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庆市“领雁工程”实施城乡教育帮扶新探索的思考*
2014-04-17宋乃庆龚春燕朱亚丽
宋乃庆 龚春燕 朱亚丽
(1.西南大学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重庆市教育评估院 重庆 400715)
重庆是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全市义务教育资源总量偏小,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均衡,城乡教育质量差异大。为了实现“将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通过改革试验,为全国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提供示范和借鉴”的目标,2010年9月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领雁工程”项目,探索发展农村教育的新模式。同年,“领雁工程”被列入重庆市基础教育重点项目之一,将“领雁工程”列为民生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领雁工程”实施概况
重庆市“领雁工程”以城乡教育帮扶的思路,借鉴浙江等教育相对发达地区经验,由上海方略教育机构牵头,组织100所城镇优质中小学(“领雁工程”示范学校)与100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领雁工程”项目学校)建立发展共同体,有效整合城乡教育资源,以城带乡、合作共进,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打造一支理念先进、业务过硬的农村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队伍,提升这100所项目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质量,力争3年内将100所项目学校发展成为农村教育优质发展的领雁学校。然后,充分发挥领雁学校对其他农村中小学发展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又再从100所扩大到200所、300所甚至更多,最终实现整个农村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
重庆市“领雁工程”注重顶层设计,基于“新学习”理论,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利用立体培训、校际引领、专家引领等途径,通过远程培训(卫星通信接转)、在线课程学习、远程答疑、现场推进会、专家入校指导、异地访学等多种方式,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养成教育”四项培训内容而有序展开。“领雁工程”构建了专家、城市学校、农村学校三合一联合体,并通过第三方——重庆市教育评估院进行评价。其重点关注薄弱学校质量提升,是造血工程、融智工程。
二、“领雁工程”初步成效
实践证明,“领雁工程”这种城乡教育帮扶新模式对于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初步效果。“领雁工程”的实施对于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业水平及综合素质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重庆市“领雁工程”实施以来成效明显,一些媒体为此进行了新闻报道。2013年《中国教育报》连续四期,围绕重庆市“领雁工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校本课程建设、养成教育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阶段成果进行了报道。
(一)领雁作用凸显。通过项目学校对示范学校“一对一”结对帮扶,以及项目学校和多所薄弱学校结对帮扶,一大批农村薄弱学校在学校管理、校本课程开发、学生行为规范、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大发展。校长们改革教学、发展学校的热情得以激发,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改革举措、途径或方法。同时,教师在知识能力、教学能力和个性品质等专业素质方面得到提升,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应用“新学习”课堂教学理念宏观指导教学或管理行为。
(二)四大任务有效推进。“领雁工程”的“四大任务”有效开展,在校本课程上,每所学校都开发出了2—5门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有效地保证了“实践大课堂”的落实;在课程改革上,每所学校都建立了学校主推的课堂教学模式,完成了建模;在养成教育上,学校设计了学生行为规范项目,初步形成了学生养成教育的标准、基本流程和评价标准;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学校开展了特色与文化建设,在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和工作方式等方面,取得了实效。
(三)学生学业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政策的实施效果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工具进行监测。重庆市评估院采用教育部监测中心量表工具在2011年与2012年连续两年对“领雁工程”项目学校进行了学业水平监测,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监测的“领雁工程”项目学校五年级学生数学水平比2011年提高3%;同年监测的“领雁工程”项目学校八年级学生数学平均水平比2011年提高6%。2012年监测的“领雁工程”项目小学校与2011年相比,70%学校的数学学业水平有所提高;2012年监测的“领雁工程”项目中学校与2011年相比,80%学校的数学学业水平都有提高。
(四)教师对“领雁工程”的满意度高。对“领雁工程”满意度的调查是重庆市评估院自编问卷进行实证调查,问卷总计发放1078份,有效问卷是1030份,占比95.55%。其中男性占46%,女性占54%;小学占49.1%,中学占50.9%;中部地区占64.9%,北部地区占25.1%,南部地区占10%。利用S P S S 20.0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回归分析发现,教师专业发展整体满意度对项目质量的变量呈显著性相关水平(P<0.01),说明教师专业发展整体满意度可由项目的组织管理、活动设置和合作模式进行解释。通过描述统计分析发现,管理干部和教师对“领雁工程”满意度比较高,2011年约75%的管理干部对示范帮扶方面开展的工作评价较高,2012年约70%的教师认为“领雁工程”项目提高了自己的多方面教学能力,约80%的教师认为“领雁工程”项目对自己的个性品质有积极影响。可见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管理人员素质都得到了整体提升。
(五)有力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就全市层面而言,100所“领雁工程”项目学校与示范学校结对共建、联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和整体效应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现在“领雁工程”逐步辐射产生效果,2013年的调查发现约80%的学校有进步。各区县内部在这一项目的引领示范下,积极探索区县内建设学校发展共同体的思路,进一步落实教育均衡发展。
三、对城乡教育帮扶探索的思考
“领雁工程”是对城乡教育帮扶的新探索,对于深化城乡教育帮扶和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对城乡教育帮扶探索方面有如下对策思考。
(一)深化推广城乡学校“一对一”帮扶机制。“领雁工程”是城乡教育帮扶新模式的一种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效果。以后应促进城乡学校“一对一”帮扶的常态化和制度化。采取“一对一”支援形式或共同体发展模式,形成合作互动的发展团队,共同教研、共同科研、共同培训、共同发展,共享前沿信息、共享优质资源、共享发展成果,辐射优质教育,用城市优质资源帮助农村学校。
(二)以教育信息化保障城乡教育帮扶的有效开展。开展城乡校际远程互动教学,通过不同学校的协作对子、虚拟团队、协作小组、自由协作等组织方式,带动各成员开展多种层次的远程协作。搭建城乡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跨城乡、跨学校的教师协同教学与指导,多渠道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实施城乡校际共同评价,如通过来自城乡不同学校的学习者、网络导学、教师在共同的网络学习平台上发表学习心得并相互评论来开展评价。
(三)强化改革课堂,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是目前农村学校课堂较为突出的问题。“领雁工程”抓住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推行“新学习”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深水区,也是农村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城乡教育帮扶应抓住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构建基于教育实际的新型学习生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改变“教学贫困”的现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整体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
(四)大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是关键。城乡教育帮扶可遵循“省级统筹、以县为主,双向交流、共同发展,以人为本、分类指导的原则”,推进区域内优质教师、校长资源共享,建立健全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师、校长管理制度和教师、校长资源配置机制,逐步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
综上,“领雁工程”通过“政府—专家—示范校—项目校”共同参与的项目管理体制、立体培训机制等创新途径,促使区域内优质资源共享,摸索出了区域农村教育整体发展的新路径。在推进城乡教育帮扶和统筹城乡教育发展过程中,应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创新体制机制,增进区域教育活力,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