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职学生学业因素的探究
2014-04-17康江龙
◎ 康江龙
作为培养高技能、综合型一线技术人才摇篮的高等职业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加强高职学生的教育工作,了解学生想什么、做什么、需求什么,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教育管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从学生、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分析影响高职学生学业的因素,并提出几点建议,为我国高职教育院校的管理与长期发展提供参考。
一、影响高职学生学业的外部因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
受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学生的基础教育结果最终以我国高考制度决定,即高考分数。由于高职院校的录取批次在本科院校之后,录取的学生基本处于一种无学可上,迫于家庭、社会的压力,又不得不上的现状。这些学生对学习的专注程度相对较差,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加之社会上对高职业院校的认识比较模糊,存有轻视态度,认为高职院校相比本科院校层次较低,因此造成很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外在表现如不愿意称自己是高职学生,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
2.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父母引导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由于孩子不能被本科录取,为了能解决子女今后的就业问题,多数家长会要求孩子选择高职院校。但家长对高职在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知之甚少,对孩子的引导教育更是少之又少。学生来到高职院校,在学习上得不到父母的帮助,在个性发展上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在学校的发展完全是依赖于周围环境。因此很多学生出现“混文凭、找工作”的思想,严重抑制青年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3.周围环境的影响
(1)就业状况的影响。高职办学以市场就业为导向,好就业的专业竞争强,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激情;而就业困难的专业,学校为了保证学生的就业率,往往三年的学业会提前一年甚至更早为学生寻找就业岗位。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现象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更符合学生到学校学习的主要目的。但就学生的学业来说,这样会造成一些签约的学生有进保险箱的思想,即反正有了工作,学不学习都会毕业,严重影响正常教学效果。再有一些签约单位与学生自身专业不对口,应聘单位在招聘时又很少考查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往往会造成学生 “学而无用”的心理,容易出现厌学情绪。
(2)返校毕业生的影响。返校毕业生作为在校生的榜样,对他们人生观的确立意义重大,毕业生与在校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其影响胜过老师教育的千百倍。而一部分毕业生返校,将一些偏激的言论宣传给在校生,如认为下苦学不如走关系、学的与现场用的差距大、无用论等等,造成在校生学习迷茫,失去努力学习、争取优秀的动力和信心。
(3)网络的影响。网络已成为21世纪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确使用可以获取无尽的资源,反之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分析学生上网的动机有以下几方面:①寻求安慰型。对现状、对父母、对周围的人和事不满,不愿受到约束、管制,产生逆反心理,但又缺乏应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缺少良好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面对挫折,采取逃避方式,内心空虚和郁闷,渴望得到安慰、理解。②寻求自我实现。意志薄弱,不能正确对待学习的艰苦、家长的希望和就业的压力,面对现实与自己理想目标的远离,渴望能表现自己,获得别人的羡慕甚至崇拜。只有到虚拟的网络世界,寻找自己的理想,在游戏中寻求自我实现的成就感。③猎奇心态。青春期的萌动与需求,对奢靡的生活、传奇的经历及异性的好奇、需求与冲动,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只能到虚拟世界,寻求惊、奇、艳的感官刺激。
二、影响高职学生学业的内部因素分析
1.盲目求学的影响。
高职学生求学时,大部分学生填报志愿不是靠老师、同学和老乡的推荐,就是单纯关注就业率和就业单位等。不了解学院的培养方向,不了解所学的专业和就业情况,不了解专业的课程,造成学生求学的片面性和盲目性。调查显示,了解培养方向的约占20%,了解专业特点的约占15%,了解开设课程的不到10%。入校后,当发现设想与现实偏差,易产生失望和沮丧的情绪,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
2.人生观的影响
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社会不良风气和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侵扰下,部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存在以下问题。人生观没概念型。这类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娇生惯养,意志薄弱,依赖性较强,对今后的人生方向、人生目标考虑较少;人生观概念模糊型。这类学生经常考虑人生方向、人生目标,但好高骛远,遇到困难,容易扭曲、变形,出现经常立志现象;现实型人生观。对自身要求很低,就是挣钱满足个人家庭的需要。
三、建议和结论
1.人生目标的建立
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党和国家对高等院校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建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是保证学生学业的首要问题。但目标的建立不能过高,不能太艰苦,不能太久,必须切合实际并且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如以毕业学生的就业现状、用人单位择优选用等等,引导他们建立一种读书成才改变现状的人生目标等。学生有了可以达到的目标,就会产生动力,迷恋学习就不会有精力从事网络或其他娱乐,从而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2.学院的招生宣传
高职院校主要为一线输送应用性专门人才。招生宣传时,在充分展示本校风采的同时,还应对学习的专业课程、标准、就业方向等给予详细的介绍。这样学生在报名时就会有的放矢,来校的学生不会因为盲目求学而后悔,不会因为课程不喜欢而厌学。
3.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职教育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生源中理论学习质量相对较低,但这些学生思想活跃,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不差。若仍是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合格的标准,则与职业教育的方向背道而驰,而且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要远远大于对学业的要求。因此要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从多方位、多层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针对专业和就业需求的现状,利用学院的资源,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其他素质的培养。
4.思想观念教育
加强学生感恩、诚信、组织纪律性等方面的思想教育。感恩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孝道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心,养成对家庭、社会、他人负责的心态;诚信教育,是人际交往与社会、职业活动的立足之本,培养学生诚实可信的品行,是学校教育的首要工作;组织纪律性教育,是维护学院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关键,也是一线工作的生命保障,养成严格的军事化纪律性,可以使学生从他律性向自律性的转变。
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发展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已成为高职教育的首要问题,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心理不断变化的学生,寻求相应的措施和对策,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的关键。
[1]钱平.对中职学生厌学行为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
[2]朱盘安.学生厌学心理及行为分析研究[J].职业技术,2006,(10).
[3]王智慧.择校现象及其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
[4]徐慧.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