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本我、自我的角度看《厨房》中惠理子的人物形象

2014-04-17蒋亚男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吉本变性人转折点

蒋亚男 浦 丽

(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5)

从本我、自我的角度看《厨房》中惠理子的人物形象

蒋亚男 浦 丽

(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5)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成三个层次:“自我”、“本我”和“超我”,从“本我”和“自我”的矛盾与斗争来分析吉本芭娜娜的成名作《厨房》一书中的惠理子这一形象,来分析她的人生中重要的三个转折点以及所产生的人物形象。而“本我”和“自我”这两者的斗争与冲突,从始至终都是本我战胜了自我。

惠理子;自我;本我;人物形象

吉本芭娜娜是日本当代著名女作家。可以说,她目前与村上春树一同领跑日本当代文学,在国外也与村上齐名。吉本芭娜娜于1987年11月在《海燕》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小说《厨房》,博得广泛好评,获得第六届海燕新人文学奖。从此,她如同一颗璀璨的新星出现在日本文坛。1988年1月发行的单行本《厨房》(收录《厨房》、其续篇《满月》和处女作《月影》)销售量达到130万册,在日本掀起空前的“芭娜娜热”。

《厨房》的情节十分简单,讲述的是失去挚爱亲人主人公樱井美影,是怎样慢慢走出孤独,最终决定遗忘过去的悲伤勇敢生活下去的故事。而在她走出孤独的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的一位是温和善良的青年田边雄一,另一位就是田边的母亲,田边惠理子。

田边惠理子是吉本芭娜娜小说《厨房》中萌动性别解构意识、大胆地向传统意识形态挑战、把自己从男性变为女性的一位勇者。惠理子本是雄一的父亲,原名雄司, 英年丧妻后,觉得自己“再也不可能爱上任何人了”,于是做了变性手术, 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惠理子”。虽然惠理子看似是配角,但是她在文章中却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日本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津田洋行把惠理子看做是“最重要的人物”,“即使在风格特异的三个人当中也是尤为特殊的存在,是不可思议的人。”因此,本文将着重从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的角度来分析惠理子这一角色的形象。

在惠理子还是雄司的时候,从小就被雄一的亲生母亲家里收养,雄一的亲生母亲与雄司一直在一起长大。雄司还是男孩子的时候,他也是很帅,很讨女孩子喜欢。可是不知道怎么会喜欢上这副长相的我妈。雄一是这样讲述雄司与自己亲生母亲的过去的。雄司要娶自己名义上的姐妹为妻,本我的意志是“非她不娶”,虽然没有实际的血缘关系,但这肯定是不被世俗所接受的,但是雄司却“结果竟然不顾父母的养育之恩,一起私奔了呢。”因而在本我和自我的斗争中,本我战胜了自我。

私奔是惠理子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第二个转折点就是雄司的老婆,也就是雄一的亲生母亲去世,失去“那个与他最相知相爱的人”显然对惠理子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不光是心如死灰——“再也不可能爱上任何人了”的绝望,还让他对自己的人生轨迹产生了怀疑,在妻子的病到了晚期的时候,雄司“第一次萌发了不做男人的念头” ,“之后没多久,妻子就死了,菠萝也枯了。我不懂得照料,浇水浇得太多了。我把菠萝扔到了院子角落里。虽然嘴上说不清楚,可我心里却真正明白了一件事。说起来也很简单,世界并不是因为我而存在的。”雄司似乎是大彻大悟了,回想我们看到的别的文学作品中大彻大悟的人一般都会是选择遁入空门,斩断红尘,从此不问世事,但是雄司非但没有这样做,反而选择了对立面,对自己进行彻底的改造——变性并且从事了风俗业。是为了这也与我们常说的“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是一个道理。对于惠理子变性的动机,正如周阅在《吉本芭娜娜的文学世界》一书中所说的一样“雄司选择变性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表明对亡妻的深爱, 这是男性对女性的殉道式的爱情表达。”雄司希望自己和死去的妻子合二为一,把将自己也变成女人作为是对妻子的怀念、对妻子的爱。

