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丁螺环酮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2014-04-18刘翔肖瑛郑莉娜
刘翔 肖瑛 郑莉娜
[摘要]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丁螺环酮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2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丁螺环酮治疗、艾司西酞普兰并安慰剂治疗,共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显著降低,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6、8周研究组HAMD、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合并丁螺环酮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能明显增强总体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关键词] 艾司西酞普兰;丁螺环酮;抑郁症
[中图分类号] R971+.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a)-0067-03
抑郁障碍是一种高患病率、高复发率及高疾病负担的精神疾病[1],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中,抑郁症造成的疾病负担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排第3位[2]。但过去常局限于精神病学范畴,习惯强调患者症状,即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可是相当一部分抑郁症患者就诊的主诉并非情感或精神症状,而是躯体方面的症状。躯体症状是抑郁症常见的临床表现,可诊断为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3]。研究显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安全有效,丁螺环酮对抗抑郁剂有良好的增效作用[4]。本文研究两者联合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入组标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心境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入组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17分,年龄18~56岁。排除标准:①有器质性疾病史及心、肝、肾等严重疾病者;②合并使用精神活性药物的精神障碍患者;③入组前1周抗抑郁剂用药史者;④对抗抑郁药物过敏者,存在明显自杀观念及自杀行为者,药物依赖及酒精依赖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共入组126例患者,最后完成研究120例。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0例,男26例(43.3%),女34例(56.7%),平均年龄(39.5±12.7)岁,平均病程(3.5±2.4)年。对照组60例,男22例(36.7%),女38例(63.3%);平均年龄(38.7±12.3)岁,平均(3.2±1.2)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入组患者均取得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安慰剂清洗1周,然后接受治疗,两组艾司西酞普兰起始量均为每日早餐后口服10 mg,后视病情2周内增至20 mg/d,8周为1疗程。研究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螺环酮治疗,分2~3次服用,剂量为10~30 mg/d,疗程为8周,对照组给予安慰剂。
1.3 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8周末分别对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定。各量表由2名经过培训的精神科主治医师评定,一致性检测Kappa值>0.81,按治疗8周末减分率(HAMD)评定临床疗效。临床痊愈:HAMD减分率≥75%;显著进步:减分率≥50%;进步:减分率≥25%;无效:减分率<25%。显效=痊愈+显著进步;总有效=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常规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6、8周末研究组HAMD、HAMA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
2.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研究组痊愈24例,显著进步30例,进步4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90.0%,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痊愈26例,显著进步21例,进步9例,无效4例,显效率为78.3%,总有效率为9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均表现轻微,多在治疗后1周内出现,患者均能耐受,随着治疗时间的延续,两组不良反应均逐渐减轻或缓解,未进行特殊处理。主要不良反应为头痛、口干、恶心、食欲减退、嗜睡、便秘,并且其程度较轻,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抑郁症的躯体症状很常见,多为睡眠障碍、乏力、消化道症状、躯体疼痛及性欲下降,易迁延不愈,成为抑郁症残留症状[5]。在精神科临床中,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较常见,患病率高,给患者和家属都带来了非常大的精神负担。药物联合治疗可以快速减轻症状,减少抑郁带来的功能损害,降低自杀的危险性,达到控制病情、预防复发的目的,从而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痛苦[6]。
Meta分析显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重度抑郁症优于其他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比文拉法辛疗效更为显著,且不良事件及中断率最低[7]。丁螺环酮作用机制是与5-HT1A受体结合,减轻5-HT的神经传递,发挥抗焦虑作用,对突触前5-HT自身受体的部分激活作用促进5-HT从突触前的释放,发挥抗抑郁作用,常作为增效剂使用[8]。本文显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丁螺环酮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显效率为90.0%。而对照组显效率为7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艾司西酞普兰合并丁螺环酮可缓解躯体症状,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联合丁螺环酮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不仅起效快,症状改善时间相对较短,而且HAMD评分下降更快,与有关报道一致[9]。
本研究显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较单一抗抑郁剂起效更快,症状改善明显,不良反应相对于单一抗抑郁剂组无明显增加,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对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尤为适用。
[参考文献]
[1] 司天梅,舒良,于欣,等.2006年我国十省市抑郁障碍患者药物治疗现况调查[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0,43(4):206-210.
