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瘀汤合四逆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43例临床观察
2014-04-15仰漾葛华许小凤
仰漾 葛华 许小凤
(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苏州 215009)
少腹逐瘀汤合四逆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43例临床观察
仰漾 葛华 许小凤
(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苏州 215009)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合四逆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3例,予少腹逐瘀汤合四逆汤治疗;对照组43例,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2组均以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结论:少腹逐瘀汤合四逆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痛经 寒凝血瘀 少腹逐瘀汤 四逆汤
近年来,我们以少腹逐瘀汤合四逆汤为主方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43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所选病例均为2013年4月至2014 年4月期间我院生殖科门诊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年龄16~35岁,平均年龄(19.2±2.4)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病程(5.8±1.6)年。对照组43例:年龄13~28岁,平均年龄(18.9± 2.4)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病程(5.7±1.6)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制定寒凝血瘀型痛经诊断标准:行经前后和经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小腹疼痛、腹胀和腰部疼痛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伴有月经量少,面色苍白,四肢不温,经色黯,或黑如豆汁样,舌黯苔白,脉迟缓或沉紧。
1.3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脑疾病、肝肾功能损害、甲状腺、肾上腺功能失调者;(2)有出血性疾病者;(3)有生育要求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予少腹逐瘀汤合四逆汤治疗。药物组成:当归10g,赤芍10g,蒲黄10g,五灵脂10g,小茴香10g,延胡索10g,没药10g,川芎10g,肉桂10g,制附子10g,干姜5g,炙甘草5g。每日1剂,水煎取300mL,分早晚2次温服。
2.2 对照组予散结镇痛胶囊(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
2组均自经前5d开始服药,连服7d(一般于月经来潮第3d停服)。以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停药3个月后随访。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服药后经期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停药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者;显效:腹痛明显减轻,其余症状好转,停药3个月经周期症状未加重;有效:腹痛减轻,其他症状好转,停药后症状虽反复,但较治疗前减轻;无效: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变或加重者。[2]
3.2 治疗结果治疗组43例,治愈19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35%;对照组43例,治愈12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6.74%。2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痛经又称经行腹痛,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有关痛经的记载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诸病源候论》首立“月水来腹痛候”,认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痛经以“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其所以随月经周期而发作,是与经期冲任气血变化有关。非行经期间,冲任气血平和,致病因素未能引起冲任、胞宫气血阻滞或失养,故不发生疼痛。而在经期和月经前后,由于血海由满盈而溢泻,气血由盛实而骤虚,冲任、胞宫气血变化急骤,致病因素乘时而作,导致痛经的发生。
笔者认为,本病病位在子宫、冲任二脉,在临床上以寒凝血瘀型最为常见,病机多因经期冒雨、涉水,或经水临行贪凉饮冷,寒邪内侵,或久居阴湿之地,风冷寒邪客于冲任、胞宫,以致气血凝滞。经前、经期气血下注冲任,胞宫气血更加壅滞不畅,不通则痛,导致痛经。如《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厥气客于阴股,寒气上及少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阴股。”其治疗大法应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为主。少腹逐瘀汤载于《医林改错》,方中肉桂、小茴香温经散寒,寒散则血行;当归、川芎、赤芍养营活血;蒲黄、五灵脂、没药、延胡索化瘀止痛。全方组合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且现代研究表明,少腹逐瘀汤具有镇痛、抗炎、活血化瘀的作用[3]。四逆汤始载于《伤寒论》,由附子、干姜、炙甘草组成。方中制附子、干姜,得炙甘草之内应,则阳气入里。现代研究亦表明,四逆汤具有中枢性镇痛的作用[4]。全方合用,共奏温经散寒、祛瘀止痛之效,寒散血行,冲任、子宫血气调和流畅,自无疼痛之虞。对照组选用了散结镇痛胶囊(主要成分由龙血竭、三七、浙贝母、薏苡仁等组成),功能主治:软坚散结,化瘀定痛,目前临床上广泛运用于痛经的治疗。中药汤方与该成药相比,便于临证加减,且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3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63
[3]邱玉昌.少腹逐瘀汤活血化瘀及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19(6):498
[4]谢人明.四逆汤的药理研究进展.中成药研究,1985(9):24
编辑:傅如海岐轩
R271.113.05文献识别码A
1672-397X(2014)09-0039-02
仰漾(1979-),女,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从事中医妇科疾病的诊治工作。
葛华,gehuasz@sina.cn
2014-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