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六个对接”

2014-04-17李雄杰

机械职业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融通校企实训

◎ 李雄杰

校企合作办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近年来,高职院校已经充分意识到校企合作的紧迫性及重要性,纷纷开始探索校企合作的新路子、新模式,但尚有较多的不完善之处有待改进。本文提出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应在专业发展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更新、学校文化及毕业生就业共六个方面与企业对接,并具体分析了实现这“六个对接”的方法与途径。

一、专业发展定位与区域产业(行业)发展对接

1.以服务为宗旨,确定学校专业体系主体框架

以服务为宗旨,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宗旨,面向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面向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设置专业,将当地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作为确定专业体系主体框架的依据,以此确定学校重点发展的长线专业或优势专业。如电子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某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和支柱产业,相关行业的人才将成为人才需求的重点,高职院校可以设置与物流、电子信息、工业制造、服务业等相关的专业作为今后重点发展的长线专业或优势专业。

2.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学校特色专业

以就业为导向,就是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或针对一个行业岗位(如广告设计),或针对一组相关的职业岗位来设置专业。如某市的大、中型商场较多,但缺乏既懂软件管理又懂硬件管理的商场管理人员,则可设置商场管理专业,而不是像普通高校那样去设置工商管理专业。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反映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专业定位上的较大差异。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任职要求对接

当专业定位(就业岗位)确定后,接着就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并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任职要求对接。其方法与途径是制定“双证书”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双证融通”课程。

1.“双证书”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高职院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均为“双证书”方案,均要求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必须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但问题仍然不少。首先,目前的《职业大典》尚不能容纳全部职业,特别是知识要求高、专业性强的技术或管理职业,《职业大典》并没有收录,也没有相应的职业标准。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仅有“前厅服务”和“客房服务”两个职业考核标准,没有酒店管理等层次高一些的的职业标准。其次,由于体制性障碍等原因,大多数职业资格标准的内容没有及时更新,有些是十多年前确定的标准。第三,职业资格考核过程不严格是较普遍的现象,学生虽然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但仍无法直接上岗。要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任职要求对接,首先必须吸引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双证书”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考核过程一定要严格把关,使学生的职业能力达到岗位任职要求。

2.“双证融通”课程

双证书人才培养方案由若干门“双证融通”课程组成。从宏观上看,“双证融通”课程是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及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为目标而组织起来的专业课程;从微观上看,它是某专业课程体系中与国家职业标准所规定的一个或几个相关职业(岗位)能力直接对应、紧密联系的一门或一组课程。单一课程层面的融通,即一门课程对应于一种职业资格证书,或者说这门课程是专门为某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而设置的。课程包括了职业资格所要求的应知、应会两部分内容,一般适用于单一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但为了使学生获得综合性很强的职业资格证书,开设一门“双证融通”课程往往不够,需要开设多门相关课程,即在课程体系层面上的融通。如为了获得“网络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需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网络工程设计等多门“双证融通”课程。

“双证融通”课程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实现融通。(1)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融通。双证融通的实质是两种标准的融通,即课程标准应涵盖职业标准。课程内容是课程标准的载体,当课程标准融通后,课程内容也自然地与职业资格考核内容融通。(2)课程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的融通。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是由国家认定的考试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因此,课程考核方式应兼容职业技能鉴定方式。

三、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内容对接

为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学校的专业教学内容应与企业工作内容对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主要方法与措施有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对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

1.工学结合课程

工学结合是指“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工学结合课程以工作任务、项目(案例)及工作过程为线索,确定课程结构;以岗位职业素养、岗位核心技能为主线,确定课程内容。工学结合课程的结构由一个个遵循职业成长规律、难度逐渐递增的工作任务或项目组成,并以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操作为主线,以“做中学”实施教学,以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生产性实训

生产性实训有六个特征:实训项目的真实性、实训内容的完整性、实训过程的生产性、实训产品的标准性、实训考核的综合性、实训环境的企业性。实现生产性实训的基础是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特征是企业一定要参与,校企紧密合作、利益共享。目前,有“校中厂”和“厂中校”两种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引企业进校园,学校提供厂房及学生员工,企业提供设备及管理人员。对企业来说,这是生产车间;对学校来说,这是教学工厂,这就是“校中厂”。在学校附近物色一家企业,在企业中建立教学工厂,企业提供厂房及管理人员,学校提供主要设备及学生员工,这就是“厂中校”。“厂中校”和“校中厂”都属于校企共建的理想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若找不到合作企业,也可以由学校自行建设准生产性实训基地,只要使实训具备六个生产性特征即可。如机械类专业,可利用实训基地车床等设备,让学生为企业加工一些机械零部件;营销专业,可以让学生在校园内经常组织一些商品展销会活动,或在校园内开设由学生管理的小型超市。

