设

凡流动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村(社区)都应建立“一站式”服务管理站,把公安、计生、劳动等部门集中起来,为流动人口提供各项服务。晋江市全新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网络由市、镇、村(社区)三级构成。目前,全市19个镇(街道)均建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并在流动人口1000人以上的村(社区),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并按每500名流动人口配备1名专职协管员,到流动人口服务所(站)进行服务,其工资和办公费用均由财政承担。西坂村正在完善村级“一站式”所站建设,抓好流动人口信息登记率、办证率、租房登记率及婚育证明查验率等各项指标的落实,改善流动人口居住卫生安全环境,为西坂村流动人口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为此,西坂村还根据实际,将该村划分为4个片区,实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村级“网格化”管理。晋江在全市设置4个制证中心:1个市级制证中心,挂靠在晋江市公安局;陈埭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设置1个镇级制证中心;陈埭镇洋埭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青阳街道阳光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各设立1个村级制证点。在阳光社区,以往外来务工人员需到公安、计生、劳动等多个部门办证,现在则合并为一张居住证,凭居住证部分流动人口在晋江可享受同等市民待遇,包括子女教育、医疗卫生、购经适房和参加事业单位招聘等。推行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管理模式,旨在克服流动人口管理中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寓管理于服务中。

晋江市还加强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的建设,按照“统一配备标准、统一财政工资、统一规范管理”的要求,各镇(街道)、各村(社区)通过公开招聘、优化整合,流动人口协管员按照500:1比例配备专职协管员近2000名。企业按照暂住人员200人以下的,配备兼职流动人口协管员,暂住人员在200人以上的,每200人配备1名专职流动人口协管员的要求来配备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全市企业配备4500多名专兼职流动人口协管员。同时,加强对流动人口协管员的培训。积极探索在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较多的陈埭镇成立流动人口党支部和团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团员协管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社区化管理的困境

1.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

流动人口的管理已经成为基层社会管理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在所涉及的众多管理机构中,社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是具体实施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的机构。然而,在实际运作中社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面临着一些困境。一方面,由于流动人口数量庞大,当前社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的数量和规模都不够,特别是在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甚至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倒挂的社区中,社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难以担负起流动人口管理的责任。另一方面,协管员承担着对城市基层流动人口的日常管理工作,协管员队伍的建设成为政府对流动人口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将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的组建作为一项再就业援助项目,要求在同等条件下,下岗失业人员优先录用的规定,则使录用的协管员的专业素养偏低,普遍不具有有效开展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协管员没有正式编制,工资福利待遇比较低,开展工作的积极性明显不高。

2.职责和权限不一致

在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过程中,专业管理机构掌握的管理权力和管理资源情况千差万别。一直以来,社区流动人口管理机构的权责处于高度不对称状态。社区作为基层自治组织,随着流动人口管理任务和责任的不断下沉,承担了繁重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但是,管理资源和管理权力却长期掌握在中高层。首先,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街道、乡镇会把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继续下沉到社区,而自身扮演协调者的角色。为了弥补行政执法编制不足等问题,各街道、乡镇通常采用雇员或者早期的合同工形式招聘协管员协助社区的工作,最终形成了一种非国家行政机构承担具体行政管理业务,非国家公职人员承担政策执行责任的治理状况。其次,在流动人口管理和信息收集过程中,社区没有处罚权和强制执行权。当发现违法违规情况时,社区组织并没有处理的权力,只能向有关部门通报,而相关执法部门会以编制紧张和不在现场为由,不能及时、有效地执法,从而造成举证难、管理难,管理者没有执法权、有执法权部门不在现场的尴尬局面。

3.法律法规不健全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社区流动人口管理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晋江市面对流动人口不断激增的迫切形势,出台了一系列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2010年颁布了《晋江市流动人口协管员跟班学习方案(试行)》,2011年制定了《关于晋江市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管理制度的意见(试行)》,2012年,出台了《晋江市流动人口落户管理实施意见》等,其中很多内容涉及到流动人口的社区化管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晋江市有关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的法规还不健全。部分法规颁布之后,并没有及时出台配套的实施细则,法规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另外,法规的权威性也遭到质疑,造成政策的执行不力,不到位,甚至不执行的问题,增加了社区流动人口管理的难度。

