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和审美教育
2014-04-17程勇学
程勇学
摘 要: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在系统、牢固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厚实的基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教师素质能力结构的核心。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审美教育;愉快学习
很多学生向我反映,语文课毫无新意,常常听了就想睡觉。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旁观的位置,不能主动积极地与老师配合,自觉地、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语文训练的活动中。我陷入了深沉的思索中,如何才能在课堂上创新,使学生有所感有所得呢?
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在系统、牢固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可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创新呢?下面简单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许多学生向我倾诉,他们原来也很想举手回答问题,但又怕答错了老师批评,同学嘲笑。所以,只知道埋头听课。学生甚至说:这个老师真爱管闲事,学生上课不闹不就好了吗?师者,不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吗?可是上课不讲话就是评价课堂效果的指标吗?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个学生连上课回答老师的提问都不敢,那他还谈什么与人交际呢?
老师当然是要传授学生知识的。但更重要的是成为学生生活和精神上的导师,今天我们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老师应当脱去神圣的外衣,走下讲台,使学生走上讲坛,针对这一现状,我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不管是否正确,先大加表扬,确立他们的自信心,然后再指出正误,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问不同学生不同难易的问题,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上课前要求学生可以把问题写在小黑板上,让大家在课堂上自己解决,教师进行指导。随时捕捉学生的亮点,师与生的关系不再是教与受,而是变成了共同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人格,平等地和学生研讨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性、自觉性、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如春风拂面,古人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高效地实施教学计划,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想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表达出来,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与赞赏,产生成功的快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课堂教学灵活多变,要迷住学生
在课堂中经常是老师尽情表演,学生袖手旁观,这种教学方法只会误人子弟,如何改变陈旧的教学结构,根据教材、教师自身的特长和学生不同层次的情况,灵活地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环节,让他们学得新鲜有趣,兴致盎然呢?我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的:
1.开展多媒体教学
很多文章如戏剧,写景散文,光靠老师上课讲述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在上李健吾先生的《雨中登泰山》时,许多学生从未到泰山去游玩过,没有一点感性认识,于是我找了一盘泰山的风景录像,让学生先通过录像对泰山有一个初步了解,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跟随着录像里的导游痛快地游览了五岳之首,自然教学中就省了不少力气,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建立学习小组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讨论用集体智慧来解决问题。同时还经常展开小组之间的竞赛,对一贯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嘉奖。如,给小组各成员给予“优”的奖励,一单元累积是个优,平时成绩可获得相应的加分,同时对每学期表现突出的十名学生进行物质鼓励。
3.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在上课时用投影仪显示出来,要求大家和我一起回答,因为有学习小组的积极表现,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也很容易接受了。
三、重视基础知识,不要急躁冒进
万丈高楼平地起。人的创新能力从哪里来呢?我想,首先得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创新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创新。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知识面越广,知识越多,其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创造力就越强。因此,教师更应重视基础知识的累计,如果学生连路都不会走,何谈跑步呢?当然,如果教师没有充实的教学内容、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和灵敏的教学机智及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无法成功地进行教学活动的。新课程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改变过去片面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相信,创新一定能给今天的教育带来全新的变化。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