[2] 吴志国,陈俊,范成梅,等.伴与不伴焦虑症状的难治性抑郁症临床特征的比较[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0,43(4):196-199.
[3] 江懋连.抑郁症躯体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分析[J].人人健康:医学导刊,2008,(5):6-10.
[4] 姚贵忠,刘平,舒良,等.西肽普兰治疗抑郁症[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62-164.
[5] 蔡焯基.抑郁症基础与临床[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7-28.
[6] 季建林.抗抑郁药快速起效的重要性[J].上海精神医学,2004,16(1):46-48.
[7] Kennedy SH,Anderson HF,Lam RW.Efficacy of escitalopram in the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ve dissorder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SSRIs and venlafaxine XR:a meta-analysis[J]. J Psychiatry Neurosci,2006,31(2):122-131.
[8] 江开达.精神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92.
[9] 孙平,刘丽华,王海荣.丁螺环酮合并西酞普兰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4):283-284.
(收稿日期:2014-01-02 本文编辑:魏玉坡)
[摘要]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丁螺环酮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2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丁螺环酮治疗、艾司西酞普兰并安慰剂治疗,共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显著降低,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6、8周研究组HAMD、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合并丁螺环酮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能明显增强总体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关键词] 艾司西酞普兰;丁螺环酮;抑郁症
[中图分类号] R971+.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a)-0067-03
抑郁障碍是一种高患病率、高复发率及高疾病负担的精神疾病[1],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中,抑郁症造成的疾病负担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排第3位[2]。但过去常局限于精神病学范畴,习惯强调患者症状,即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可是相当一部分抑郁症患者就诊的主诉并非情感或精神症状,而是躯体方面的症状。躯体症状是抑郁症常见的临床表现,可诊断为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3]。研究显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安全有效,丁螺环酮对抗抑郁剂有良好的增效作用[4]。本文研究两者联合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入组标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心境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入组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17分,年龄18~56岁。排除标准:①有器质性疾病史及心、肝、肾等严重疾病者;②合并使用精神活性药物的精神障碍患者;③入组前1周抗抑郁剂用药史者;④对抗抑郁药物过敏者,存在明显自杀观念及自杀行为者,药物依赖及酒精依赖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共入组126例患者,最后完成研究120例。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0例,男26例(43.3%),女34例(56.7%),平均年龄(39.5±12.7)岁,平均病程(3.5±2.4)年。对照组60例,男22例(36.7%),女38例(63.3%);平均年龄(38.7±12.3)岁,平均(3.2±1.2)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入组患者均取得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安慰剂清洗1周,然后接受治疗,两组艾司西酞普兰起始量均为每日早餐后口服10 mg,后视病情2周内增至20 mg/d,8周为1疗程。研究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螺环酮治疗,分2~3次服用,剂量为10~30 mg/d,疗程为8周,对照组给予安慰剂。
1.3 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8周末分别对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定。各量表由2名经过培训的精神科主治医师评定,一致性检测Kappa值>0.81,按治疗8周末减分率(HAMD)评定临床疗效。临床痊愈:HAMD减分率≥75%;显著进步:减分率≥50%;进步:减分率≥25%;无效:减分率<25%。显效=痊愈+显著进步;总有效=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常规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6、8周末研究组HAMD、HAMA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
