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成因的叙事研究*

2014-04-17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课业负担作业家长

罗 琳

(江苏省海安县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室,江苏海安 226600)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成因的叙事研究*

罗 琳

(江苏省海安县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室,江苏海安 226600)

课业负担“较重”或“较轻”学生的对比性叙事研究表明,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常来自教师和家长,教师和家长负担常来自学校和社会、来自招生考试制度。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要从立足基础、丰富形式、两考分离、等级赋分等方面改革目前的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课业负担; 成因; 叙事研究

一、研究背景

学生课业负担研究大致始于1981年前后,1995年前后开始增多,2000年达到第一个高峰,2009—2011年达到第二个高峰,①1981—2012年,CNKI以“课业负担”为主题的“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类文献849篇,2000年占8.23%,2009—2011年分别占13.42%、14.08%、9.67%。现有研究大多采用的是问卷调查。②参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第6期;罗诚钢:《“课业负担”的冷思考》,苏州大学2010年学位论文;吴敏:《初中生学业负担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学位论文;陈传锋等:《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程度、原因与对策——基于全国中学生学习状况与课业负担的调查》,《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第7期;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调研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科学设置课业负担——南通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调研报告》,南通: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1。2012年5月,我们对海安县831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表明,本地学生课业负担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感受随年级增长而增长,初中生课业负担较重,这与全国各地研究结果大致相同。

传统的教育研究受科学主义影响,生动鲜活的教育生活被过分抽象地量化,多元文化的价值取向被追求同一性和普遍性的研究方式、结果所掩盖。后现代哲学要求尊重多样性和不可言喻性,叙事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量性研究往往只能局限于认知层面,难免因被试或研究者的好恶形成一定主观误差。研究学生课业负担的成因,仅仅依赖调查研究是不够的。2012年8月,我们组织10多名中小学教师③这些教师是:海安县海陵中学章永华、吴宗云、许素梅、于小恒,明道小学薛祖红、秦美娟、蔡艳、汤小燕,教研室仲剑峰、仲海峰,家长学校总校吴冬梅、杭丽,实验小学周艳霞、杜海梅。开展了学生课业负担成因的叙事研究。

研究主要是将课业负担“较重”或“较轻”学生进行对比。对课业负担较轻学生,侧重于学生、家长的自主陈述;对课业负担较重的学生,侧重于对教师、家长的观察和访谈。

二、研究结果

研究表明,本地学生课业负担成因主要表现在学生、教师、家长3个方面。

1.学生自身因素

(1)自主学习缺失

当下,不少孩子往往成了被套上眼罩拴上缰绳的小驴子:在主人的命令下围着磨盘打转,它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只知道一旦停下来,就会遭到主人的呵斥,甚至鞭打,等到天黑自然就能去休息。小学生青青就是这样,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做事。张老师说做什么他就做,李老师说做什么他也听话地做,甚至组长说做什么他也做,从起床做到上床睡觉,没有休息,也没有怨言。

我们知道,对人的管理的理想目标之一就是“不管”,即希望人人具有符合组织目标的自我管理的习惯而抛开外力的推动可以自动化运作。[1]其实,课业负担较轻学生学习时间也比较长,学习量也比较大,但并不感到有多苦多累,因为他们都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而这又是基于他们拥有比较充裕的自主学习时间。

这类学生往往特别“会利用时间”,“比如中午在学校吃完饭,我就抓紧时间做家庭作业”。假如老师上午把作业都布置了,他就能在学校里完成。要是下午布置,他也能在学校里做一部分,还有剩下来的一点回家很快就做完了。尽管回家后还要完成父母额外安排的学习任务,如星期六下午要学围棋,星期天上午要学奥数,但他星期六上午就能完成老师的作业,“然后,星期天下午就是我自己的了。妈妈允许我自由安排”。

(2)课堂学习效果不佳

这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一节课40分钟,一个课业负担较重的小学生上课只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前30分钟。课堂上,青青总是坐得端端正正的,看上去像是在认真听讲。可是,他常常会有掩饰不了的疲态露出来:打几个哈欠,不停揉眼睛。他从来不举手主动回答问题,偶尔被喊到,他总是不知所云。课上如果需要做练习,他会慢条斯理地打开本子,拿出笔,往往别人一题都做完了,他才开始动笔。

相比而言,课业负担较轻学生课堂注意力会比较集中,效果也比较好。一位优秀的初中毕业生认为,听课是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会听课意味着会抓重点,能理解老师的意图。在课堂上最忌讳的一点就是不跟着老师走,太自主不一定是好事。

(3)学习习惯不良

青青的书写总是一丝不苟,每写一个字都有种练字的感觉,碰到计算题,他总是有条不紊地在草稿纸上写竖式并验算,甚至10+10,也会煞有介事地写好竖式。一旦写了错误的答案,他一定会用胶带或橡皮细心处理,直至没有一点痕迹,才开始下面的书写。细致点观察,我们会发现当他再次落笔时写下的答案往往张冠李戴,自己却浑然不觉。

