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讨论教学法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4-04-16刘佳俊张艳丽ZHANGYanli杨晓华YANGXiaohuaLIUJiajun王薇WANGWei王洋WANGYang

价值工程 2014年16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神经病学时

刘佳俊 张艳丽 ZHANG Yan-li;杨晓华 YANG Xiao-hua;LIU Jia-jun;王薇 WANG Wei;王洋 WANG Yang

(①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齐齐哈尔 161041;②齐齐哈尔医学院,齐齐哈尔 161006)

(①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Qiqihar 161041,China;②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Qiqihar 161006,China)

0 引言

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因其知识结构复杂、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而成为教学的难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要求,广大教学工作者不断尝试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教学法作为以讨论为主的一种合作学习形式,日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本研究主要观察小组讨论教学法在神经病学脑血管病章节中的教学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0级全科医学班学生,共98人,其中,50人为对照组,48人为实验组。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由同一教师授课,教材均为7版《神经病学》。

1.2 教学方法

1.2.1 对照组:教师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讲授主要内容为脑血管病的分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教学时数为8学时,分两次授课,第一次授课结束后叮嘱学生做好复习及预习工作。

1.2.2 实验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实验组学生随机分为8组,每组6人,设小组长、记录员,明确分工。由同一教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课堂讲授,教学主要内容与对照组相同,但教学时数为6学时。第一次授课结束时,布置讨论病例,嘱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相互讨论,记录讨论意见。第二次授课的最后2学时为小组讨论时间,各小组代表陈述组内讨论结果,之后进行组间讨论,教师负责引导讨论方向、控制讨论进度、组织纪律,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使学生对讨论内容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实验组总教学时数为8学时。

1.3 教学效果评价 两组学生8学时教学结束后,即刻进行理论测试,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理论测试题目自神经病学题库中抽取,测试内容为脑血管病相关知识,满分为100分,时间60分,试卷有效回收率100%。同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小组讨论教学的主观效果。问卷统一发放,当场收回,有效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处理 理论测试成绩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知识掌握度比较,实验组(83.54±10.46)与对照组(77.52±11.64)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实验组学生对小组讨论教学法的主观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神经病学作为一门临床医学学科,其内容繁多复杂,逻辑性强。神经系统不仅与全身其他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其不同部位损害,临床表现各异;神经传导径路抽象难懂,学生理解记忆相对困难[1]。神经病学的教学工作一直是医学教育中的难点。随着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神经病学的课堂渐渐远离枯燥乏味,而小组讨论教学法的应用,又为神经病学的课堂增添了活力。

表1 实验组学生对小组讨论教学法的主观评价:[n,(%)]

小组讨论法是指一群人,聚集在同一时空下,彼此使用语言、非语言及倾听的方式相互沟通,协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活动[2]。小组讨论法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和双向活动,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以小组合作探索为主,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交流思想感情,交流知识[3]。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理论测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小组讨论教学法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验组学生对小组讨论教学法的主观评价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认同此教学方法。笔者考虑小组讨论教学法以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积极主动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且主动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整合,强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记忆,知识理解充分了,自然会应用,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要提高。另外,小组讨论不仅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还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平台,合作学习的过程,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及沟通能力,为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在组内成员意见有分歧时,学生会努力找寻足够的依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亦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在病例讨论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疾病的诊断依据、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在一个个疑问逐渐被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要思考如何表述观点,如何应对组间提问,如何证实自己的观点,在思考及组织语言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应变能力会逐渐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整个讨论的过程,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学生理解及记忆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小组讨论教学法在神经病学脑血管病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值得合理推广应用。

[1]孙瑞红,李芳.案例教学法在神经病学教学中应用的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2)∶370-372.

[2]李明月,马慧琼,潘可嘉等.应用小组讨论教学法的研究[J].职业,2012,27∶63-64.

[3]曾飞.小组讨论教学模式的有效性[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9∶193.

[4]舒冏,曾咏梅,王曼曼等.问题-讨论-指导结合小组讨论教学法在内分泌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6)∶664-665.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神经病学时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糖尿病人应重视神经病变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慎玩,当心成神经病!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
单侧听神经病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