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2014-04-16徐洪娟

新课程·小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有效研究课后作业小学教育

徐洪娟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课后作业的布置也进行了优化,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宗旨,强调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更要有趣味性和效率性。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课后作业;有效研究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的主体性不断地凸显出来。教师不断重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下的训练都是能突出这一中心,不再是以前那种单一、陈旧、落后、枯燥乏味、机械无效的作业布置和训练方式了,而今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课后作业的布置也进行了优化,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宗旨,强调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更要有趣味性和效率性。下面就结合自己参加课题研究的体会谈谈这方面的尝试。

一、作業布置要有目的性

传统的作业布置往往老师不注重作业布置的目的性,知识常规地让学生进行一些机械地完成定量的作业,并没有顾及作业的质量问题,更谈不上什么目的性了。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感到作业的布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高低和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通过作业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把课后作业的布置提高到一个新的位置上来。首先要制订科学的作业布置目标,要做到胸中有数,要针对性地研究和制定合理科学的作业内容,一定要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更要认真地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来设置作业内容,制作好作业的类型、数量和质量等,力求用比较短的时间达到最好的

效果。

二、根据不同学生训练不同的作业

传统的作业布置,教师只图省事方便都是一刀切,无论学生的学习好坏都是设计一样的作业题型和内容以及数量,这样就出现了好学生吃不饱、次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我们对课后作业的设计进行了认真的改革和尝试,主要强化了作业布置的层次性。所说的层次不同,主要是指作业的设计要体现不同的档次,不同的深度,更要体现出作业布置的梯度;作业还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学习情况布置不同的程度的作业内容,这样就形成了因生制宜、

有的放矢的功效,这样更能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通过实验,感到这样处理作业效果非常好,达到了预期的理想目的。

三、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作业的布置,我们都要遵照一个原则,那就是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说穿了也就是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了大量的训练。所说的发散思维就是由一点到放射性地向外发散从而形成的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想问题,由此可以使学生达到从一个问题和一个条件却能想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和不同的答案,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独到的见解。所以,我们在各种练习中从这一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总之,课后作业的布置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努力研究探究,力争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杨彩霞.小学数学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教学之我见[J].在线教育,2011.

(作者单位 吉林省扶余市五家站镇中心小学)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有效研究课后作业小学教育
用提问点亮学生思维的火花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有效研究
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高职英语口译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探索
精心营造学习氛围 成就语文高效课堂
浅析新课标下学好数学的方法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探究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