4.社区认同感不强

流动人口缺乏对社区管理和服务的认同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流动人口背井离乡,缺乏对城市的归属感,难以融入社区。此外,工作不稳定,他们可能随时面临更换工作和住所的风险。因此,社区往往是他们的临时住所,对于社区的管理则呈现消极和倦怠的态度,社区化管理的参与度不够;另一方面,部分常住居民的排外思想使得流动人口产生抵触情绪。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城市居民与生俱来的优越感,突出表现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生活在同一个社区中的人们所能够享受到的公共服务标准和质量存在明显的差别,外来人口产生了抵触情绪进而不愿意融入到社区中在所难免,对于社区开展的各类活动也不愿意参与,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外来人口对社区的认同感普遍不强。

三、构建晋江市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的保障体系

(一)体制保障

成立福建省首个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常设机构——晋江市流动人口办,将流动人口的管理重心放在基层社区,强化属地管理。流动人口办作为一个新机构,充分体现了晋江市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所做的努力,新机构要在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的基础上,明确街道、乡镇在外来人口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使管理权限得以集中,减少管理的协调点或结合部,努力完善“多位一体、多证合一、多举并重”的新模式,以机制改革创新为突破口,构建流动人口管理组织网络。2008 年提出的建设100个规范化“一站式”所(站)后,目前全市已建成规范化所(站)162个,培育典型所站32个,提供租赁房屋、就业推荐、计生审验等“一站式”服务。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多方参与,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社会化,在43个流动人口集中的村(社区)和65家企业试点开展“村企自管”模式,组织流动人口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全市构建“三级联动、部门共管、多方参与、信息共享”的组织网络和良好的运作机制。同时,还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不断创新,在加强和推进工作上有新思路;二是要强化管理,在维护社会安定稳定上有新举措;三是要拓展服务,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上有新突破;四是要多方支持,在经费保障和队伍建设上有新成效。

(二)劳动保障

晋江市流动人口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流动人口的工作问题,是流动人口管理的关键环节。首先,要以综合性的劳动力市场为基础,有计划有目的地培育发展专业性的外来劳动力市场,突出市场的劳动力商品针对性特点。这类市场应在劳动部门、技能测试部门、职业培训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构成,要和相应的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业务关系,彼此互通信息、处理信息、协调专业人员的供求关系,还应和综合性劳动力市场彼此配合、相互补充。政府部门应对这类市场采取优惠鼓励的政策,对被这类市场认定的技术人员(劳动力)看作是技术移民,在户口关系、子女上学等问题上予以关照,以区别于一般的外来流动人口。其次,要根据流动人口的特点,构建适应性强,真正能为企业和打工者服务的劳动力市场。在设计和完善流动人口劳动力市场时,要注意:(1)“官办”与“民办”相结合,即在各级劳动部门举办各类职业介绍所的同时,应有选择地批准一批社会团体或个人创办职业介绍机构,形成通过竞争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的机制;(2)流动人口流入地城市与流动人口输出地相结合,这样有利于流动人口流入地城市全面准确地了解当地劳动力群体的专长,有助于将城市各行业劳动力供求信息及相关政策准确地传输到农村,供准备来城市打工者参考,在地缘关系的作用下,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外来城市流动人口的利益;(3)固定场所与流动场所相结合,即在流动人口进城高峰期,可主动地在其聚集地设立流动点接受咨询并提供服务;(4)针对流动人口的劳动力市场应与职业培训部门、劳动安全检查部门、法律咨询部门、卫生部门、公安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保证流动人口的安全与合法权益为最大出发点。

(三)信息保障

构建社区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实现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为推进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就要高度重视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加强信息交流与调研,建立起动态监测体系和管理信息系统,强化动态管控,以提升管理效能为核心,实行“统一登记、动态管控、科学高效”的流动人口治安管理模式。晋江市在福建省率先推行租赁房屋“旅馆式”服务管理模式,采取多样化方式进行信息采集,落实下村干部、驻村(社区)民警、租房协管员、租房业主的责任,将租赁房屋划分为重点户、一般户、放心户三类进行分类管理,确保“底数清、情况明”,为流动人口安居兴业创造良好治安环境。

