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传播中的霸权主义
2014-04-15杨晴
杨晴
【摘 要】大众媒介为流行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捷,大众媒介在传播异域流行文化时可以巧妙的进行文化渗透,从而達到传播意识形态的目的。本文从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角度解读流行文化传播中的霸权主义。
【关键词】流行文化 葛兰西 文化霸权
在信息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流行文化的触角通过大众传媒体系已经延伸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不论是本土的流行文化,还是来自大洋彼岸异域的流行文化,经过大众传媒的渲染和扩大,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引爆流行,成为时尚。“在这个所谓的‘后殖民时代中,流行文化已经通过大众传媒成为西方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向全球扩展的中介。”①笔者从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出发,通过分析流行文化在大众媒介传播过程中的表现,阐释文化霸权怎样一步步隐形的渗透在传播过程中,影响着受众的思想和心态。
一、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主要内容
安东尼奥·葛兰西(1891-1937)是意大利一位富有独创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狱中札记》是葛兰西1926年被捕后在监狱里完成的著作,书中论述了他的哲学思想、政党思想、国家理论等,其中“文化霸权”是葛兰西研究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西方文化研究理论中的一块里程碑。
1、霸权的提出——文化领导权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又被称为“文化领导权”,主要指的是在意识形态、文化和价值领域里,官方与民间,国家与社会既有激烈斗争又有广泛共识的辩证关系。霸权并不是强迫大众违背自己的意愿,屈服于统治阶级,而是让人们心甘情愿地被同化到统治阶级的队伍中来。葛兰西在《狱中札记》里明确指出:“我们目前可以确定两个上层建筑的阶层:一个可称作‘市民社会,即通常称作私人的组织的总和,另一个是‘政治社会或‘国家。这两个阶层一方面相当于统治集团通过社会行使的霸权职能,另一方面相当于国家和司法政府所行使的直接统治或管辖职能。”②葛兰西认为,“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的统治主要不是依赖政治社会及其代理机构,如军队,暴力等来维持的,而主要是依靠他们牢牢占有的意识形态领导权,依靠他们广为宣传并为大众普遍接受的世界观来维持的。”③
2、霸权的维持——谈判
葛兰西认为文化霸权的行使需要取得被统治者自愿的赞同,依赖于某种统一的舆论的形成,两者是相互斗争的结果。托尼·本尼特指出:“霸权概念指出,统治阶级统治集团的支配权并不是用操纵群众来取得的,为了取得支配权,统治阶级必须与对立的社会集团、阶级以及他们的价值观念进行谈判,这种谈判的结果是一种真正的调停。换言之,霸权并不是通过剪除其对立面,而是通过将对立一方的利益接纳到自身来维系。霸权是通过占支配地位的各个集团和阶级与居附属地位的各个集团和阶级进行谈判,并向他们做出让步,才得以维持的。为了说服那些心甘情愿接受其领导的人,统治阶级的政治取向必须有所修正,这使得意识形态中任何简单的对立,都被这一过程消解。”④但是这样的谈判也是有限度的,不能动摇和影响统治阶级权利的经济基础。当发生危机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领导失控的情况下,霸权就会由构成“政治社会”的国家机器所取代。
3、霸权的组织——“组织知识分子”的人
霸权是由知识分子所掌控的,按照社会职能的划分,每一个阶级都产生自己的知识分子。“一个或多个能使这个阶级具有同质性并使之意识到自身经济领域乃至社会和政治领域内发挥作用的知识分子阶层。在资本主义企业家身边也就产生了工业技术人员、政治经济学专家、一种新文化和新司法制度的维护者等等。”⑤大众传媒文化的生产者、传播者、阐释者都是参与到文化霸权创建和斗争中的知识分子,但不是所有的知识分子都能在社会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在葛兰西看来,“组织知识分子的人”就是一群出类拔萃的精英,他们具有领导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作用。
二、流行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霸权表现
从巴黎时装周发布的最新一季香奈儿的高级时装到青少年手中的iphone、ipad;从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到少女身上dior“魅惑系列”的香水味,流行文化每天通过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进入大众的视野。近年来,特别是以美国文化为首的流行文化在我国的风靡,使得上至中年人下至青少年都难以抵挡其诱惑。“以流行文化作为外壳,美国式的价值正在越过政治的屏障向广大发展中国家传播开来,由于青少年对流行文化有着极高的接受能力和认同感,所以这些美国价值随着文化带来的快感渗入到青少年的思想中,使他们逐渐增加了对美国文化的认同感,然后倾向于建立美国式的文化和社会。”⑥以发达的科技手段为基础,光怪陆离的外表为诱饵,承载着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流行文化正慢慢的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思维。
