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昌九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构建的设想
——以制度创新为视角

2014-04-15张晓明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城乡区域

张晓明

(九江学院政法学院 江西九江 332005)

昌九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构建的设想
——以制度创新为视角

张晓明

(九江学院政法学院 江西九江 332005)

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目的是为了民众的优良生活。昌九一体化进程中的公共服务一体化,需要遵循制度与生活的范式,从昌九区域内民众的具体生活出发,在借鉴国内外公共服务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予以推进。在发展的过程中需凸显公平正义、提供适当稳定的财政支持,着力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制度创新

1 公共服务及其一体化简述

所谓公共服务,国际上通常认为包括了公共设施、公共医疗、文化教育、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服务。而公共服务的类型,通常有尊重型服务、保护型服务、市场出入型服务、引导型服务、促成型服务、给付型服务等。2012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中所给出的“基本公共服务”定义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由政府主导提供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的公共服务”。在该规划中,明确列出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有基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基本社会服务、基本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以及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等[1]。

应该说,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属于公民的权利,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基本公共服务应当是国家(政府)提供的旨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得以实现的公共服务,最终以宪法上的人权保障为依归。《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强调: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着力保障城乡居民生存发展基本需求,着力增强服务供给能力,着力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健全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另根据《珠江三角洲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从2009年到2012年,在珠三角各市内部,针对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公共文化体育、公共交通、生活保障、就业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生态与环境和现代服务业等10项基本公共服务,在资源共享、制度对接、待遇互认、要素趋同、流转顺畅、差距缩小、城乡统一和指挥协调等8个方面,初步建立起一体化的制度和机制,基本实现各市内部城乡、县(市、区)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到2020年,珠三角建立起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水平在全国领先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2]。

依前所述,我国从国家层面以及国家的一些地方,已就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进行了一定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而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实质上是国家采用宪法、经济法等形式行使国家公权力对社会和经济利益进行调整,帮助其实现基本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故一体化不是搞平均主义和绝对相等,而是要政府“托一个底”,承担一个兜底责任。诸如义务教育的普及、社会救济与基本社会保障的实施等,政府应当应该保证的最低限度的公共供给,必须由政府来担当。原因在于,无论是昌九一体化,还是其他的城市一体化,借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都是出于人类生活的发展,而其实际的存在却是为了优良的生活。

2 昌九公共服务一体化需要从生活出发进行制度创新

制度,通常就是一系列影响人类行为的规则或规范。新制度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诺斯说:“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的系列约束”[3]。而构成制度的行为规则,既可以是成文的规范,也可以是不成文的规范。其中,法律制度是最为常见,也是大家最为看重的制度。

制度在国家里到底发生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在学界,有些学者为了表示对制度作用的重视,甚至提出了制度与生活的范式,来取代国家与社会的范式。制度构建的目的就是影响和规训生活及其主体的自主性,让生活符合理性主义的逻辑和预设,满足特定社会中特定主体的秩序追求。制度和生活之间始终是相互渗透的,没有不受生活影响而完全独立运作的制度,同样也不存在不受制度作用而纯粹自发与自然的生活。制度与生活之间存在着既相互渗透、相互建构又相互矛盾的动态关系,而不是绝对的二元论关系。但“制度与生活”范式充分体现了本土性适应性的特点。从生活出发,进行制度构建与创新,将有益于制度正义的实现。因为,制度正义依赖于一个国家的基本制度体系中如何分配基本的权利义务,以及在社会的不同阶层中存在着的经济机会和社会条件。衡量制度是否正义的标准是,若社会制度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分配基于普遍主义的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原则,并且各种制度规范能够有效平衡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价值和利益冲突,这些制度就是正义的。而制度形成过程中的程序公正则是确保制度正义的重要前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向前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明显提高,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仍然面临两大难题:其一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其二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在城乡、区域、群体和个人间的结构失衡严重,尤其是存在严重的城乡差距。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报告则提出了“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要求“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的目标,并确定了实现这个目标的时间表;这些党的文件具体化为政策或法律,强调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且党和政府家为解决这些问题付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但效果与民众的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通过努力以适当的路径予以改变。

故在转型中国的背景下,要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首先是要发展,而发展就离不开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竭的发展动力和源泉,是一个包括了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多元综合创新体系。显然,重要的是要进行制度方面的创新。而制度创新,需要通过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予以实现。因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创新的理论思维。哲学社会科学(包括法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4]。对于创造性不足的中国来言,创新显得尤其重要,也是整个国家和社会所希望的。因为“哲学社会科学,主要是帮助人们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理论认识和科学思维,解决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科学”[5]。而“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增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6]。

故而,我国正在进行着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社会改革,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这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机制来保障。因此,必须通过改革和创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制度文明。而其中最主要的是法律文明,而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实质上是国家采用宪法、经济法等形式行使国家公权力对社会和经济利益进行调整,帮助其实现基本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故从昌九区域的民众生活出发,进行制度创新,是必要的,也是最有可能达到目的的。在中国新一届领导人上任后,密集强调中国需要“改革与创新”。并表示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制度创新[7]。故在昌九一体化过程中,强调制度创新。在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时,尤其需要如此。

还有,从生活出发,更易于理解昌九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必要性。这不但有利于政府财政从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型,将财政真正用于最需要的一般民众,从而保持需求维持适当增长。还有,昌九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意义还在于,在江西省这个区域内,通过局部的一体化,进而实现全省的一体化。故在昌九区域内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对于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于切实保障昌九区域内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对于加快昌九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昌九公共服务一体化应该如何创新

