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自觉与自信*

2014-04-17陶红丽

关键词: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核心

陶红丽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教学部,安徽 亳州 2368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建设理论,为我国构建和谐文化、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能激发人们的一切创造力,能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能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事业,能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

一、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快文化体系自觉与自信建设的步伐,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强化我们的价值信念,要抓住时代机遇,加快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文化建设成果的转化与落实,真正实现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自觉即文化的自我觉醒,就是对文化建设的地位、规律等方面有全方位的认识;文化自信即是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对文化发展的信心,也就是对文化发展前景的展望。一个民族的崛起,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崛起。有了“文化自觉”,才能有“文化自信”;有了“文化自信”,才能有“文化自强”。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道路上,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人们共同的思想认识,外化为人们的行为,在统一的价值认同下坚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才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感召力,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自觉与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提出至今,既要面对风云多变的世界形势的挑战;又要迎接国内各种思潮的冲击,更要满足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理论需求。社会主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建设是实现我国文化强国目标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就需要对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建设的战略依据、理论指导、文化动力、信念支撑和现实基础等方面有深刻的分析和了解。为此,我们就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从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培养德才兼备的具有改革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通过对人才的合理使用,使其不仅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而且能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就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的指导思想地位。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律,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而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科学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改造中国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去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就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进程。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要从文化兴国的建设成就中发掘文化的内在价值,并逐渐凝聚成文化的核心理念,从而渗透到我国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才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在实现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目标时,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加快文化建设以推动我国的经济、政治与社会方面的建设,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坚持科技与文化的合作与创新,要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速度,使我国在全球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要完善文化市场的管理机制,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文化市场体系,从文化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管理等宏观方面着手,将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细微化到人们日常的文化生活之中,拓展文化发展的途径与渠道,利用法律与宏观政策的调控手段,开创社会主义文化改革的新局面。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位一体”内涵的自觉与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炼是经过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及十八大的不断探索而逐渐形成的,是为了统一思想观念,坚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应运而生的。从理论层面和现实要求出发,需要不断对其所涵盖的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精神动力和道德规范。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从实践中慢慢探索出的一条重要的思想理论,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建党以来的指导思想,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精神旗帜,引领着社会各方面的建设,是我们立足世情、国情和党情,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观点、立场,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所必备的理论武器。

(二)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主体地位,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实现五十六个民族真正是一家的和谐局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要正确处理好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近期理想与长远理想的关系,要坚定理想信念,正确处理好国家、民族、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实现人民最根本利益的最大化和民族团结繁荣以及社会进步的伟大目标。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理论建设、制度建设,早日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

(三) 坚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髓,践行理性爱国的理念

在我国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为此,在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今时代,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必须凝聚中华民族之力,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在当今时代,我们还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在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中,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新局面。

(四) 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当今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鲜明地指出了我们这个社会应该倡导什么、批判什么,为我们提供了道德选择的评判标准。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的思想道德准则,每一个公民都应自觉遵循,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从个人角度来看,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自觉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才能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再者,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伦理标准之一,政府工作人员应当按照这样的行为标准要求自己,要做到政治民主,要公开、公平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对于社会关注较高的诚信问题,要从人民群众的身边小事做起,以重塑政府的社会公信力。要通过宣传教育,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以重塑人们的精神风貌和树立新的良好的社会风气。

四、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国社会主流的思想价值取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能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国社会的基本思想道德要求,能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既能内化为人们的道德素质,又能外化为人们的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 中共中央宣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2.

[3] 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 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 郭唐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实施方略刍议[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5):31-34.

[7] 吴潜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J].道德与文明,2007(1):4-7.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