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初探

2014-04-16王秋玲

江苏科技信息 2014年23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培育价值观

王秋玲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6)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个人3 个层面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核,是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途径,对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具有深远意义。为此,我们从建立健全高校人才教育机制、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3 个方面,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进行初步探讨。

1 建立健全高校人文教育机制

现今,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多样化,面对国内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一些大学生出现了理想信念缺失、诚信不够、道德素质低下等现象。这与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传授,轻人文学科的德育教育不无关系。因此,建立健全高校人文教育机制,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

1.1 切实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政课教育,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做好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进行深入而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大学生的价值理论学习,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1.2 广泛进行大学语文教育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这一论述,充分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校中,大学语文课承载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对大学生广泛进行大学语文教育,尤其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比如儒家经典的解读,让学生在文学的潜移默化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3 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在许多思想问题的背后隐藏着许多心理因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统一起来,用科学的价值观对大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疏导,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也有助于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品质,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高校人文教育机制,除了完善思政教育、大学语文教育、心理健康教育3 个方面外,还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其他专业课中的渗透,充分挖掘并完善人文教育机制,使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为此,优化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顺利开展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

2.1 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生活设施等物质形态。加强校园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建设,营造一个优美、整洁并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校园,有利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思想,有利于大学生崇高人格的形成。

2.2 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首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品格。比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开展学术研讨沙龙、辩论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让学生在思想碰撞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革命胜地、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学雷锋活动以及抗震救灾、社会救助等公益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接受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其次要借助校园媒体,如校报、校院期刊、电台、广播等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校园网络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建立“网络党校”,利用QQ 群、E-mail 等网络工具,及时、有效地加强校园网络的舆论引导,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导向;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共产党微信等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学生思想和平时的生活中。

3 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管理工作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需要科学管理,建章立制,规范大学生的思想言行,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和奖惩机制,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管理工作。这就需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辅导员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与学生接触多,交流广,并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与需求。为此,辅导员应该充分借助这一优势,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广泛开展班级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挖掘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解决好学生的思想问题,积极树立模范典型,引导、校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逐渐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靠拢。

综上所述,要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就要在建立健全人文教育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做好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上下功夫,切实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并逐渐内化为大学生的人格素养、行为习惯和自觉行动。

[1]崔华前.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机制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国梦 我们的梦[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3.

[3]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2013 年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苏国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1).

[5]刘艳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