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同传特点与标准的译员误译自我纠错策略研究*

2014-04-17庞学通

关键词:口译员译员口译

庞学通,朱 钰

(1.安徽建筑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2;2.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基础部,安徽 合肥 231635)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同声传译就开始登上了国际会议的舞台。同声传译具有不占用会议时间,又可多种语言同时使用的优点,在国内外的口译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正因为如此,关于同声传译的理论研究也因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就是关于同声传译译员误译的自我纠错策略研究,从某种方面来说,自我纠错策略研究对提高同传的效果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外关于同传译员误译现象的研究

由于同声传译的历史不长,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同声传译,特别是同声传译误译的研究较少。

Kirchhoff是少数系统地谈论同声传译误译译员的自我纠错问题的国外学者之一,他曾经提出,同声传译过程与自我纠错过程并进,过度纠错是口译错误的热触媒,一旦译者为纠错和处理信息耗尽精力,口译过程就要中断。

国内关于口译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是建立在西方研究的基础之上[1]。关于同声传译过程中的误译,厦门大学的口译教研小组认为:“(当同传译员意识到)译错了时,可针对不同性质的错误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果出的错微不足道,无伤大雅,又不为听众觉察,可以不必纠正,继续往下译。但要避免重复同样的错误。如果出的错比较明显,但从听众的反应中听出听众已觉察到是译员的错误,译者也可不去纠正自己的错误以便使会议顺利地进行。译员也可视情况自然地予以纠正。当译者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错误时,即使听众没有觉察到,译员出于职业道德应立即改正而不能有意掩藏起来。”[2]

罗一春认为:“在口译过程当中,错误的产生会引发纠正和压力的集聚,这种集聚占去翻译时间,会催生更多错误,一旦三者纠结积累,超过译者承受能力,翻译就无法继续进行。这就如同雪球效应,错误和压力越滚越大,最终可能导致翻译停止。”[3]他还认为:“从性质上讲,雪球效应就是译者能力或外界条件上的小问题,导致了心理和翻译上的大问题,这个效应使得译者不由自主地表现失常,感觉心跳、四肢发抖、唇舌干燥、大脑空白,想要逃离或放弃。如果长期暴露在这样的紧张情绪中,译者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威胁。”正因为如此,“译者就应该自发避免过度纠正,节省时间和精力,保持情绪的平稳,以良好的状态投人后续语句的翻译”。

魏家海认为,同传过程中会出现信息流失,译员要采取缩译、助译、换译、猜译、释译及其他各种不同的策略应对同声传译中的信息不足[4]。

此外,张海霞等研究者从同传的质量和同传译员的心理锻炼等方面谈到了同传译员误译的自我纠错等问题[5]。

二、同传译员误译的自我纠错

学界关于同声传译译员误译自我纠错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有的研究忽略甚至直接反对同声传译过程中译员误译的自我纠错,如Kirchhoff、雷天放、陈菁、罗一春等;有的研究只是对同声传译过程中的误译原因做出了一定的分析和总结,如杨梅、蒋婷、张海霞等;有的研究也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如魏家海等,但却未说清译者应该选择何时进行纠错。

(一)基于同传特点的译员误译原因分析

众所周知,同声传译是一种极其复杂的高强度双语切换活动,译员在极短的时间内要完成源语信息的接受、理解、转换、表达等信息处理活动,这就要求同传译员需要具有扎实的双语基本功和优秀的翻译能力,具体到实际当中就是译员的听力理解能力(特别是外语的听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特别是外语的表达能力)。

另外,因为同传过程中信息的接收和产出几乎是同步进行的,因此同传译员要有敏捷的思维和反应能力,同时还应具备协调和合理分配注意力的能力。除此之外,同传译员还需要具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过硬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等。杨梅和蒋婷就从认知角度讨论过同声传译译员误译的原因,认为注意力分配问题、记忆问题、推理问题是造成同声传译译员误译主要的认知原因[6]。

同声传译译员误译的根本认知原因是注意力分配问题,只有解决好该问题,才能保障译员的同声传译质量。记忆是译员原语理解、译语产出的保证,如果译员记忆储存、加工原语信息的能力不足,原语的意义就会缺失。

