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产业与城市经济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究
——以西安曲江新区为例

2014-04-19梁学成

城市观察 2014年2期
关键词:曲江新区文化产业

◎ 梁学成

文化产业与城市经济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究
——以西安曲江新区为例

◎ 梁学成

以当前国内外文化产业大发展为背景,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评述,以西安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园区发展为例,对我国文化产业与城市经济融合发展的路径进行研讨,提出以文化资源为驱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为引擎、以文化产业园区发展为载体以及城市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内在逻辑路径。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文化产业园区 城市经济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后,伴随现代科技、旅游及商贸等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对文化产品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文化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同时,文化产业对于解决当前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增加就业和促进社会资本的合理流动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推动传统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在弘扬民族文化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成为繁荣现代产业和复兴民族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目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开始重视文化产业,它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党的十七大以来,政府更加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政策。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09年9月《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将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国策。2012年2月国家文化部发布《“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文化产业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据有关资料统计,截止2012年底,我国已设立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216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8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66家和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4家;同时,已拥有文化企业8000家,从业人员超过40万。从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来看,据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577亿元,到2012年已达到近1.6万亿元,年均增速为18%~20%。尽管如此,与世界上文化产业发达的欧美日韩国家相比,我们在产业规模、产品创新及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另外,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来看,文化产业在城市集聚、产业园区建设,以及与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模糊性,甚至一些地方出现照抄照搬、重复性建设等不良的发展道路。基于此,笔者认为探寻文化产业与城市经济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对于我国文化产业与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相关研究述评

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也不断增多。有学者研究显示:近10年来,仅国内有关文化产业方面的研究论文平均增速为54.5%,其中2011年全年刊发的论文多达5000篇。由于文化产业在城市集聚与发展的不断增强,以及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强烈带动作用。这一方面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与探讨。国外学者Drake(2003)指出:文化产业集聚是提高创新速率的催化剂,并且文化集群在大城市出现的几率要高于乡村和小城市;Darrin Bayliss(2004)认为:文化产业的推动直接导致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促进了城市形象的发展;另外,Jane Bryan等(2000)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分析了文化产业对威尔士经济的直接和间接贡献,以及文化产业的乘数效应。国内学者的研究较晚,且多数学者侧重于促进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以及对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张惠丽、王成军(2013)对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因素与路径选择进行研究,指出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依靠产业耦合和内部技术创新;花建(2012)研究指出: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对新型城市化有重要的贡献,以及推动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将使具有世界规模的中国城市化发展得更为健康;曲妍(2013)通过从外在表现、价值体现和核心追求三个方面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城市聚集进行分析,重点对天津的文化产业发展进行评述。

从以上学者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出:文化产业与城市建设、发展及经济等方面关系密切,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实际上,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重要桥梁,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李兰(2010)通过对国内外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研究态势的分析,指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是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的重要生长点。因此,对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探寻文化产业与城市经济融合发展的路径问题。

基于此,笔者结合国内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实践,以西安曲江新区为例,对文化产业与城市经济融合发展进行实证分析与研究。

三、实证分析——以西安曲江新区为例

(一)基本概况

西安曲江新区是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也是国家5A级景区,是国内少有的“文化产业园区、景区与城市新区”三区合一的区域。早在1996年该区域被规划为以大雁塔为核心的省级旅游用地,2003年正式定位为城市发展新区。在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机制环境下大胆创新,以文化资源富集为优势和发展根基,确立了“文化立区、旅游兴区”的发展思路,2004年以大雁塔北广场改造建设为突破,以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馆等文化主题公园为关键节点,实现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创新,在旅游集聚人气、财气的驱动下,相继建成大唐通易坊、大唐不夜城等文化商业街,以及曲江会展、演艺、出版等文化产业。曲江新区在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同时,坚持走“文化主导、旅游先导和城市向导”的文化产业与城市经济融合发展的路径,通过提升文化旅游景观、完善基础设施,以大集团、大项目带动为发展战略,坚持建设高标准的城市新区,不断推进曲江新区文化产业与城市经济的融合发展。2007年以来,曲江新区利用曲江一期建设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整合优质资源,大胆实施了扩区、跨区发展战略,先后形成了大明宫遗址保护区、法门寺文化景区、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西安城墙景区、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等六大板块文化旅游项目协同并进的发展格局。在扩区、跨区发展中,曲江新区坚持“产业先导、城市化基础设施先行、引领示范区” 和“腾笼换鸟,栽树引凤”的发展思路,引领城市经济快速推进与发展。2007-2009年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从81.8亿猛增到年181.76亿元,年均增长率达4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4.19亿元增长到1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率为46.2%;实际利用外资由8434万美元增长到1.2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6.5%。到2010年,曲江新区已成功实现了扩区、跨区域的发展目标,区域总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并已初步形成“1+5” 核心区与辐射区间板块联动式空间发展格局。同时,各区域板块规划、建设与发展也都已初见成效,已充分显示出曲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强大带动力量。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曲江新区不断引领城市经济的快速推进与发展,并逐步确立了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园区与城市经济融合发展的总体发展脉络,具体可参见示意图1。