2.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研究组痊愈24例,显著进步30例,进步4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90.0%,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痊愈26例,显著进步21例,进步9例,无效4例,显效率为78.3%,总有效率为9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均表现轻微,多在治疗后1周内出现,患者均能耐受,随着治疗时间的延续,两组不良反应均逐渐减轻或缓解,未进行特殊处理。主要不良反应为头痛、口干、恶心、食欲减退、嗜睡、便秘,并且其程度较轻,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抑郁症的躯体症状很常见,多为睡眠障碍、乏力、消化道症状、躯体疼痛及性欲下降,易迁延不愈,成为抑郁症残留症状[5]。在精神科临床中,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较常见,患病率高,给患者和家属都带来了非常大的精神负担。药物联合治疗可以快速减轻症状,减少抑郁带来的功能损害,降低自杀的危险性,达到控制病情、预防复发的目的,从而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痛苦[6]。
Meta分析显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重度抑郁症优于其他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比文拉法辛疗效更为显著,且不良事件及中断率最低[7]。丁螺环酮作用机制是与5-HT1A受体结合,减轻5-HT的神经传递,发挥抗焦虑作用,对突触前5-HT自身受体的部分激活作用促进5-HT从突触前的释放,发挥抗抑郁作用,常作为增效剂使用[8]。本文显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丁螺环酮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显效率为90.0%。而对照组显效率为7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艾司西酞普兰合并丁螺环酮可缓解躯体症状,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联合丁螺环酮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不仅起效快,症状改善时间相对较短,而且HAMD评分下降更快,与有关报道一致[9]。
本研究显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较单一抗抑郁剂起效更快,症状改善明显,不良反应相对于单一抗抑郁剂组无明显增加,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对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尤为适用。
[参考文献]
[1] 司天梅,舒良,于欣,等.2006年我国十省市抑郁障碍患者药物治疗现况调查[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0,43(4):206-210.
[2] 吴志国,陈俊,范成梅,等.伴与不伴焦虑症状的难治性抑郁症临床特征的比较[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0,43(4):196-199.
[3] 江懋连.抑郁症躯体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分析[J].人人健康:医学导刊,2008,(5):6-10.
[4] 姚贵忠,刘平,舒良,等.西肽普兰治疗抑郁症[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62-164.
[5] 蔡焯基.抑郁症基础与临床[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7-28.
[6] 季建林.抗抑郁药快速起效的重要性[J].上海精神医学,2004,16(1):46-48.
[7] Kennedy SH,Anderson HF,Lam RW.Efficacy of escitalopram in the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ve dissorder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SSRIs and venlafaxine XR:a meta-analysis[J]. J Psychiatry Neurosci,2006,31(2):122-131.
[8] 江开达.精神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92.
[9] 孙平,刘丽华,王海荣.丁螺环酮合并西酞普兰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4):283-284.
(收稿日期:2014-01-02 本文编辑:魏玉坡)
[摘要]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丁螺环酮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2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丁螺环酮治疗、艾司西酞普兰并安慰剂治疗,共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显著降低,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6、8周研究组HAMD、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合并丁螺环酮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能明显增强总体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关键词] 艾司西酞普兰;丁螺环酮;抑郁症
[中图分类号] R971+.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a)-0067-03
抑郁障碍是一种高患病率、高复发率及高疾病负担的精神疾病[1],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中,抑郁症造成的疾病负担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排第3位[2]。但过去常局限于精神病学范畴,习惯强调患者症状,即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可是相当一部分抑郁症患者就诊的主诉并非情感或精神症状,而是躯体方面的症状。躯体症状是抑郁症常见的临床表现,可诊断为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3]。研究显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安全有效,丁螺环酮对抗抑郁剂有良好的增效作用[4]。本文研究两者联合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入组标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心境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入组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17分,年龄18~56岁。