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院校项目课程开发的可能性

2014-04-16顾永凤佘建国

江苏科技信息 2014年23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职业高职

顾永凤,佘建国

(1.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舶与港口工程系,江苏南京 211170;2.江苏科技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0 引言

项目课程可追溯到17 世纪和18 世纪,它与自然科学家的实验、法学家的案例研究、军事参谋的沙盘演习等属于同一类型的课程模式,只是在内容上项目课程不是经验的、解释的或战略研究,而是建造活动(例如制造机器)[1]。如今,项目课程已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导理念。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越了我国历次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但主要内在还是源于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项目课程的开发应用已经被高职院校融入到各种学科,且项目课程的相关理念已经被研究的相对比较透彻,但实事上,在实践中人们对项目课程的普遍适应性还是疑虑重重。自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课程都项目化,改革的目标应当是建立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对于一些以理论知识学习为目标的课程,可以在教学方法层面采取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的改革思路。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改革不仅必要,而且可行。下面从3 个方面来谈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可能性[2]。

1 项目课程能否承载理论知识

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项目课程等同于强化技能训练。这个观念有极大的偏见。这种观点否认了项目课程可以承载理论知识,认为项目课程只是“做”,与技能训练无两样。

从逻辑上看,项目课程的开发遵循的是从工作任务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再在项目载体设计这样一个过程,理论知识是融到项目中去的。项目是综合的,它不仅能有效地综合技能,也能有效地综合理论知识。项目完成时需要大量的智慧技能,这些技能的获得都需要以理论知识为理论。

2 项目课程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种对项目课程的普遍担心是,课程的项目化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1)在一门课程中,学生只是学习完成几个项目,而不是积累系统的理论知识,不存在可持续发展能力。(2)项目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做”为核心,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消减理论知识,这可能也会影响到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较重点研究了项目课程是否会影响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学生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他是否进入了课程。所谓进入课程,就是形成了对该课程的浓厚兴趣,并获得了构件知识的逻辑途径,从而也就进入了能力继续发展的路径。“做”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的最佳途径。对职校生来说,纯知识课程不仅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会使他们始终处于能力的发展路径外,反而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正如德国学者克劳瑟教授写道的“对知识获取的应用研究表明,传统的关于概念、原理、方法和策略等知识的学习,恰恰阻塞了迁移的通道,因为概念或原理的定义以及方法的描述越普适,学习者要在现实中寻求例证,或者在专门的情景和状况下应用原理与方法,就越困难。”这段论述是十分深刻的。事实上,可能影响项目课程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的因素,既不是知识是否系统,也不是知识是否足够抽象,而是知识范围与教材设计方式。

首先,从知识范围看,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从现有任务中分析出来的知识。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开发课程内容,优势是能增强知识与岗位要求的关联性,不足是这些知识只是现有任务需要的知识,而学生就业后所面临的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多变的工作情境。要增强学生对这种情境的适应能力,必须扩大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范围,给学生一些未来工作情境可能需要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通过“联想”的方式插入到项目中,也可以单独把它们组织成课程。对课程内容的这种处理,可以很大程度地克服项目课程可能带来的能力窄化问题。

其次,从教材设计看,项目课程的教材不能仅仅停留于表达具体项目的内容,而是要先进行任务描述。项目只是教学的载体,任务才是要学会的内容。若教材仅仅表达具体项目的内容,那么很可能导致学生只是学会了如何完成这些项目,却不能由此而延伸大都完成这类项目。在这里,项目课程的教材设计必须处理好普遍化的工作任务与特殊的项目之间的关系。

3 项目课程开展的广泛性

项目课程的功能并非训练学生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具有综合性的职业技能。如果高职把其目标也定位于职业能力的培养,那么项目课程在高职中的应用是毫无疑问的。实事上,从更大范围看,项目课程并非职业教育中唯一的课程模式,而是高职教育中纵多模式中的主体模式。

本文认为,企业有参与的校企合作课程很适合搞项目化,这些课程中的案例来自企业实践,项目化课程的开发由职业学校的教师和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共同完成。虽然通过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许多职业院校教师获得了一些实际工作经验,但这些经验相对企业专家来说仍然是非常肤浅的。因此要确保课程开发内容定位的准确性,必须有企业专家的深度参与。学生毕业后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任务。

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专业的“造船生产设计”课程来分析,这门课程是解决“怎样造船”和“怎样合理组织造船生产”等问题的一门要求很高的课程,生产设计的内容会依据不同的船舶类型和各船厂自身条件的不同而改变,这就非常迫切的需要相关企业的专家进行指导,共同制定教学内容。例如对几种典型船舶进行生产设计,每艘典型船舶的设计过程分为若干个课程项目,每个项目又可分为若干个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又可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通过任务的驱动使得同学们掌握了将来实际工作中的真本领。本人在对船体111301 班采用项目教学法和船体101301 班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得出,船体111301 班的学生做出来的工程更符合工程要求。不管是团队的合作方面还是个人的能力方面,都得到了足实的锻炼。

[1]Knoll,M.The Project Method:Its Vocational Education Origin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J].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er Education,1997(34).

[2]郝超,蒋庆斌.试论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基本内涵[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3]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4]李闽.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主体问题[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职业高职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