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2014-04-15王娜
王娜
【摘 要】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就是指新闻在反映客观事实时,要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进行公正、如实的报道,不得随便更改、编造和杜撰。本文试从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新闻写作真实性的重要意义、新闻失实的表现、原因及对策等几个方面来论述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关键词】真实性 现象真实 本质真实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新闻的定義强调了新闻写作的对象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的报道必须要面对广大读者、听众、观众,具有公开性,任何虚假的报道都是毫无价值,没有生命的,都不能成为新闻。因此,笔者认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就是指新闻在反映客观事实时,要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进行公正、如实的报道,不得随便更改、编造和杜撰。本文试从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新闻写作的真实性的重要意义、新闻失实的表现、原因及对策等几个方面来论述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一、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用事实说话
1、“用事实说话”的内涵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最基本的原则。所谓“用事实说话”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向读者阐明某种思想和观点。作者的倾向性通过事实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而不是特意将它指出来。对此,胡乔木在《人人要学会写新闻》中说得很好:“最有力量的意见乃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是客观、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而每个叙述总是根据着一定的观点的),这样,人们就觉得只是从他那里接受事实,而不是从他那里接受意见了。”新闻就是这种无形的意见。愈是好的新闻,就愈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意见,也愈善于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意见。
2、“用事实说话”的方法和技巧
(1)精选事实,以小见大。新闻写作之人必须有一双慧眼,能在纷纭的现实世界中精选出最有价值的事实。然而,有价值的事实未必就是大事,有时一个小小的事实却能显示出整个社会的特点。常言道,一滴水能映出太阳的光辉。在新闻写作中,我们就是要努力地寻找能够映出太阳光辉的这一滴水。
(2)正反并举,对比衬托。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时,新闻作者只需将今昔,正反等不同的事实组织在一起,读者自己就会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3)集点成面,点面结合。这里所说的“点”,是指发生在指定时间和空间中的具体事实。“面”则是指整体的面貌。要想充分地体现“用事实说话”的原则,集“点”成“面”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4)目击实录,再现场景。在新闻叙事中,现场目击记录、亲身经历讲述、口述实录最具现场感和逼真性,也最能体现“用事实说话”的原则。
(5)要言不繁,画龙点睛。新闻写作提倡“用事实说话”,并不是一味地排斥议论。相反,适当时候那种言简意赅、一语中的的议论,能够使事实更清楚、更完整。
(6)适时引语,借口说话。有时,新闻的作者也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借别人的嘴说出来。如果自己出面评论新闻事实,是主观的议论,但是将别人对事实的评论记述出来就是一种客观报道了。在新闻叙事中,这也是一种可取的手法。需要注意的是,所引的别人的语言,必须是真实的准确的,不得歪曲原话,不得断章取义。
二、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真实
新闻作品要求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同时具备。新闻本质真实是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们的新闻工作者要做到真实地反映生活,就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不仅要做到所报道的单个事情的真实、准确,尤其要注意和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实性。”①
三、新闻写作真实性的重要意义
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新闻传播过程最直接、最不可缺少的三个基本因素即:新闻事实、新闻传播者和新闻接受者。
1、失实的新闻是不会被人们接受的
我们每天都会通过读报、听广播、看电视,或者听别人叙说等途径,获得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等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的新闻。假如有一天,当人们看到报刊上刊登的新闻是虚构的;听到广播播送的新闻都是假的;看到电视新闻是导演的时候,人们自然而然会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很难想象,失去读者的报刊,没有听众的广播、没有观众的电视、它们将如何生存。
