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城乡文化统筹路径研究*

2014-04-17甘森坤黄梅玲

关键词:城乡农村建设

甘森坤,黄梅玲

(扬州大学 法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一、江苏省城乡文化统筹研究背景

农村文化是一个全方位的文化命题,构筑新型、健康的农村文化,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提高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的迫切需要。自2006年江苏省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文化领域新增加的财政投入应主要用于农村”等有关政策颁布实施以来,江苏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也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措施推进农村地区文化建设,但不可回避,在城市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兴旺发达的映衬下,农村文化生活日显单调。

(一) 江苏省城乡文化现状

1 城乡文化软实力与硬载体差距较大 由于我国长期存在城乡分割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主导下的“一国两策”,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的支出结构和比例严重失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及文化内容、方式上和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城市的基础设施种类多、更新速度快、使用频率高;农村地区虽然各镇、村大多都设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各种活动室、文化广场等,但使用频率不高,现有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类文化设施呈现出旧、脏、乱,无特定的专职人员进行管理、修补、增添等状况。在文化内容及方式上,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呈现出更大差异:城市有各类文化培训、文化演出、文化文娱活动等,文化资源共享程度广泛;而农村的文化内容仅限于“三送工程”(“送书、送戏、送电影”)、各镇或各村一些简单的文娱活动,其内容的传播仅限于镇周边。可以看出,无论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文化内容和方式,农村和城市都存在相当大的距离,使得文化软实力与硬载体不能够满足农村地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需求。

2 城乡统筹战略中“城市为重”的制度惯性制约着农村文化的发展 城乡统筹战略是在城乡发展失衡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但是在城乡发展中城市为重的制度惯性仍在延续。现代城乡发展的一体化一直被城市本位的城乡统筹战略所困扰,以至于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各项资源投入存在结构偏差,投入比例偏低,使得农村文化供需矛盾日益凸显。目前我国的城乡统筹是以城市为本位的城乡统筹,是以城镇化实现“以城带乡”的城乡统筹,当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绝对投入量增加时,其相对投入比例却在缩小,农村文化建设资金仍旧不足,这样的惯性循环使得农村文化建设基础设施等载体缺位;同时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结构偏差又无法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和多样的物质及精神文化需求。由此造成了诸如重视物质轻视精神、特色农村文化未能形成、文化产业链难以形成、文化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使得农村文化建设受阻,在文化需求与文化供给方面的矛盾愈显突出。

3 城乡文化价值观的失衡使得农村文化边缘化和农村公共文化空间日益萎缩 农村文化建设陷入价值取向、目标取向、工具取向的分歧之中,是城乡文化价值观失衡引导下的文化建设伪逻辑的结果。从价值的取向来看,存在西化论、传统论和综合创新论的分歧;从目标取向来看,存在着单纯的经济发展观、经济GDP主义和综合发展观的矛盾冲突;从工具取向来看,存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争。这些矛盾与争论使农村文化建设缺乏统一认识,最终导致差别迥异的城乡文化价值观,即城市文化是先进、科学、高尚的多元化社会主义文化,农村文化是封建迷信、落实腐朽、低级趣味的封闭性非社会主义文化。我国城乡文化建设一直存在着农村文化建设就是要用城市文化取代农村文化的认识。农村部分先进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被强势的城市文化对农村文化表现出的傲慢与偏见所边缘化。同时,在实现城乡二元到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基于城乡不同地域、历史文化传统、现代物质生产方式以及经济社会环境差异,造成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冲突、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冲突、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冲突,这一系列的冲突中,农村文化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二) 江苏省城乡文化现状带来的弊端

1 农村居民生活单调乏味,缺乏生活积极性 笔者通过走访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仪征市真州镇周边农村,发现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守农村的大多是妇女儿童、老弱病残。看电视和打牌几乎是他们仅有的两种文化娱乐方式,其生活文化凸显私域化、圈子化,鲜有生趣。未上班的青壮年居民更是整天过着百无聊赖,打发日子的生活。文化生活丰富的农村也存在,如扬州市杭集镇建华村,但并不多。农村居民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居民精神生活乏味是普遍状况。

2 农村经济发展缺乏科技动力 走访扬州市沙头镇周边农村发现,许多农村土地已被征收,政府依据相关政策给予农村居民家庭一定补偿,但由于开发利用缓慢,很多土地尚处于闲置状态;有些农村居民虽然承包土地,但受自身文化素质的局限,对科技的依赖性较弱,使得农村居民种地依旧靠“天”;乡镇企业大多是私人经营,规模小、资金少、科技投入少,工人大多数是本镇村民,企业发展缺乏智力支持。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农村居民文化素质跟不上,生产力形成缺乏源动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受到很大束缚。

3 城乡结构日益失衡 目前我国“人口城镇化”速度不及“土地城镇化”,大量农村土地特别是大片“城中村”被“城镇化”,但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与城市相距甚远,由此产生了大量失地人口,这是城乡二元差距加剧、基尼系数突破警戒线、社会矛盾凸显的一个重要根源。