(二)曲江模式

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园区以“文化+旅游+城市建设”为发展特点,实现曲江新区的快速发展,即被人们作为“曲江模式”。这一发展模式是以文化产业发展为推动力,以旅游为整体发展的引擎,以城市经营为发展手段,实现文化、旅游与城市经济的融合。这一模式也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初期的一种典型。同时,曲江模式还包含了另一深层含义,即“文化内核+价值传播+新城市主义”。打造西安盛唐文化内核,实现非物质文化的社会价值、商业价值最大化;通过旅游、商业等媒介和方式,将曲江文化价值不断向外传播,以实现新的价值;同时树立以民生为核心的新城市主义发展理念,实现都市人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三位一体的幸福梦。因此,曲江模式的实质是一种文化主导下的城市发展模式。它以创新发展为理念,以城市发展为方向,实现文化、旅游与商业的有效融合;另外,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曲江新区在打造全文化产业链时,依靠产业间的强大融合力,不断向外扩张和辐射,有效实现了跨区域发展,如大明宫遗址保护区、楼观台道文化展示区等。

图1 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演变的示意图

曲江模式的成功发展,也直接带动了曲江品牌的价值提升。在文化、旅游、房地产等领域的开发建设中,许多重大项目所彰显的曲江速度、曲江精神、曲江标准、曲江质量等品质,不断提升、内化和汇聚成具有强势文化魅力的曲江品牌,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和民众的广泛赞誉。曲江新区相继成立的曲江旅游、曲江影视、曲江演艺、曲江会展等集团(公司),也不断通过经典产品的打造来提升曲江品牌的影响力。

(三)与城市经济融合发展

曲江新区文化产业与城市经济融合发展主要表现在旅游、商业及地产三个方面:

一是文化旅游方面:在曲江新区开发之前,所在区域20.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仅有大雁塔景区,缺乏旅游接待设施。随着曲江文化产业发展的推进,曲江新区以大雁塔和曲江皇家园林遗址为中心,以大雁塔北广场改造为突破,以大唐芙蓉园为标志,相继建成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寒窑遗址公园、秦二世陵遗址公园和曲江海洋世界等一系列重大旅游项目;同时,旅游设施不断完善,而今曲江新区已成为国家5A级景区,年均接待游客超过5000万人次。

二是文化商业方面:在2002年之前,曲江新区所在地基本属于西安城郊的乡村区域,商业设施很少,且只能满足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所需,缺乏大型商场、超市、酒店、商业街等现代化商业设施。自曲江新区开始文化产业的开发以来,实现了商业经济的发展繁荣,以大唐不夜城、大唐通易坊等商业设施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曲江新区的商业水平,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曲江新区已成为以文化与商业等为主要特色的经济区,实现了商业环境的优化、商业设施的打造和商业效益的回收,实现了外部经济的带动作用,成为西安市的新型商圈。

三是文化地产方面:随着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园区的开发,整个区域环境也得到了重新打造,完善的基础设施,改变区域的人居环境,而一跃成为西安最适合人居的理想之地。全区的绿化覆盖面积由232万平方米增加到417万平方米,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4.19平方米;全区周边的房地产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形体雅致,已形成绿色节约型的全新式居民小区,2010年10月,曲江新区被国家环保部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曲江地产从2002年30万/亩的地价跃升至2010年的300万/亩,商业地产也得到发展。

可见,曲江新区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化建设获得极大改善,带动了旅游、商业、房地产等相关行业,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共同发展,实现了明显的外部经济效应。曲江新区发展的实践表明:文化产业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一种重要战略选择,也是城市发展的一种重要助推器。只有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符合现代经济规律的产业相匹配,才能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城市建设的发展步伐在不断加快,城市发展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与提高。文化产业与城市经济融合发展的模式也日益丰富,包括文化广场、文化商业街、文化景区、文化主题区等。这些不仅有助于改善民生、传承文化、推动城市建设与发展,还对文化产业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四、启示与相关讨论

