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读教学,我的普通话教学

2014-04-16胡善玉

新课程·小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普通话误区环境

胡善玉

摘 要:普通话在农村小学的水平不是太高,因此,有必要在农村小学开展普通话朗读教学,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关键词:环境;误区;普通话

我是一名农村教师,我们这儿学生的普通话比城里的孩子普遍要差一截,归结原因不外乎缺少说普通话的环境,平时说的少了,练的少了,就难免生疏。暑假开学后,我接了新升的四年级,在这个班除有极个别的学生读书普通话稍好点外,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那样

的不良习惯。如,唱书、拖腔、平调……一听他们读,有时会忍不住笑起来,可也无可奈何,本来就这样啊。

课堂上课文读得不准,给学生很多方面带来不便:查字典、学生字、考试注音……为了更快地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我从很多方面做了尝试。

一、示范朗读,营造说普通话的环境

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环境相对单纯,操作起来相对容易一些,但也并不是说到就可以做到的,我采取的方法就是让一个学生起来范读,然后让其他学生给予纠正。

一開始考虑到有些学生不太好意思在同学们面前表现自己,就在各组间轮流选一名学生起来范读,其余各组同学都认真听并指出其读的不当之处,当这名同学读完后,大家举手说出他存在的问题。

采取这种方法后,学生学说普通话的热情一下子高涨了起来,在给别人纠正错误时积极踊跃,自己读课文时也更加注意了。

二、集体朗读,纠正学说普通话的误区

有些学生平时在说话时不习惯使用普通话,读课文时字音咬得很不准确,甚至就是错误的,而他自己在说话、朗读时并没有意识到,通过集体朗读,给了这些同学一个纠正自己错误读音的好机会。

比如,我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时,当大家读到“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时,有好几个同学把“茎”读成了“jìng”,虽然大家读书的声音都很大,可仍能听出这种不和谐,当齐读到第二遍时,原来读错的同学就很注意,结果读得都很正确了。

通过课堂上的齐读,能更快地大面积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发音,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当然,前提是班内有一定数量的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

三、朗读比赛,树立学说普通话的榜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段落比较多,每学完一单元后,我都要求学生汇总一下这一单元要求背诵的段落数目,先在小组内进行选拔,每组选出两名诵读较熟练的同学,参加班内的诵读比赛,因为是背诵,所以更能看出学生普通话的运用水平。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更重要的是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普通话水平的舞台。

在我们教学完第二单元后,又举办了一次诵读比赛,先是在小组内进行初选,当大家都在热情地进行预赛时,有一个叫焦广尚的男孩(化名)却趴在桌上上哭起来,很伤心的样子,我感到很意外,当我走过去询问原因时,一边的同学抢先说:“他没背下来课文,就趴那儿哭了。”这使我很震惊,没想到孩子心中是如此看重这样一次看似平常的小比赛的。这也使我更加坚定了通过课堂普通话诵读比赛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的信念。

四、激发兴趣,引导学说普通话的风气

农村的学生不爱说普通话,环境是一个因素,自己没有意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如,我在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跟学生说:“秦兵马俑举世无双,是享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目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宾介绍?”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并要读出感情来——读出为拥有这份历史遗产的自豪感来,这样在介绍时,才能眉飞色舞,生动精彩,让外宾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

推广普通话是我们全民族义不容辞的责任,学说普通话是我们每个人起码的要求。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引导他们学好普通话,既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做教师的光荣。

(作者单位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响水小学)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普通话误区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冬季洗澡的误区
环境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