2、讲求真实是新闻工作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尊重事实,维护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起码的职业道德。”②马克思、恩格斯视新闻真实为新闻的生命。1842年,《莱比锡总汇报》被普鲁士政府查禁后,《莱茵——摩塞尔日报》对此作了歪曲事实的报道,马克思就这件事在报纸上发表评论说:“《莱茵——摩塞尔日报》以自己本身的例子证明了不真实的思想必然地、不由自主地要伪造不真实的事实,因此也就会产生歪曲和撒谎。”③马克思按照“谁是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而谁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和“谁在表达社会舆论,而谁在歪曲社会舆论”④的标准,对当时欧洲形形色色的报刊作了许多痹恶彰善的评论。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新闻思想中,始终坚持把真实性原则放在首要位置。列宁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他在许多讲话、文章和批示中,反复强调报纸要全面、系统、真实地提供材料,他认为报纸“要向公众全面报道和阐明真相,不浮夸、不武断、不造谣、不做见不得人的私人报道。”“我们应当说真话,因为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⑤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媒体的主体即新闻工作者要把说真话当作自己的份内之事,即坚持真实性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四条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针对这一条准则做以下具体的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报实情、讲真话,不得弄虚作假,不得为追求轰动效应而捏造、歪曲事实。力求全面地看问题,防止主观性、片面性,努力做到从总体上、本质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
3、真实性是新闻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基本特征
“用事实说话最具说服力”,这是新闻的独特规律。由于新闻是以真实性为基础,是人们了解外部世界、了解社会变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报道失实,轻则损害报纸威信,重则会严重影响到社会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文学把受众引领到一个虚构的世界中去,感受真实的人性,新聞则来自于真实的世界,反映客观存在,是社会进步、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
四、新闻写作失实的具体表现、原因和对策
在新闻写作实践中,失实的事件屡屡发生,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况:
1、捕风捉影、无中生有
1999年,法院受理了已故著名诗人郭小川家属状告几家报刊和作者的诉状。这些报刊都发表或转载了一篇描写郭小川当年在五七干校与一位女青年相恋的报道。报道中竟然说郭小川至今健在的妻子早已亡故,那段所谓的恋情也纯属子虚乌有。最终报刊和作者被判败诉,赔偿名誉损失并公开道歉。上述事例属于无中生有、虚构臆造。这种失实的情况比较容易防止。只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有认真负责的写作态度,或者只要具有做人的基本品质——诚实,就不会做出这样欺骗读者的行为。
2、张冠李戴、移花接木
把甲做的事情转移到乙的身上,或者把两件没有多大意义的事情像树木嫁接一样组接成一件事,采取小说创作中那种“杂取种种,汇成一个”的方法,也许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创造出一个很有价值的新闻来。只是,这样写出来的纯属假新闻无疑。这种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小说手法,在新闻写作中要禁止运用。
3、添枝加叶、夸大事实
在新闻报道中,如果能有一些生动的精彩的材料,当然可以提高新闻的可读性,甚至使新闻的质量上升一个档次。但是,这些材料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没有,不能编造也不能添枝加叶。
4、疏于审慎、细节多舛
有一位大学生被自己的一位老师的成就所感动,为老师写了一篇报道,其中说这位教授在三四年时间内翻译出版了外国文学名著,计一千多万字,见报后引起了教授的不满。三四年内翻译出版一千多万字是没有可能的,实际是一百多万字,一不注意夸大了十倍。防止这种细节失实最好的办法是采访和写作时精益求精,对细节反复推敲核实。
5、现象虽有、本质失实
本质判断的失实不容易防止。现象是否真实是硬性的,可以用种种客观的手段进行核查。本质是否真实是软性的,本来就没有有效检验的手段,再加上作者是对自己的主观认识的准确性进行检验,这就更难发现谬误。只有反复核查事实,多方征求意见,加上自己多方向多层次深入思考,才能真正把握住事物的本质。
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新闻写作水平,维护新闻写作真实性
新闻工作者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中,特别是在舆论引导方面负担着重要使命,每一个记者都要在思想上树立起对党和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的责任意识,坚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实现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真实反映客观事实是新闻的生命所系,坚持准确真实的新闻报道,必将得到民众的信任、支持乃至爱护,真实性是取信于民众的力量所在。□
参考文献
①《新闻工作文献选编》[M].新华出版社,1990:181
②雷跃捷:《新闻理论》[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101
③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72:202、191
⑤《列宁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84::213、283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广电中心)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