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和茯苓的不同饮片规格对其煎煮溶出物的影响
2014-04-18杜萍1卢金福2藤静2
杜萍1 卢金福2 藤静2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药理部省共建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23)
山药和茯苓的不同饮片规格对其煎煮溶出物的影响
杜萍1 卢金福2 藤静2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药理部省共建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23)
目的:探讨山药、茯苓供临床调配用的最佳饮片规格。方法:将山药、茯苓饮片分成原饮片组、颗粒组、粗粉组,以相同的条件进行煎煮2次,合并滤液,静置过夜取上清,浓缩,烘干(60℃、48h),比较各组溶出物的重量差异。结果:山药、茯苓各组溶出物的重量依次是:粗粉组>颗粒组>原饮片组,其中山药的颗粒组、粗粉组与其原饮片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山药粗粉黏性明显,不利于患者的煎服。结论:山药、茯苓临床调配的最佳饮片规格分别是颗粒和粗粉。
山药 茯苓 饮片规格 溶出物 煎煮
临床上有很多粉性较强、质地紧密的药材,如山药、茯苓、葛根、天花粉等。这些药材用常规饮片煎煮很难煮透,导致药效降低或药材浪费。鉴于粉性强的药材易于粉碎的特点,本研究以山药、茯苓为例,采用不同规格的饮片进行煎煮,通过比较煎出物的多少,探讨山药、茯苓的最佳饮片规格,从而提高药材的使用率及其临床疗效。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品试剂山药饮片,安徽万生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批号:130901。茯苓饮片,四川华济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21201。
山药(或茯苓)颗粒的制备:取原普通饮片适量放在铺好干净白纸的地上,用榔头将其砸成绿豆大小的颗粒(直径为0.5cm左右)。按此方法制备出300g颗粒,平均分成3份,备用。
山药(或茯苓)粗粉的制备:取原普通饮片用电磨机打碎,取出后用1号筛过筛和3号筛过筛。参照2010版药典规定[1],100%过1号筛,过3号筛的不得超过30%。按此方法制备出山药粗粉300g,平均分成3份,备用。
1.2 仪器药典标准分样筛,浙江上虞市道墟路达仪器厂;SID28型电磨机,杭州西湖电磨机厂;DHG-9246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RJ-LDL-50G型低速大容量多管离心机,上海安亭仪器厂;TD6001型天平,天津市天马仪器厂;C21-ST2125型电磁炉,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TD调温万用电炉,巩义英峪予华仪器厂。其他如不锈钢锅、烧杯、蒸发皿、纱布等。
1.3 方法称取山药或茯苓的不同规格饮片100g,置不锈钢锅中,加800mL水浸泡30min,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30min,煎煮时适当搅拌,煎煮结束后用4层纱布滤过,滤过时轻轻挤压饮片。同上方法再煎煮1次,合并2次煎煮的滤液于干净烧杯中,待冷后用保鲜膜封好,静置过夜。第2日取上清液(山药粗粉组因黏稠,没有明显分层,故以3000r/min、10min离心获取上清液),置于不锈钢锅中用大火加热至沸腾,后用文火煎煮浓缩,煎煮到略有浓稠状,转移至提前称重过的蒸发皿中继续浓缩,浓缩至稠浸膏后置于60℃恒温烘箱48h干燥,取出称重。根据增重,得出煎出物的重量。每种规格的饮片均按此方法制备煎出物,并制备同样的3份。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stuident-test,计量资料以(±s)表示。
2 结果
山药饮片、山药颗粒和山药粗粉各组溶出物的平均重量进行比较,各组溶出物的平均重量依次是:山药粗粉>山药颗粒组>山药饮片组。山药颗粒组及粗粉组的溶出物显著高于原饮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同样将茯苓原饮片、茯苓颗粒和茯苓粗粉各组溶出物的平均重量进行比较,各组溶出物的重量依次是:茯苓粗粉组>茯苓颗粒组>茯苓饮片组。虽然三者之间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但仍能看到一些趋势,即茯苓颗粒组及茯苓粗粉组略好于原饮片组。结果见表1。