事实上,在小说问世的1987年,日本还未有公开施行的变性手术,最早的变性手术是在1998年施行的,而这时距离小说发表已经过去了十多年的时间,因此变性人惠理子完全是作者的想象,这也难怪津田洋行会给惠理子贴上“科幻”的标签。可见当时的人们肯定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接受变性行为这样一个新奇而且不太符合社会主流的行为,最开始肯定是会有很多反对的声音,有很多的不理解,本我想要变性,不去理会世俗的眼光,但是自我要求他不要这样做,这里又出现了本我和自我的斗争,最终雄司没有惧怕自我、惧怕社会道德的约束,他顺从了本我的意志,做了变性手术,做了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从这第二个转折点看,本我又一次打败了自我。

惠理子的人生的第三次转折点就是她被一个精神失常的男子盯上后杀害了,也就是惠理子生命的终结。时间的流逝,惠理子已经不仅只是外表上是一个女人的形象了,她的内心、行为等都开始逐渐转变成一个真正的女人,如同她给雄一留下的遗言中说的一样“我想,至少这封信要用男性用语来写,也很努力地尝试了,可还是觉得怪怪的。觉得不好意思,羞于下笔。当了这么长时间女人,本来还一直以为在身体的某处还有那个男性的自己、真正的自己存在着,女人皮相只是我的任务。现在看来,身心都变成女人了,是名副其实的母亲啊。好笑。”

无论是从内心到形态还是从形态到内心,惠理子在文中最后出现的形象都已经完完全全是女性了,但是她却并没有被这个社会所包容。比如那个精神失常杀死她的男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那人自从在街上偶遇惠理子,便对她一见倾心,于是尾随着她,发现她是在一家同性恋酒吧里工作。接着他写了一封长信,说那么美丽的一个人竟是个男人,这使他深受刺激。”很明显这个精神失常的男子就是因为不能接受变性人而杀死了变性人惠理子,可以把他看做是当时社会上人们的缩影,他相当于是代表了当时的社会惩罚惠理子这样一个离经叛道的人。但是惠理子也没有示弱,她接受自己的形象也接受自己的内心,她丝毫不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有丝毫的羞耻,所以冲突的焦点就是男子认为惠理子的形象、外表是个谎言,是骗人的,而惠理子则认为这就是我,我的内心和我的外表是一致的,我的形象、外表没有任何的问题。所以在受到所谓的“社会的惩罚”时,她奋起反抗,“流着血,双手抓起吧台上装饰用的铁哑铃,砸死了凶手。”她要为自己,为本我做斗争。而且惠理子到死还是以一个女性形象去世的,是她自己内心所期望的样子,而且还可以说是在最美的时候,在最风华绝代的时候去世,不得不说这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宣战。因此,从这里看,惠理子的死又是一次本我对自我的胜利。

惠理子的一生中的本我和自我的斗争总是以本我的获胜为结局,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就是说惠理子的一生总是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生活,也就是雄一评价惠理子的一句话“那个人总是随心所欲地过日子。不过,有能力实现,也很不简单呢。”

[1]津田洋行.吉本芭娜娜《厨房》之我论[J].文艺理论研究会,1999(3).

[2]周阅.吉本芭娜娜的文学世界[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

[3]吉本芭娜娜.厨房[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The characters of Eri Ko in "kitch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 and ego

Jiang Ya-nan, Pu L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5, China)

Freud divided personality structure into three levels: "ego", "ID" and "superego", from the contradiction and struggle of "ego" and "ID" to analyze Banana Yoshimoto's masterpiece "kitchen" a Book of Eri Ko this image, to analyze the three important turning points in her life and the figures. "Ego" and "ID" of the two conflicts, ID win the ego.

Eri Ko; ID; ego; characters

I206

A

1000-9795(2014)06-0118-01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3-07

蒋亚男(1989-),女,江苏徐州人,从事日汉语言比较方向的研究。

浦 丽(1981-),女,江苏常熟人,讲师,从事汉日语言比较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吉本变性人转折点
他用23年发明了呼吸机ECMO,但没用它赚一分钱
他用23年发明了呼吸机ECMO,但没用它赚一分钱
特朗普不许变性人入伍
“吝啬”富豪捡破烂,立遗嘱捐150万英镑给医院
青春的一场告别仪式
我国中等收入陷阱解构:收入分配与库兹涅茨转折点
pH对高甲氧基果胶NMR转折点蔗糖浓度的影响
印尼建世界首座变性老人之家
澳防长突然辞职引猜测
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西安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