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药合治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84例临床观察
2014-04-18吕玲娜马建庆胡梦
吕玲娜马建庆胡梦
(1.浙江省荣军医院,浙江嘉兴 314000;2.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平湖 314200;3.安吉县第三人民医院,浙江安吉 313301)
灸药合治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84例临床观察
吕玲娜1马建庆2胡梦3
(1.浙江省荣军医院,浙江嘉兴 314000;2.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平湖 314200;3.安吉县第三人民医院,浙江安吉 313301)
目的:观察隔姜灸结合中药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4例符合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中药,每日1剂,早晚分服。治疗组在口服中药的基础上采用隔姜灸治疗,每日1次。2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均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6.2%,对照组总有效率5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隔姜灸结合中药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优于单纯口服中药治疗。
慢性盆腔炎 寒湿凝滞 隔姜灸 少腹逐瘀汤 温经汤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笔者运用隔姜灸结合口服中药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42例,并设口服中药组42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84例均为浙江省荣军医院针灸推拿科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年龄24~48岁,平均年龄(33.6±7.2)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病程(1.8± 0.3)年。对照组42例:年龄23~49岁,平均年龄(34.8±6.3)岁;病程4个月~3.8年,平均病程(2.1±0.2)年。2组患者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主症:下腹胀痛有冷感,腰骶胀痛或冷痛不适,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次症:形寒肢冷,经期腹痛加重,或见月经延后、量少、色紫暗;舌质淡暗、苔白厚或滑腻,脉沉弦或弦紧。
1.3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辨证为寒湿凝滞型,年龄在18~50岁之间,病程小于4年者。
1.4 排除标准不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者;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者;妊娠期或近期准备妊娠者,哺乳期者;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患者;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对灸法有不良反应或不愿接受灸法治疗者;近期采用同类药物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少腹逐瘀汤合温经汤加减[3-4]:小茴香9g,吴茱萸9g,当归9g,川芎6g,赤芍9g,制乳没(各)6g,蒲黄9g,五灵脂9g,桂枝9g,党参6g,生姜6g,牡丹皮9g,苍术9g,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mL,早晚2次分服。月经干净后连服用10d为1个疗程。
2.2 治疗组口服中药治疗同对照组,再配合隔姜灸治疗。取穴:关元,中极,足三里,三阴交。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双下肢略外展外旋,暴露腹部。将鲜生姜切成约0.3cm的薄片,扎孔数个,置于施灸的穴位上,用大艾炷(重量约1.5g)放在姜片上施灸。当患者感觉皮肤灼热疼痛时,即移走姜片,用镊子把剩余的艾炷夹入放水的碗中,然后再把原姜片置于原穴位上,再灸第2壮,关元穴、中极穴连续灸9壮,足三里和三阴交连续灸7壮。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月经期暂停治疗。
以上2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期间禁食辛辣,禁饮茶。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痊愈: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各指标正常,证候、体征总积分减少≥95%,停药1个月内未复发;显效: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各指标明显改善,证候、体征总积分减少≥70%且<95%;有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各指标有所改善,证候、体征总积分减少≥30%且<70%;无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无减轻或有加重,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各指标无改善或有加重,证候、体征总积分减少<30%。
3.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3 治疗结果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组、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情迁延所致,但也可无急性炎症史。本病具有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的特点。抗生素治疗多产生耐药性,常规的抗炎治疗疗效不佳。慢性盆腔炎属中医学“带下病”、“妇人腹痛”、“癥瘕”等疾病的范畴。寒湿凝滞型为慢性盆腔炎较常见的证候类型。若患者素体阳虚,或久卧湿地,则寒湿之邪客于冲任、胞中,与血搏结,瘀阻经脉,故小腹冷痛或刺痛,痛处不移;得温则瘀滞稍通,故得温痛减;寒湿生浊,下注冲任,带脉失约,故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寒湿之邪,易伤阳气,故形寒肢冷,面色苍白。
治疗当以“寒者热之”为先。少腹逐瘀汤、温经汤是临床常用口服方药,本研究联合隔姜灸,取得了更好的疗效。隔姜灸是将生姜之温性与艾火之热力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散寒除湿,温阳通络,行气活血而止痛。早在《灵枢·官能》中就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记载。《医学入门》中明确指出:“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现代研究证明,艾灸能显著调节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含量,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5]。在穴位选取方面,以冲任二脉为主,配合脾胃经。关元为足三阴经、冲脉、任脉之会,且是小肠之募穴,灸之能暖下焦而温养冲任,能调节小肠之功能而增加自身之免疫能力。中极为任脉之要穴,膀胱之募穴,灸之能调理脏腑机能而暖胞宫,促进膀胱之气化而调节水液代谢。足三里为强壮保健要穴,与关元相配能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炎症渗出物之吸收,而且2穴相配可预防灸法导致上火之可能。三阴交是脾经及妇科要穴,灸之可健脾胜湿,助阳温化少腹之瘀血。生姜本身具有温阳散寒之功效。隔姜灸上述诸穴,能暖下焦,除寒湿,化瘀血,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消除组织粘连,对寒湿凝滞型盆腔炎具有良好疗效,且本法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1]乐杰.妇产科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4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97
[3]田新枝.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河南中医,2008,28(7):88
[4]齐津丽.辨证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吉林中医药,2005,25(2):21
[5]薛银萍,张士斌,高彤,等.温针灸为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6,26(5):335
编辑:华由王沁凯
R711.330.5
A
1672-397X(2014)02-0067-02
吕玲娜(1983-),女,本科学历,住院中医师,针灸推拿学专业。170931458@qq.com
2013-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