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激励性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4-04-16梁立英

新课程·小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激励性评价评价方式语文教学

梁立英

摘 要: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诱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关键词:激励性评价;语文教学;评价方式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就体现了这一要求。下面,我就“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谈几点体会。

一、评价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1.语言激励。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有不同的评价和语言提示,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可报以赞赏的语言:“有进步”等;当学生回答问题有新意时,教师可用欣赏的语气赞叹:“很棒,有创新精神”;这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快乐、巨大的信心,促进师生间友好的情感交流,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动作激励。教师可用体态语对学生的表现表示自己的态度和情感。动作的强化方式有:微笑、点头、鼓掌、接近等。恰到好处的体态语可帮助教师表达对学生的态度,传递丰富的情感,起到表达情感的作用。

3.标志激励。教师对学生的成绩或行为给予象征性的奖赏物,以示鼓励和肯定,比如,学生作业写得特别工整或考试成绩较好时,就可以使用鼓励性图案、印章、小奖品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鼓励。

二、评价学生要因人而异,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评价学生时,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后进生,赞许是他们心灵的甘露。在我的课堂上,我会把更多的关注投向那些学困生。遇到他们举手发言,我会说:“大家看,他今天能举手,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勇敢、聪明。”在这样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中,学困生消除了内心的自卑,品尝到了被人尊重的喜悦,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

三、评价学生不能只看成绩,激励学生共同进步

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不应把评价学生的标准狭隘地限定在成绩的高低上。如果教师仅以语文、数学考试成绩高低这把尺子来衡量每一个学生,那么除了极少数学生外,其他学生在其他方面的才能都有可能被抹杀掉。

激励性评价学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归根结底,评价需要教师有一双“爱”的眼睛,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评价需要教师独具匠心,探寻到合适的评价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正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必将对素质教育的深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邓新年.浅谈鼓励性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科教文汇,

2010(04).

(作者单位 河北省唐山市樂亭县姜各庄镇苇厂小学)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激励性评价评价方式语文教学
评课如何做到“高、新、深”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之优化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效能
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功能与评价方式
激励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