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邵荣世从脾胃论治疑难病

2014-04-15顾庆华

吉林中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方选舌质荨麻疹

顾庆华

(南通市中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邵荣世教授师从孟河名医张泽生先生,深得其传。邵老师从医近50载,擅长内科,尤精脾胃。临证用药轻灵,疗效显著。现整理老师从脾胃治验的几例疑难病案,以飨同道。

1 清泻心脾治疗重度口角炎

孔某,女,69岁。退休工人。2010年8月19日初诊。患者1月前起口角糜烂、疼痛,影响进食及说话。在两家三级医院口腔科诊治,诊断为口角炎,予局部外洗及抗生素静滴、激素口服等治疗,症状虽有改善,但停药后复发。遂到邵老处要求中药治疗。症见:口角红赤、糜烂,影响进食及语言交流,口唇色红,心烦,大便质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舌苔黄腻,脉细弦。责之心经热盛,湿热蕴脾,治予清泻心脾、化湿和中。方选导赤散合泻黄散加减,药用:生地黄20 g,通草3 g,生甘草3 g,淡竹叶10 g,生石膏30 g(先煎),栀子10 g,防风10 g,藿香10 g。药进7剂,口角糜烂、疼痛明显好转。效不更方,守方续进7剂,口角红赤、糜烂已除,口唇色淡红,心烦已罢,二便调畅,唯口干,舌红苔少津,脉细。此为胃阴不足,转方养胃和中。药用:南沙参10 g,石斛10 g,麦冬10 g,生地黄20 g,乌梅3 g,玉竹20 g,甘草3 g。药进7剂,口干已除,舌质淡红,苔薄,脉细。病告痊愈。随访2月,未见复发。

按:《医家四要》[1]指出:“口者,脾之外候也。口内生疮糜烂,乃脾经之蕴热,名曰口糜是也,宜用泻黄散治之。”患者见心烦、尿黄,乃心火上炎之象。治当清心泻脾。故用泻黄散加导赤散合治。《医方概要》指出:“泻黄者,泻胃中秽浊之热,非辛香升散之品不能化,故用藿香之芳香辛温,防风之疏风而升气,然后石膏、栀子之清热降火得以建功。胃热化,斯口疮愈也。”

2 温中散寒治疗顽固性荨麻疹

张某,男,16岁,学生,2006年3月6日初诊。荨麻疹反复发作3年。无明显诱因,每个月发作1次,每次发作均有四肢及躯干风疹块,伴有皮肤瘙痒、腹痛、肠鸣、大便质烂,经激素、抗过敏等治疗,症状数日后可消失。荨麻疹发作时影响学习、生活。且西药有一定毒副作用,本次发作后家长慕名前来寻求中药治疗。症见:四肢及躯干散在风疹块,色淡,形体偏胖,纳谷不香,大便质烂,日1~2行,小腹隐痛,舌质淡红,边有齿印,苔白腻,脉细弦。责之脾胃虚弱,寒湿内蕴,治予温运脾胃、化湿和络。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药用:炒党参15 g,炒白术10 g,茯苓15 g,甘草3 g,陈皮5 g,姜半夏10 g,砂仁3 g(后下),煨木香10 g,炮姜10 g,小茴香6 g,防风10 g,徐长卿15 g,川芎10 g,蝉蜕10 g,炒薏苡仁30 g,泽泻15 g。药进3剂,风疹块渐失,腹痛已平,苔脉同前。守方续进7剂,诸症已平,大便成形,舌质淡红,边有齿印,苔薄,脉细。虑其脾胃虚弱,痰湿之体,以香砂六君子汤加炮姜、徐长卿加工为丸,服用1个月余。随访至截稿,未见复发。

按:荨麻疹属中医瘾疹,《小儿卫生总微论方》[2]载,“风疾瘾疹者,小儿肌肤嫩,血气微弱,因暖衣而腠理疏开……忍为风邪所干,搏于血气,藏流于肌肤之间”。现代医学认为多由Ⅰ型变态反应引起,与免疫功能变化关系密切[3]。先贤多从祛风养血、调和营卫论治,方选消风散、桂枝汤等加减治疗。本案患者,每次发作均有腹痛、便溏,结合苔脉,认为脾胃虚寒为本,风邪阻络为标,治予温中散寒,祛风和络,并佐以蝉蜕、徐长卿祛邪脱敏[4],效果理想。病情稳定后,以丸药图效,防止复发。

