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华运用天麻钩藤饮治疗杂症验案3则
2014-04-15张秀胜
张秀胜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29)指导:吴明华
吴明华是江苏省中医院脑病中心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脑病专业的临床和科研工作。笔者有幸跟随吴师门诊侍诊,现将吴师运用天麻钩藤饮临证验案摘录3则,以飨读者。
1 帕金森病
李某,女,64岁。2013年8月18日初诊。
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静止性震颤,后逐渐加重并顺次累及头部、右下肢、左上肢、左下肢,静止、紧张时加重,运动时减轻,动作、言语缓慢,行走欠稳,纳可,寐差,二便欠调。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当地诊断为“帕金森病”,长期服用“多巴丝肼”,疗效欠佳。辨证属肝肾阴虚、阴虚风动。治拟平肝潜阳,熄风止颤。方选天麻钩藤饮加减。处方:
天麻 10g,钩藤(后下)30g,石决明(先煎)30g,葛根 30g,川芎 10g,赤白芍(各)10g,全蝎 5g,地龙10g,茯苓 20g,炒白术 10g,生地黄 10g,石斛 10g,炙甘草3g。14剂。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二诊:服药后患者震颤症状逐渐减轻,原法有效,守方化裁,加杜仲10g、桑寄生10g、淮山药20g、山萸肉10g、丹皮10g,调补肝肾。继予14剂。
三诊:患者病程较长,阴损及阳,故予仙灵脾10g,以补肾助阳。随后,长期中药巩固,冬日膏方调之。
按:帕金森病属中医学“颤证”范畴,总属本虚标实,肝肾阴虚为其本。肝肾阴虚,阴虚风动;水不涵木,阴虚阳亢,阳亢化风,风阳上扰,相互搏结,阻滞面部、肢体、经络,肝肾不足,肝脉失养,发为本病。药选天麻、钩藤以平肝潜阳、熄风止痉;葛根生津、舒筋以通络止颤;生地黄、石斛是滋阴主药;白芍乃养血濡筋、缓急止颤之良药,重用以获良效;辨证加用虫药,以熄风止颤、活血通络。该病大多病程较长,缠绵难愈,阴损及阳,故佐以六味地黄丸加仙灵脾以滋阴、补肾、助阳以固其本。另痰、瘀同时也是致颤因素,故除痰、破瘀、通络也是治颤的重要方法之一,标本同治,故见良效。
2 面肌痉挛
王某,男,51岁。2013年9月8日初诊。
患者半月前不慎受寒后出现左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紧张时加重,伴有头昏,眼睑不自主眨动,纳寐可,二便调。舌红、苔薄腻,脉弦滑。辨证属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治拟平肝潜阳熄风。方选天麻钩藤饮加减。处方:
天麻 10g,钩藤(后下)30g,石决明(先煎)30g,葛根 30g,黄芩 10g,地龙 10g,全蝎 5g,蜈蚣 2 条,茯苓20g,炒白术10g,炙甘草6g。7剂。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二诊:服药后患者抽动症状明显减轻,诉头昏头蒙,痰涎量多,色黄质黏难咳,上方加制南星10g、天竺黄10g、广郁金10g、青礞石30g,茯苓加至30g,白术12g,以清热化痰、补益脾胃。再服7剂。
三诊:服药后患者症状好转,原方有效,效不更方。随访数月,抽动未作。
按:面肌痉挛属中医学“痉证”范畴。患者年过半百,阴气自半,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为其基本病机,治宜平肝潜阳、熄风止痉,方选天麻钩藤饮加减。加之平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腻、烟酒为生,损伤脾胃,酿生痰湿,辨证加用胆南星、天竺黄、青礞石清热祛痰以治标,茯苓、白术健脾运痰以治本,标本兼顾。临床亦可广泛应用于小儿抽动症、自动症等疑难杂症,疗效确切。
3 癫痫
段某,男,20岁。2013年10月15日初诊。
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肢体抽搐,伴有意识丧失,口吐白沫,两目上视,持续约5min自行缓解,近来发作频繁,心烦躁动,纳差,夜寐欠安,便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辨证属阳亢风动、痰热蒙神。治以潜阳熄风、清热化痰、醒神开窍。方选天麻钩藤饮加减。处方:
天麻 10g,钩藤(后下)30g,葛根 30g,僵蚕 10g,全蝎 5g,蜈蚣 2 条,地龙 10g,黄芩 10g,石菖蒲 12g,广郁金 10g,青礞石 30g,珍珠母 30g,生龙牡(各)30g,茯苓20g,炒白术10g,炙甘草6g。14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后患者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时间亦变短。发作时,口吐白沫,喉中痰鸣明显,加黄连3g、法半夏12g、化橘红10g,以清热化痰开窍。
三诊:服药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随后配以定痫丸巩固之,鲜作。
按:癫痫实属临床疑难杂症,病程较长,治疗棘手,缠绵难愈,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肝肾亏虚为其本,阴虚阳亢,夹痰蒙神,发为本病。吴师认为“怪病多由痰作祟”,“治痫须治痰,酌配醒神开窍、重镇熄风之法,兼以活血通络”。治疗上,宜分清标本虚实。一般发作期宜以平肝熄风、豁痰开窍定痫为法,顽痰、老痰者重用青礞石以豁痰开窍;稳定期宜补益肝肾以固其根。药以天麻、钩藤联合虫药以平肝熄风通络,重用葛根通络脉,俾血气和剂,配僵蚕平肝熄风镇痉,治疗痫证疗效显著。佐以黄连温胆汤合菖蒲郁金汤以清热化痰、开窍定痫治其标。标本兼顾,无不效如桴鼓。
4 体会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性主动,风乃百病之长。”无论是帕金森病,还是面肌痉挛、癫痫,总属本虚标实,肝肾阴虚、阴虚风动乃其本,风邪夹痰夹瘀为其标,内外搏结,发为此病,可谓“风”邪贯穿始终,方选天麻钩藤饮加减,体现中医“异病同治”之一大特色。药以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熄风为主,辅以杜仲、桑寄生、牛膝滋补肝肾,滋肾以平肝,滋水以涵木;黄连、黄芩清肝降火,以折其亢阳;对于病情反复,缠绵难愈,久病从瘀者,辨证重用虫药以熄风止痉、搜风剔络、活血通络。理法方药,一一贯通。诸药合用,共奏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效。吴师辨证灵活,肝肾阴虚重者联合六味地黄丸,痰热内扰明显者合用黄连温胆汤,疗效肯定。现代药理学研究亦表明,天麻钩藤饮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1]。
“三分治疗,七分调护”,临证中,吴师告诫病人,平日饮食清淡,适当加强运动,保持天天好心情。同时谆谆告诫吾辈,中医治病重在辨证论治,治病求本,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标本兼顾,使吾辈受益匪浅。
[1] 唐爱卿,刘炳周.天麻钩藤饮的临床及药理研究进展.中医药研究,2001,17(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