排除标准:①有器质性疾病史及心、肝、肾等严重疾病者;②合并使用精神活性药物的精神障碍患者;③入组前1周抗抑郁剂用药史者;④对抗抑郁药物过敏者,存在明显自杀观念及自杀行为者,药物依赖及酒精依赖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共入组126例患者,最后完成研究120例。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0例,男26例(43.3%),女34例(56.7%),平均年龄(39.5±12.7)岁,平均病程(3.5±2.4)年。对照组60例,男22例(36.7%),女38例(63.3%);平均年龄(38.7±12.3)岁,平均(3.2±1.2)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入组患者均取得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安慰剂清洗1周,然后接受治疗,两组艾司西酞普兰起始量均为每日早餐后口服10 mg,后视病情2周内增至20 mg/d,8周为1疗程。研究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螺环酮治疗,分2~3次服用,剂量为10~30 mg/d,疗程为8周,对照组给予安慰剂。
1.3 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8周末分别对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定。各量表由2名经过培训的精神科主治医师评定,一致性检测Kappa值>0.81,按治疗8周末减分率(HAMD)评定临床疗效。临床痊愈:HAMD减分率≥75%;显著进步:减分率≥50%;进步:减分率≥25%;无效:减分率<25%。显效=痊愈+显著进步;总有效=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常规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6、8周末研究组HAMD、HAMA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
2.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研究组痊愈24例,显著进步30例,进步4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90.0%,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痊愈26例,显著进步21例,进步9例,无效4例,显效率为78.3%,总有效率为9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均表现轻微,多在治疗后1周内出现,患者均能耐受,随着治疗时间的延续,两组不良反应均逐渐减轻或缓解,未进行特殊处理。主要不良反应为头痛、口干、恶心、食欲减退、嗜睡、便秘,并且其程度较轻,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抑郁症的躯体症状很常见,多为睡眠障碍、乏力、消化道症状、躯体疼痛及性欲下降,易迁延不愈,成为抑郁症残留症状[5]。在精神科临床中,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较常见,患病率高,给患者和家属都带来了非常大的精神负担。药物联合治疗可以快速减轻症状,减少抑郁带来的功能损害,降低自杀的危险性,达到控制病情、预防复发的目的,从而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痛苦[6]。
Meta分析显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重度抑郁症优于其他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比文拉法辛疗效更为显著,且不良事件及中断率最低[7]。丁螺环酮作用机制是与5-HT1A受体结合,减轻5-HT的神经传递,发挥抗焦虑作用,对突触前5-HT自身受体的部分激活作用促进5-HT从突触前的释放,发挥抗抑郁作用,常作为增效剂使用[8]。本文显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丁螺环酮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显效率为90.0%。而对照组显效率为7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艾司西酞普兰合并丁螺环酮可缓解躯体症状,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联合丁螺环酮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不仅起效快,症状改善时间相对较短,而且HAMD评分下降更快,与有关报道一致[9]。
本研究显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较单一抗抑郁剂起效更快,症状改善明显,不良反应相对于单一抗抑郁剂组无明显增加,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对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尤为适用。
[参考文献]
[1] 司天梅,舒良,于欣,等.2006年我国十省市抑郁障碍患者药物治疗现况调查[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0,43(4):206-210.
[2] 吴志国,陈俊,范成梅,等.伴与不伴焦虑症状的难治性抑郁症临床特征的比较[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0,43(4):196-199.
[3] 江懋连.抑郁症躯体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分析[J].人人健康:医学导刊,2008,(5):6-10.
[4] 姚贵忠,刘平,舒良,等.西肽普兰治疗抑郁症[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62-164.
[5] 蔡焯基.抑郁症基础与临床[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7-28.
[6] 季建林.抗抑郁药快速起效的重要性[J].上海精神医学,2004,16(1):46-48.
[7] Kennedy SH,Anderson HF,Lam RW.Efficacy of escitalopram in the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ve dissorder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SSRIs and venlafaxine XR:a meta-analysis[J]. J Psychiatry Neurosci,2006,31(2):122-131.
[8] 江开达.精神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92.
[9] 孙平,刘丽华,王海荣.丁螺环酮合并西酞普兰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4):283-284.
(收稿日期:2014-01-02 本文编辑:魏玉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