3 清化湿热治疗口腔黏膜扁平苔癣

季某,男,42岁,教师,2010年5月6日初诊。口腔黏膜疼痛反复发作3个月,在某三甲医院口腔科诊为口腔黏膜扁平苔癣,予维生素、抗生素等口服治疗1月余,效果不显。建议其口服醋酸泼尼松治疗,因惧怕激素毒副作用,前来寻求中药治疗。刻诊:口腔黏膜疼痛,口腔右颊黏膜见约1.2cm×1.5cm大小损伤,二便尚调,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腻,脉细弦。证属湿热内蕴,络脉损伤,治拟清热化湿和络。方选藿朴夏苓汤加减。药用:藿香梗10 g,厚朴10 g,半夏10 g,茯苓15 g,陈皮5 g,杏仁10 g,白豆蔻(后下)5 g,生薏苡仁30 g,淡竹叶10 g,生甘草3 g,仙鹤草30 g,煅花蕊石15 g,冬瓜仁15 g。药进7剂,口腔黏膜疼痛减轻,舌质淡红,苔薄黄腻,脉细弦。前方已效,守方图效,上方去淡竹叶,续进21剂。口腔已无不适,口腔黏膜已完全修复,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口腔黏膜扁平苔癣,为口腔黏膜常见的一种慢性表浅性非感染性的疾病[5]。祖国医学认为,风、火、燥等外邪从口鼻直达肺胃,肺失宣肃,输布无权,胃热上蒸,津液耗损,可发生黏膜病损。可见本病与湿热、津伤等关系密切。本患者依据苔脉,诊为湿热内蕴。结合病久入络,以清热化湿和络法治疗,以藿朴夏苓汤加味,上、中、下分消。加仙鹤草、煅花蕊石护膜生肌[6],除湿化热,肺胃调和,津液来复,则病自愈。

4 清肺通腑治疗痤疮

李某,女,22岁,未婚,2011年8月6日初诊。面部痤疮反复发作2年,经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发作时局部痤疮色红、瘙痒,伴脓性分泌物。平素口干苦,大便干结,2~3 d一行。诊见形体较胖,痤疮色红,舌质红,苔薄黄,脉弦。证属肺胃实热内蕴,通降失司,治予清肺通腑泄热。方选宣白承气汤加减。药用:冬桑叶10 g,槐花10 g,桑白皮10 g,桃仁10 g,杏仁10 g,制大黄10 g,厚朴10 g,炒枳壳10 g,赤芍10 g,连翘10 g,白蒺藜30 g,甘草3 g。药进7剂,大便通畅,口干苦显减,痤疮色淡。前方显效,守方共进30余剂,痤疮渐退,大便日行、偏烂,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痰湿之体,予化痰祛湿之方口服,以防湿蕴化热。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面部痤疮多见于青春期人群,表现为面部皮疹色红或暗红,或伴有脓性分泌物,皮肤瘙痒。其发病机制复杂,多认为与雄激素、痤疮丙酸杆菌增殖、毛囊皮脂腺导管的异常角化、环境因素及遗传等因素有关[6]。现代医学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邵师根据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结合患者多伴有便秘、口干苦等内热症状,认为阳明胃腑通降失司,大肠传导失职,导致肺失宣肃,气血郁滞,发为本病。应用通降胃腑、清肺泄热、凉血解毒的方法治疗本病,方选宣白承气汤加减[7],取得了理想的效果。邵师认为,白蒺藜具有祛风止痒、美容美肤的作用。蒺藜的有效成分分子量小,能快速渗入皮肤细胞,加速皮肤细胞分裂,延长细胞寿命,提高细胞自身抗氧化酶作用,有缓解皱纹、增白、消炎、祛斑等效果[8]。

5 小结

今所列之重度口角炎、顽固性荨麻疹、口腔黏膜扁平苔癣、面部痤疮诸案,邵师着眼脾胃,以清化湿热、温中散寒、淡渗利湿、通降胃腑、活血化瘀诸法疗之并获显效。丹溪云“有诸内者形诸外”[9],邵师临证知常达变,为以后诸如上述疑难杂证从脾胃论治提供依据。邵师治学可谓是“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知著者也”。

[1]程曦,雷大震.医家四要[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56-57.

[2]曹炳章.小儿卫生总微论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70:15.

[3]李莉敏.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24(10):800.

[4]郑燕飞,王琦.从伏邪致病用调体药对治疗过敏性疾病[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5):1200.

[5]赵云霞.复方丹参片治疗口腔黏膜扁平苔癣72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7(18):249.

[6]周峰峰,顾庆华.顾庆华教授应用对药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经验举隅[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3):407.

[7]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4.

[8]吴恩融,马建,立长龄,等.蒺藜皂苷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2):49-50.

[9]朱丹溪.丹溪心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0.

猜你喜欢

方选舌质荨麻疹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伤寒论》之呕吐治则探析
辨治支气管哮喘避开刺激因子
冠心病患者舌质变化与冠脉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研究
100例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舌象参数与中医症候相关性研究 ※
自汗盗汗的辨证论治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