二、江苏省城乡文化统筹难点分析

江苏省城乡文化统筹对提高农村地区居民文化素质,丰富农村地区居民精神生活,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维持社会稳定,促进城乡结构合理有序,保障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实现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在看到城乡文化统筹所带来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应当看到现行城乡文化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找到症结,才能为城乡文化统筹工作的进行树立标靶。

(一) 农村地区地域特点限制

文化是在特定地域内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所反映出的有关自然地理、历史传统、现代风情、精神文化、生产方式、社会制度、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文化现象的总和。由于自身的封闭性,农村社区文化受“文化全球化”影响较弱,其相对封闭的文化氛围使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原本的农村文化氛围被打破,新的文化生活氛围开始蔓延,农村集中居住和农村新型居民社区发展迅速,传统村社不同居民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给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

(二) 政府政策和资源调配失衡

机构方面,城市的机构更加完善与合理,而农村文化组织在现有制度下实际上成了乡镇的派出机构,承担着贯彻“上级政府”意图的任务;政策方面,我国目前的城乡统筹是以城市为本位的城乡统筹,实际上还是偏向于城市文化发展;资金方面,各级政府没有根据本级政府的财政状况以及本地的经济发展,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给予充足的财政支出;人才方面,城市文化领域专业人才济济,岗位竞争激烈,而农村工作岗位的空缺始终无法补足,农村极度缺乏文化专业人才和高素质的文化管理干部。

(三) 适合农村消费的文化产品市场供给量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文化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然而文化产品实际的有效供给却远远不够。目前农村文化总体上与这种需求相距较远、难以适应:在主体层次上,欠缺对青少年、老年人、外来人口这三方面群体的有效供给;在文化内容和方式上,“三送工程”、“十镇联动”过于陈旧,缺乏新意,且比较单一;在文化活动层次方面,知识型、科普型、高雅的文化活动开展相对较少,群众参与面窄、关心支持率低。文化本身的刚性供给存在缺陷:文化基础设施仍然缺乏,运作效率不高;文化产品供给的单一化、简单化;农村文化市场化程度不高。这些都严重抑制着农村地区居民的实际消费需求。

三、江苏省城乡文化统筹路径选择

(一) 推进农村合理化布局,提高文化资源利用率

农村居住较为分散,生活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提高农村文化资源利用率,应按照新型城镇化的具体部署,进行“聚工厂、并小庄、造环境、扩保障”,这一措施同时也有利于增强乡镇产业的协作配合,优化农村功能结构布局。其实施可以借助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

(二) 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均衡城乡文化资源投入

首先,建立健全基层政府文化事业的评价机制,将服务农村地区居民文化事业作为政绩重要考核,有效解决基层政府对待农村文化生活普遍搞形式主义、功利主义的倾向。其次,按照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公平性、便利性和多样性原则,建设和开展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保证农村地区人民在获取公共文化资源、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时,享有公平的服务机会、服务内容、服务质量。

(三) 政策与市场潜力相结合,刺激市场加大农村文化产品供给量

政府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推动者,应通过税收优惠、公益宣传等方式引导文化市场关注农村文化产品的加工与制作。而农村地区作为农村文化产品的消费者,要自觉主动行使“消费者”权利,让市场主体看到农村对文化产品的需要类型和具体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市场供给与百姓需要相契合。同时,政府要引入竞争机制,促使市场主体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四) 调动农村地区人民的文化活动积极性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应,是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满足农村地区居民文化需要的长效机制。这就要求政府应千方百计地广泛开展丰富农村文化的活动,多层次地满足农村地区居民的文化需求,让农村地区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发挥其农村文化主体地位的作用。政府应推动城市文化公共服务资源不断向农村市场、基层延伸辐射,积极扶持农村文化企业和基层群众文化组织的发展;加大对农村文化载体的供应,使每镇、每村都能够享受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重视这些文化活动场所和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积极利用它们组织活动,丰富农村地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打造品牌乡镇、村居特色文化,将特色文化资源资本转变为经济资本,带动农村文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地区居民享受特色文化所带来的成果,激发他们创造特色农村文化的热情与动力。

(五) 制定城乡文化统筹政策法规,保障城乡文化建设有序开展

根据文化快速发展的现状,制定城乡文化统筹政策法规,使城乡之间在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机制、文化公共服务上实现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依据城乡文化统筹政策法规,加强对文化生产和服务的组织机制、评估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促进文化建设和管理长效化,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效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循序渐进、提高水平、逐步接轨的原则,逐步推进江苏城乡文化统筹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淑春.城镇化结构失衡与区划改革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14(1):83-87.

[2] 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省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现状分析[EB/OL].(2009-03-23)[2013-02-25].http://www.jssb.gov.cn/jstj/fxxx/tjfx/200903/t20090323_109031.htm.

[3] 白永秀,周江燕,吴振磊,等.中国省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报告:2013[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4] 胡元聪.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法律激励机制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城乡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城乡涌动创业潮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