首先,以电视综艺节目为例,近年来引进国外版权加以本土化的大型综艺节目的收视率蒸蒸日上,赢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和支持,如《中国好声音》《快乐男生》《中国达人秀》等,这些节目的引进和包装,融入了外来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节目中透露出的公平公正、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不断吸引着在当下中国草根群众的注意力,引领他们走出自卑和困境,成就了一部分受众的梦想。与此同时,通过媒介的包装,把一夜成名、通俗浮躁的社会心态和实用主义的思想不断地镌刻在广大观众的脑海中,被包装化了的“公平、民主、平等”的意识模糊了受众的视野,侵蚀着受众的心态,使得大众认为电视媒介所建构画面就是真实的存在。
其次,美剧、韩剧、英剧等国外电视剧在中国的热播也是文化价值观念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以美剧为例,编剧们时常在剧中注入美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并且趁机对他国的文化、政治、社会等进行讽刺或调侃。美剧《绝望主妇》中,四个光鲜亮丽、性格迥异的年轻主妇,共同在一个小镇上过着中产阶级的生活,但是他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绝望的一面。在八季的《绝望主妇》中,每一季都会出现“枪杀、暴力、情色、乱伦”的情节,但是由于编剧的精心构思和巧妙安排,使人们在观看的同时并不觉得有所异常,甚至对于制造暴力的凶手产生崇拜之情,颠覆了以往人们善恶分明的价值观。剧中作为gaby家的中国女佣小梅,对她贫穷、卑贱地位的塑造更是有意歪曲和丑化了中国人的形象,但是这种明显的形象差异包裹在诙谐幽默的人物对话中,让人们很快就忘了小梅的存在,留下的只是观众的笑声。
第三,广告在文化霸权争夺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廣告以其短小精悍的形式,用创意来打动人心,组合各类吸引受众的因素,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广告不仅仅提供的是商品信息,同时它也是其推行文化霸权的重要中介,隐含着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最后对受众的精神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以“香奈儿香水”广告为例,其广告词“Every women alive wants Channel No.5”冲出了国界,传遍了世界。广告语中的Channel No.5已经不再是一瓶普通的香水,它是每个女人一生的梦想。广告代表了美国式的商业文化在全球的隐形输出,如果说广告吸引了大众的眼球,那么广告商的理想不仅是让受众记住广告,更是让受众付出实际行动为广告中的商品买单,面对广告这一消费图腾下的集体无意识,被掩盖的理性逐渐消失。
三、从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解读流行文化中的霸权渗透
不论是电视还是网络,媒体作为大众的消费对象既满足了大众对于信息、娱乐、审美的需求,也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霸权。“在电视系统中,施加文化霸权的就是电视生产和再生产的统治集团,它们不是单一的政治机构或商业机构,也不是某种文化机构,而是由这些机构联合组成的强大的组织群体,它们居于社会统治地位,操纵着意识形态。”⑦电视、网络等传播单位属于“市民社会”的一部分,为了使社会上大多数阶层接受有利于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赢取道德和文化上的领导权,知识分子的统治者就要透过“市民社会”如教育机构、文化事业单位散布其既有的统治意识形态,同时面对市民社会中与其相左的意识形态,就必须不断的进行抗争、妥协、包容、重构,因此霸权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来自发达国家的“文化精英”,就是葛兰西所指的“知识分子”,他们有能力将意识形态植入综艺节目、电视剧、广告中,在受众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通过“市民社会”争夺文化领导权,这种霸权地位的建立虽然没有通过暴力获得,但其打开的却是最深层次的意识形态。这种隐形的“文化霸权”正如葛兰西所说不是通过暴力来剪除其对立面,而是通过将对立一方的利益直接拿到自身来维系的。由于流行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消费性的商品,人们在欣赏时往往只看到纷繁多变的外表,注意力集中于流行文化的感性特点,它内在固有的意识形态便无形的宣泄出来,直接进入到消费者的内心世界。因此,电视综艺节目,美剧,广告中所渲染的幻境,正是通过绚丽的包装,将巨大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隐含在其中,无声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使受众逐渐认同他者的意识形态,心甘情愿顺服他者的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①高宣扬:《流行文化社会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2
②葛兰西 著、曹雷雨 等译:《狱中札记》[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7
③姜华:《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M].人民出版社,2006:53
④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7
⑤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48
⑥梁岩:《中国文化外宣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145
⑦田义贵,《霸权语境中的电视受众》[J].《宁夏社会科学》,2005(5):124-125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