对此,妈妈很抱歉:“一二年级时,作业做完了还有点时间,我都会让他再做点练习,巩固巩固,现在连老师的作业都拖得来不及做了,帮他买的课外练习书根本没空做,有时间我一定让他多练习。”老师恍然了:经验告诉孩子,即使及早完成了老师的作业,妈妈还会布置更多作业,反正是要做到某个时间点,拖拉一点也就无所谓了。

另一个初中生证实了教师的判断:“没完没了的作业,使我对父母亲的额外作业开始反感起来。我心想,反正没有自主支配的时间,放学回来做老师布置的作业时,我就边做边玩,故意拖延时间,想方设法让父母亲没法布置额外作业。没想到这种边做作业边玩的习惯慢慢地带到了学校,渐渐地,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没法按时完成了。”

可见,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很有可能是被教师、家长等成人“培养”出来、“逼”出来的。

(4)课程越来越多

一位“真痛苦”的初三学生说,以前在小学阶段,主要以语文、数学两门课为主,其他课程以兴趣和素质活动为主,感觉活得很快乐,无忧无虑,幸福指数高。进入初中后,课程越来越多,尤其是到了初三,中考要考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政治、体育8门课程,每门课的考试分数都要计入总分。因此,每门课都要抓。

(5)自我要求太高

一位教师举例道:有个学生很用功,非常好强,有股不服输的劲儿,只是个性非常执着,也很情绪化,会因考试没考好当场落泪,劝也劝不住……整天精神恍惚,目光呆滞,都快要崩溃了的样子。学生向其述说时,痛苦的泪如决堤的水,她感觉自己没救了。

2.教师因素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很多时候是教师造成的。

(1)胸中无纲

教学大纲本应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依据,也应该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的依据。可是,当下不少课堂中,教师过多地关注了个人的“教学才能”,忽视了本应以“纲”为据的合宜的教学内容。

教《我和祖父的园子》时,一位教师问学生:“这是一座多么美好的园子!从萧红的文字里我们感受到她的童年生活简直就是一首歌,这是一首怎样的歌?”但他丝毫不理会孩子们“自由自在的歌”“天真烂漫的歌”“温馨美满的歌”的应答,出示了大量关于萧红悲惨身世的课外资料,让孩子们品读感悟成年后的萧红又是一个怎样的萧红,颠沛流离、孤独寂寞的萧红为什么把童年写得那么自由、那么快乐、那么幸福,执教者一心只想让五年级的学生认同茅盾先生对《呼兰河传》的评价:“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一堂课就这样变成了教师的生拉硬拽。

(2)肚中无物

由于长期疏于进修,一些教师表现出文本解读无能、倾听无能、表达无能。如:一位教师教《林则徐虎门销烟》一文中的“销烟场景”,对学生进行了连珠炮式的“狂轰滥炸”:林则徐销烟的经过很伟大,首先交代了什么?“二时许”是什么意思?课文是怎么描写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四人讨论是怎样的经过,先干什么,再做什么,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气味怎么样?老百姓觉得怎么样?怎么样开心?老百姓非常怎么样?哪些词语表现激动?老百姓为什么跳?为什么欢呼?我们应该用什么心情去读?销烟用多少时间?战果大不大?……大小问题竟有30多个,有价值的却几乎为零!

(3)目中无人

学习成功主要取决于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只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现实生活中,却充斥着若干貌似热热闹闹、行云流水的教学。

一节初二英语课,教师讲解时间长达39分4秒,占86.81%。另一节初三物理课,教师使用“齐问齐答”占比达78.13%,较“指名问答”高56.25个百分点,俨然“一呼百应”。学生回答教师问题,88.00%使用的是字、词,很少使用短语、句子,很少使用判断、推理。指名问答中,简单应答比板演练习低23.80个百分点,学生当堂练习机会严重不足。且不论学生单纯使用字、词回答教师问题,对知识理解的水平究竟如何,也不论学生缺乏当堂练习机会,对知识掌握的水平究竟如何;单论“齐问齐答”的“一呼百应”,就不难想象其中隐藏了多少“南郭先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一个或几个优秀学生的对答如流往往成了其他学生的灾难。

(4)要求太严

一个小学生抱怨道:“尽管我这样认真地学习,每天不停地与作业作斗争,可是我的考试成绩却总是不好。不管我怎样认真地去考,老师总是给我一个80左右的分数,我的劳动永远没有收获。我害怕考试,尤其是语文。一、二年级的时候,我还能得到90多分,三年级以后,90多分就对我说再见了。”一个初中生也抱怨道:“现在学习课程加多了,学习内容加深了,老师对我的要求更严了,表扬越来越少,批评越来越多,我越来越失去学习的兴趣。现在我尤其害怕考试,每一次考试都是对我的一次或大或小的打击。”