推理是帮助译员理解原语的重要手段,如果译员推理失误,就可能出现误译。要确保同声传译的质量,译员就必须解决好注意力分配问题,提高记忆的信息储存和加工的水平,增强逻辑推理能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任何一个同传译员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或多或少地出现过误译的情况。

(二)基于同传标准的译员误译自我纠错必要性分析

翻译总体上是把一种语言在其固有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在新的语境中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转换和文化阐释活动。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翻译的最基本标准是忠实与通顺。而作为翻译的一种操作形式,口译更应该遵循这两个基本标准。

具体到同传,可以从信息忠实标准、表达标准、语言标准、职业道德标准几个方面对同传进行质量评估。其中,信息忠实标准要求信息基本完整、确切,逻辑清晰、连贯,产出的译文过渡自然,译文风格同源语风格基本一致[2]。这也决定了同传译员出现误译时,有责任、有义务对误译进行纠正。

著名口译专家仲伟合曾说过,口译是集知识与技能、脑力与体力为一体的工作。口译是一种非常专业的服务,口译员作为这项服务的提供者,应该遵守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AIIC(国际口译员协会)、NATTI(澳大利亚国家翻译水平资格认证机构)都对口译员的职业道德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另外,口译的目的在于把源语的含义和风格准确地口译成目标语言,口译员应该全面、准确、清楚地传达发言人的信息、意愿和情感,不对发言人信息做任何的添加、删减、完善或扭曲。口译员要对其翻译的准确性承担完全责任,并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要有全面的掌握。如果在口译中出现了错误,而口译员意识到了这个错误,就应该及时给予纠正和补救[7]。所以,从口译译员的职业道德与口译的目的来看,无论何种情况之下,译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对自己的误译进行纠错。

(三)同传译员误译自我纠错策略分析

同传翻译时,译员几乎同步地用目的语表达出源语的信息,在一方讲话的同时,不停顿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另一方,译员的翻译与讲话人的发言几乎同步进行。同声传译中目的语信息与源语信息的几乎同步出现决定了译员对自己的误译何时进行纠错、如何纠错极为重要。

1 译中插(补)译 精确地说,同声传译并非完全同步、同声,因为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的差异,译员通常都是保持半句之差,或者比发言者慢一句,断断续续地翻译。译中插译指的是译者可以最大程度上利用这种时间差,对误译进行译中插(补)译。请看下面的例句。

例句:我公司专营化肥与杀虫剂等产品。

译:Our company specializes in chemical fertilizers which was previously translated into chemical products by the interpreter and pesticides.

在此例中的which was previously translated into chemical products by the interpreter就是译中插(补)译。

2 译后(补)译 译后(补)译指的是译者在整个同传结束之后,恰当地捕捉时机对误译进行修正。比如在上例中,译员可以做如下修正:

I am extremely sorry to say the company specializes in chemical fertilizers instead of chemical products.

在本文中,笔者以同传特点与标准为基础,对同传译员误译的原因、误译自我纠错的必要性、误译自我纠错的策略进行了粗略的探讨。但是因为同声传译本身独一无二的特点以及同传过程的复杂性,造成译员实际翻译中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和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

[1] KIRCHHOFF H.Interdependence of Variables in the interpreting process,interpreting models and interpreting strategies[M]//POCHHACKER F,SHLESINGER M.The Interpreting Studies Reader.London:Routledge,2002.

[2] 雷天放,陈菁.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 罗一春.同声传译过程中的“雪球效应”[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46-50.

[4] 魏家海.同声传译中的信息流失及应变策略[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66-69.

[5] 张海霞.同声传译中译员心理素质的培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90-91.

[6] 杨梅,蒋婷.从认知角度看同声传译译员误译的原因[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3):121-125.

[7] 仲伟合.英语口译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口译员译员口译
基于谈话“参与框架”的法庭口译员角色研究
浅谈口译译员的知识基础
论口译员必备的素质
待在“箱子”里的口译员
会议口译中译员的译前准备研究——一项基于上海译员的问卷调查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口译中的“陷阱”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