表1 山药、茯苓不同饮片规格溶出物含量比较(±s,n=3)g
表1 山药、茯苓不同饮片规格溶出物含量比较(±s,n=3)g
注:与山药饮片组比较,*P<0.05,**P<0.01。
3 讨论
3.1 煎煮条件的选择中药的煎煮条件因人、因材而异,文献报道也不尽一致。如匡海学[2]认为,药材加水浸泡适宜时间后煎煮2~3次,每次沸后0.5~2h,合并滤液。煎煮的时间、次数根据实际情况可调整,至煎出液味淡为止。刘凌云等[3]认为,通常煎煮2次,第1次沸后30min左右,第2次沸后15min左右,合并滤液、分服。黄海英[4]认为,药材用冷水或温水浸泡20~50min,一般煎煮2次,第1次沸后15~20min,第二次沸后10~15min。刘萍等[5]认为,一般头煎煮沸后20~25min,二煎煮沸后15~20min为宜。在加水量方面,大多数文献报道,加水量一般在超过药物3~5cm。杨蓉等[6]认为,加水量为饮片量的6~8倍,在常规煎煮2次时,能将80%的有效成分溶出。因此综合上述文献报道,本研究最终使用以下条件进行煎煮:冷水浸泡30min,煎煮2次,每次30min,每次的加水量为饮片的10倍量。
3.2 山药、茯苓最佳饮片规格的选择在一定的范围内,药材煎出物的多少与药材的粉碎度有明显的正相关性[2]。如曾彩芳等[7]用不同煎煮方法对玉屏风煎剂中的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研究显示将玉屏风煎剂粉碎成粗粉后,其主成分的煎出率较传统饮片明显提高。本研究结果与该文献报道类似,粗粉规格的山药煎出物最多,其他依次是颗粒规格和原饮片规格山药。在山药的煎煮过程中,药物的黏性随着饮片规格的变小而变大,颗粒形式煎煮时黏性不太明显,但粗粉黏性较为明显,过滤时也比较困难,静置过夜后仍然没有明显分层,最终以离心的方法获取上清。综合实验结果,本研究建议临床使用山药时以颗粒为宜,在提高煎煮溶出物(颗粒煎煮溶出物为常规饮片的2.4倍)的同时又避免了粗粉可能的粘锅和普通饮片的药材浪费,与同等汤剂中的用量相比可节约药材1/2以上,也有助于提高山药的治疗效果。
与山药相比,茯苓虽然在相同的煎煮条件下,饮片的不同规格对茯苓的煎出物影响未能见到有统计学意义,但煎出物的重量差异仍有一定趋势,其趋势依次表现为:茯苓粗粉>茯苓颗粒>茯苓块。在煎煮过程中发现,由于茯苓原饮片的规格较大(实为茯苓块,为边长1cm左右的四方体),因此在煎煮结束后饮片的中心部位仍然是白色的,即没有被充分水浸泡、煎透,而茯苓颗粒及粗粉则未发现上述现象。鉴于茯苓无甚黏性,医院或饮片加工厂可根据自身条件,将茯苓块加工成颗粒或粗粉均可以。
根据上述分析,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本研究推荐山药、茯苓的最佳饮片形式分别为颗粒和粗粉。这样一方面提高药材的使用率和疗效,另一方面也可方便中药调配,可谓一举多得。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凡例ⅩⅥ
[2]匡海学.中药化学实验方法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3
[3]刘凌云,谭胜国.浅谈中药汤剂煎服得法对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意义.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3):348
[4]黄海英.试述中药汤剂的科学煎煮方法.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2):134
[5]刘萍,王平.影响中药煎煮质量的因素分析.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12(5):44
[6]杨蓉,郑虎占.中药煎煮法的现代研究概况.中国医药科学,2012,2(17):44
[7]曾彩芳,蔡庆群,黄月纯,等.不同煎煮方法对玉屏风煎剂中主成分含量的影响.中国药业,2010,19(10):17
编辑:吴宁
R282.71文献识别码A
1672-397X(2014)09-0069-02
杜萍(1976-),女,本科学历,主管药师,主要从事医院药学研究。
卢金福,nzyljf909@126.com
201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