一位妈妈写道:“周末,儿子放学回家,嘴巴翘得老高,将书包重重地摔在书桌上。一问,原来今天又把单词crayon默写错了,老师说罚抄20遍。几次被罚抄后,儿子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明显下降了,以前还会冷不丁地炫几个单词,现在无论怎么启发诱导,他就是不愿开口。”口头上,许多教师、家长都会谆谆告诫孩子,学习很快乐;行动上,他们又把“罚抄”“罚背”等“罚学习”的方式,当作孩子犯错时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惩罚手段。

课堂还可能是教师“独白”,甚至“独裁”的中世纪宗教裁判所。会的学生想说,教师不让他说,学生很难受;不会说的学生,教师强迫他说,学生说不出个道道来。学生不懂装懂,会被批评;真不懂说不懂,也会被批评。

3.家长因素

罗素说过,父母们最根本的缺点在于要自己的孩子为自己争光。一名教师完整记录了一对农村夫妇一次又一次为孩子创造接受良好教育机会的过程——

我的幼儿园是在村里上的,那时爸爸在外上大学,妈妈在家带我,照顾着爷爷、奶奶,还有一大群猪羊。上小学时,爸爸把我带到了工作单位附近的乡中心小学。为了照顾我,妈妈卖掉了猪羊,在乡办厂找了份临时工。小学毕业后,爸爸想方设法调到县城,将我安排到一所不错的初中读书,还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妈妈也辞了工作,在家全职照顾我。

乡下小学英语开课晚,我的成绩比其他同学差很多。爸妈着急了,立即为我请了家教。每天放学后,我要先去补习英语,回来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总要到11点才能睡觉。我吃点苦不算什么,但一直感觉对不起爸妈。爸爸一人的工资要供我们三人生活,要给爷爷奶奶生活费,要交房租,现在还要花钱为我请家教……我成绩不好,能对得起他们吗?

三、讨论

现有研究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归因,主要涉及社会、教育行政(课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六个方面。*参见李佳等:《“减负”研究综述》,《当代教育论坛》2011年第7期;周鸿:“学生负担问题研究的现状、进展与趋势”,《教学与管理》2012年第1期;陈传锋等:《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程度、原因与对策——基于全国中学生学习状况与课业负担的调查》,《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第7期。我们的研究表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很大程度源于自主学习缺失、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学习习惯不良,而这又源于学习任务过多、过重,教师及家长管教过严、过死,家长期望过高。教师、家长比较宽松,学生也就有了较多的自主学习空间,也会形成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师课堂教学高耗低效,也是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不理想、习惯不良的根源之一。

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等关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形成的各种因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最终指向了招生考试制度。

我国当前招生考试存在过分强调选拔与甄别的问题,不是真正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为导向,而是以淘汰一部分学生为目标。[2]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人们热切关注的是评价结果,是排名第几,是归在哪个档次。教学因此就被窒息在一种竞争的氛围里,它的一切似乎都得围绕着‘评价’旋转,而‘评价’则以其无形的霸权,掠走了属于教学的时间和空间。”[3]因此,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常来自教师和家长,教师和家长的负担常来自学校和社会。[4]

我们此前的调查也显示,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折射出较强的“功利性”,他们认为课业负担“较重,勉强可以承受”或“很重,不能承受”的主要原因是“升学、考试排名压力太大”,学习动机首选“考大学”。同时,初中生对数学、语文、英语三门主要学科的评价低于小学生,这些恰恰是中考的主要科目。此外,学生对学习成绩的自己评价随年级增高而下降,对课业负担的总体感受随年级增高而上升,越接近中考,学生课业负担越重。所以,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说到底不是教学负担,而是评价负担。[3]

张伟江曾经指出,必须深入进行中小学评价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从导向上“减负”。[5]积极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考试内容要高度关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思想方法;考试方式要尽量实行笔试与面试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全面考察学生口语表达、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制度要尽量实行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两考分离,最大限度地适应不同基础、不同追求的学生;考试评定要适当增加等级赋分的比重,努力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1]赵振杰.学生行为管理的再探讨——从习惯养成和自我管理的视角看[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2]杨科正,刘迪,韩琳.深化中小学考试评价改革之基本方向分析[J].湖北招生考试,2010(30).

[3]杨启亮.为教学的评价与为评价的教学[J].教育研究,2012(7).

[4]刘永和.“减负”不能这样“综合”论——与鲁林岳先生商榷[J].上海教育科研,2007(12).

[5]张伟江.加强综合长效治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J].人民教育,2005(5).

(责任编辑 刘敏慧)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普教立项项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合理课业负担的质性与量性研究”(项目编号:D/2011/02/080)。

2013-10-16

罗 琳,男,江苏海安人,海安县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G41

A

1671-1696(2014)01-0011-04

猜你喜欢

课业负担作业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内涵的多视角分析*
——基于九省市学生、家长与教师的调查
作业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构建和谐课堂减轻课业负担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轻负提效”大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