(四)立法保障

为保持对流动人口的长效管理就必须加强流动人口法制化建设,不仅要有法可依,而且要执法有力,保持流动人口管理的一贯性。为此,在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要结合晋江自身实际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落实工作程序,提高法规实施的可操作性。逐步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继续指导好基层村规民约的订立工作,并帮助监督落实。近几年,晋江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由于各种原因法律法规的落实不尽如人意,为此,亟需加强执法力度,对违反法规制度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追究,通过惩治非法、鼓励合法和落实奖惩激励制度,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当中树立正确的导向。另外,加强法制宣传和法律培训工作,让广大流动人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增强自身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近年,晋江市利用有关地区性报刊及政府网站作为载体宣传有关外来流动人口的相关法律法规及社会新闻,这是具有晋江特色的流动人口管理手段之一,但联系流动人口实际,绝大部分流动人口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上述媒体,因此在宣传与培训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充分考虑实际,体察民情,深入基层,并不断提升自我法律意识,做到依法行政、循章办事、深入民心。

(五)居住保障

2009年,晋江市率先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住房保障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2011年,晋江已按规划启动建设保障性住房项目17个,占地413亩,总建筑面积达70万平方米,设计住房9150套,建成项目3个(364套),基本建成住房3429套。晋江市率先探索廉租住房“可租可售,租售并举”模式,出台了《晋江市廉租住房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对廉租房的租售管理、产权及售后管理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外来务工人员也可以申购廉租房。2010年在晋江深沪镇、陈埭镇、新塘街道等地启动5个外来职工廉租住房项目,在建总建筑面积26.34万平方米,总投资5.5亿元,可提供廉租房4575套。

流动人口管理的一个难点是房屋出租。向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房主要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出租登记,还应该与所属地派出所、街道居委会有关部门签订《治安责任书》,并建立一定的奖罚措施来增加房主对流动人口管理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还要对房屋出租人进行培训和管理,要求他们不得将房屋出租给没有合法身份证明的外来人口,发现承租人有可疑情况的,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和举报。房屋出租管理是“双向”管理,在对承租人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对房屋出租行为加以监督,保障其合法权利不受侵犯。

参考文献:

[1]唐晓阳,陈雅丽.城市社区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创新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行政领导,2012(3).

[2]吴连妹,洪志华,张志金.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对策探索——以福建晋江为例[J].福州党校学报,2013(4).

[3]黄东旭.流动人口社区管理与服务机制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4).

[4]宋国恺.外来流动人口与城市化发展道路——以福建晋江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08(6).

[5]福建省统计年鉴2013[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6]泉州市统计年鉴2012[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7]申鹏.城市流动人口社会化服务管理的困境与创新:基于贵阳市实践的探索[J].人口学刊,2013(35).

Research on Community Management of Floating Popul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A Case Study of Jinjiang

Huang Ruyi

It is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important to explore the community management of floating popul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It is necessary to incorporate the management of floating population into the community.In recent years,Jinjiang has carried out positive exploration in the community management of floating population,and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However,compar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people’s expectations,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Therefore,further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community management system,improve the service and management of floating population,community build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s security system,has become the priorities in the management of floating population.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floating population; community-based management; security system; Jinjiang City

C912.81

10.3969/j.issn.1674-7178.2014.02.010

黄如意,华东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组织方面研究。

(责任编辑:卢小文)

猜你喜欢

协管员晋江市晋江
晚霞如歌正飞扬
——福建晋江老年大学之歌
“晋江经验”之探啧:梳理及评析
“三位一体”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晋江市实验小学
“三位一体”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让每处校园成景——晋江市第一中学简介
在晋江发现“她力量”
徐州市铜山区出台《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管理办法》
晋江奇迹,其他老区也要做到、也能做到
徐州市铜山区出台《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