四、专业教学内容更新与企业技术革新对接

高职教育要实时地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新工艺、新成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实现专业教学内容更新与企业技术革新相对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校企互聘兼职人员。

1.教师到企业兼职

教师到企业兼职,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而且可以使教师尽快了解行业企业的技术革新,并将这些技术革新内容应用到教学中去,从而实现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革新相对接。另外,教师到企业兼职,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产品开发,技术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企业的技术革新,为产业升级服务。高职院校应建立和完善教师技术服务的制度,并将技术服务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依据。

2.企业专家到学校兼职

企业专家到学校兼职,各高职院校都认为很重要,但问题仍然不少,主要有:(1)部分专业在编教师偏多,若再聘请兼职教师,则在编教师自身的工作量不足。所以有些专业仅仅当在编教师人数不足时,才考虑聘请兼职教师。(2)由于企业专家、能工巧匠都是企业员工中的骨干,平时工作都很忙,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学校兼职上。(3)兼职教师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往往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不当,影响教学效果。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专家到学校兼职的校企互动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要积极探索校企互聘兼职人员的校企双赢机制。例如,是否聘请企业专家、能工巧匠来学校脱产兼职半年或一个月,在这期间兼职教师应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接受学校培养及考核,并享受在编教师同样待遇;同时,为方便企业教师来校业余兼职,是否将授课时间定在周六、周日或晚上。

五、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

1.校企环境文化对接

环境能潜移默化地熏陶人,高职院校应按照企业生产场景布置实训车间。如在实训车间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使学生踏进实训车间就仿佛置身于企业生产车间之中;在学校实训室、车间的楼道、墙壁建设“企业文化长廊”,着重宣传与本校所开设专业联系紧密的知名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规范以及行业质量标准,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熏陶。

2.校企管理文化对接

在学校实训车间推行企业管理的 “8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学习(study)八个项目;在实训过程中推行企业管理的“七定”(定计划、定内容、定人数、定时间、定岗位、定质量、定目标),即按企业生产要求组织学生实训;学生实训期间,模仿企业每天组织晨会进行工作总结和点评等等。

3.校企精神文化对接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整个企业文化中起着支配的地位。企业精神有许多内容,其中爱岗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顾客至上服务精神是最重要的,它是企业的灵魂。(1)敬业爱岗精神。从业人员的敬业爱岗精神是企业挑选人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标准。高职院校应向学生灌输敬业爱岗精神,可邀请劳动模范、企业一线专家、技术骨干、学校优秀毕业生来校讲述自己的敬业爱岗经历及体会,对学生进行敬业爱岗教育。(2)团队协作精神。当今社会已是一个非常重视合作的社会,现代企业更是如此,大部分的工作都已不是个人的力量所能完成,发挥团队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作为为企业培养一线工作人员的高职院校,就应特别注意培养高职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高职院校除教育学生爱校、爱集体外,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训练。(3)顾客至上精神。顾客至上精神是服务型企业的核心经营理念。高职院校可在采用角色扮演法,来实施营销服务教学、餐饮服务教学、酒店管理教学、导游服务教学、护理教学等,以培养学生的顾客至上精神。

六、毕业生就业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对接

1.校企共同安排学生就业

帮助学生就业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应当好“介绍人”的角色。“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指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企业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实现毕业生就业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相对接的最佳途径。“订单式”人才培养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选择优秀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前提。应选择真正具有人才培养需求愿望、实力雄厚、重视教育、理念一致、有信誉的大企业作为合作伙伴。(2)组建“订单班”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基础。在学生二年级即第四学期,采取学生自愿报名,双向选择,择优录取的原则,组建“订单班”为佳。(3)在“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应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建教师团队,共建实训基地,共管“订单班”学生,并校企深度合作,提升产教研水平。(4)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组织保证。为了保证“订单”培养工作落到实处,校企要成立高层领导小组、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5)“订单班”学生的就业与发展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落脚点。在“订单”教育完成后,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订单”的约定,录用所有符合企业要求的“订单班”学生。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它与普通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跨越了传统学校的界域,即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因此,跨界的职业教育必须有跨界的视野、跨界的思考,实现跨界的有效途径就是校企合作,而校企合作必须在专业发展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更新、学校文化及毕业生就业等方面与企业实现对接。

[1]李萃青,柴换成.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研究及案例分析[J].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院刊,2010,(12).

[2]刘晓欢.“双证融通”的课程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7,(28).

[3]张科海.高职院校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

猜你喜欢

融通校企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