通过对西安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分析,笔者构建了我国文化产业与城市经济融合发展路径的基本模式,具体参见示意图2。结合这一发展模式,笔者提出以下三个方面启示,并做进一步讨论。

图2 文化产业与城市经济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是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关键一步。曲江新区依托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以旅游发展为先导,与科技、商贸融合为推动,以大唐芙蓉园、《梦回大唐》及大唐通易坊等文化产品为引领,实现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当然,文化产业发展初期,旅游的引擎、带动作用是明显的,但是从长期发展来看,文化产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同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尤其是科技,树立“内容为王,创意领先”的发展思路,走以“文化+旅游+X+城市经济”融合发展路径,才能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二是文化产业园区是载体,是与城市经济融合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文化产业园区的实质是一种产业集聚区,是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区域。然而,由于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多数是在政府规制下产生,市场发育还不完善。多数是在“外部输血”方式下成长起来,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群。曲江新区同样需要完成向“自身造血”方式的转变。因此,大力提升市场化水平,减少政府规制,吸引更多的文化企业入驻园区,才能将我国文化产业园区真正打造成城市经济的新的增长极,从而推动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是与城市经济融合发展是核心,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曲江新区的文化产业是在资源驱动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基础上发展起来,在此基础上,以“倒序法”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区,即文化产业园区,实现文化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有效融合。曲江新区发展的实践表明:以文化产业为发展主线,不断推进城市经济发展,可以有效实现相互间强大的合力与推力,通过强化区域产业的集聚效应,加快区域资源与城市发展的有效融合,才能不断激发城市活力和潜能。因此,文化产业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也赋予城市发展更多的魂魄、力量和自信,能够不断推进城市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共同繁荣。

总之,文化产业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文化产业对于拉动城市经济增长、促进城市社会发展,以及提升城市软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城市经济又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信息、技术与市场。同时,文化产业与城市经济的融合发展不仅有助于改善民生、传承文化、推动城市建设与发展,还对文化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文化产业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一种重要战略选择,也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助推器。

五、结论

文化产业已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在未来发展竞争的主要领域。文化产业与城市经济融合发展是一种基本趋势,文化产业园区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从西安曲江新区的发展实践来看,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商贸等产业的融合带来创新发展之路,但并非是唯一选择之路。不同区域及城市的资源不同,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力也不同。各个城市只有结合各自的发展优势,才能探索出文化产业与城市经济融合发展的健康之路。随着我国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政府规制的减少,以及国际化竞争的日益增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我国的文化产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走向世界文化的大舞台。

[1]顾江.文化产业经济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6.

[2]赵晓雷.城市经济与城市群[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中国文化产业网:http://www.cnci.gov.cn .

[4]中国政府官方网站:http://www.gov.cn .

[5]Scott,A.J.The Cultural Economy of Cit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1997,21:323-339.

[6]Drake G.’This Place Gives me Space’:Place and Creativity in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J].Geoforum,2003,34(4).

[7]Darrin Bayliss.Creative planning in Ireland:The role of Culture-led development in Irish Planning[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04.12.

[8]张惠丽,王成军.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因素与路径选择[J].商业时代,2013,(23):119-121.

[9]花建.推动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十二五”期间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大课题[J].社会科学,2011,(1):14-22.

[10]曲妍.文化产业集聚效应的城市体现——兼论天津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J].生产力研究,2013,(1):154-156,192.

[11]李兰.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一个文献综述[J].改革.2010,(9):146-148.

[12]周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N].光明日报,2005-6-7.

[13]赵晓雷.城市经济与城市群[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Pathways for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Urban Economy:A Case Study of Qujiang in Xi’an

Liang Xuecheng

Under the context of booming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home and abroad,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reviews relevant literatures,takes the case study of Qujiang in Xi’an as an example,discusses pathways for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urban economy,and suggests to propel development through cultural resources,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industries,making cultural industrial parks its carrier and urban economy the ultimate goal.

cultural industry; tourism industry; 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urban economy

G127

10.3969/j.issn.1674-7178.2014.02.012

梁学成,副教授,西北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研究方向:文化与旅游产业管理。

(责任编辑:卢小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CJY051),国家旅游局规划项目(12TACK002)成果。

猜你喜欢

曲江新区文化产业
那拉提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曲江春晓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曲江花生分段收获试验成功
游曲江
宁波三门湾新区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