公共服务一体化必须以公平、正义为基础和原则,这才可以判断是非曲直,能够维持基于公平、正义的互惠机制与规则的持续存在。而政府能基于公平正义来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而且政府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过程中能得到公平正义的监督与审视或限制,那么公平、正义就能够得到伸张与扩展,基于公平正义的互惠机制与规则就能够得到持续的推行与实施。而公平正义在社会中不断自我强化与自我完善,才能够生成社会互惠机制与规则,从而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与繁荣。那昌九公共服务一体化又该如何创新呢?笔者认为,应从下列具体公共服务入手,借鉴国内外的经验,从昌九区域内民众的具体生活需求出发,进行制度创新。

3.1公共教育服务方面

在昌九区域内,应重点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一年的学前教育,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多种方式并举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构建起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故应整合昌九区域内的公共教育资源,推进区域内教育管理制度的一体化,实现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一体化,实现教育的公平发展。

具体措施有保留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统筹规划学校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以流入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保证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并制定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的资源共建共享和对口交流支援制度,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完善产学合作机制,全面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总之,昌九公共教育服务平台应依据国家相关教育法律法规,为保障服务提供的规模和质量、促进城乡区域均衡发展,遵循已制定的“十二五”时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国家基本标准。同时,还应重点保障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的校舍、师资、设备、图书、体育场地基本达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加强农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扶持一批优质特色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支持昌九区域内贫困农村地方建设一批乡村幼儿园,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

3.2劳动就业公共服务方面

在昌九区域内,健全适应各类劳动者职业生涯发展不同阶段需求的职业培训体系,建立覆盖全区域的所有劳动者的公共职业培训体系,实现人力资源培训配置一体化。未来应建成区域远程职业培训公共平台,建立人力资源培训信息预测制度,并建成覆盖昌九区域的职业能力开发评价公共服务网,推广使用统一的职业技能鉴定业务信息管理系统。重点建立覆盖昌九区域的就业失业信息监测网络,完善就业信息统计和失业预警指标体系,开展就业需求预测,适时发布就业需求和失业预警信息。并借鉴国外制度,设置失业救助专员,促进失业人员及新就业人群的就业。

在昌九区域内加快完善市、县(区)、镇(街)、村(居)四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以昌九人力资源合作交流中心建设为龙头、昌九两市城区为主体,加快形成以昌九区域为中心辐射江西全省的人力资源配置中心。建立昌九一体的人力资源综合服务设施,诸如统一的劳动人事行政大厅服务、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一体化的劳动保障监察队伍;改善综合就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制。把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就业服务与培训工作向乡镇延伸,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和完善的就业管理与培训服务体制,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与城镇劳动力同等的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重点建设乡镇一级服务设施建设,开展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保障监察和调解仲裁、人事人才、劳务输出等服务,提供社会保险参保登记、缴费、待遇核发、关系转移等经办服务;实现街道(乡镇)服务站、行政村(社区)服务窗口与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要完善城乡统筹就业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公平竞争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有序流动,扩大农村人口在城镇就业,提高农转非人口比例。在昌九区域内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分类、分层次的外来人员社会保障体系。将在城镇居住时间长、工作和收入稳定的外来人员和农村劳动力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并与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制度相衔接,实现城乡之间社会保障体系的接轨。

3.3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方面

在昌九区域内建立环保信息服务平台,构建覆盖全区域的现代化监测体系,促进区域环境信息互通通过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平台,可通过大气污染防治一体化、流域水体改善一体化、重大项目审批一体化、区域环境标准一体化、环境管理体制一体化、环境执法监督一体化、环境监控手段一体化和环境信息公布一体化等政策措施,从区域整体的角度统筹和整合昌九区域各地的环境资源。具体而言,可促进绿色社区建设、发展绿色建筑和绿色市政等营造绿色人居,实现资源节约。建设绿色社区应综合考虑太阳能利用、景观生态化、科学绿化等因素,开展规划和技术的创新。发展绿色市政,开展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与循环利用,走垃圾减量化、再利用、循环经济(3R原则)的道路。针对不同功能区制定不同的垃圾分类方法,在分类的基础上采用有机垃圾生化处理技术,将产出的高效有机肥料直接循环利用于城镇和居住区的绿化。在昌九区域内的城区,进行多层次与网络化的区域绿地体系的规划与建设;并进行生态园区的试点建设,打造一批绿色特征明显、环保节能、舒适高效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发展绿色经济,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达到产业布局的低碳化、循环化。严格限制对生态环境有负面影响的建设项目,积极构建昌九区域内产业的生态系统,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积极利用新能源,构建昌九区域循环经济体系。并在昌九区域内选取重点廊道,以推进生态修复和休闲游憩空间打造为主要手段,建设区域绿道,从而在广大城乡地区,建成一个分布合理、相互联系、永久保持的“绿色空间”系统。还需建立昌九区域环境保护监测与区域联防联治机制,通过区域大气环境和水流域治理,遏制环境污染;确立低碳生态化模式,引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通过建设低碳城市与区域,为城乡区域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战略转型提供不歇的动力;最终确保昌九区域成为江西的生态核心。

3.4公共卫生服务方面

按照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要求,加快建立健全昌九区域内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和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质量水平。建立和完善昌九区域内医药卫生服务信息网络,建立健全统一标准的基本职业病卫生服务网络,实现职业卫生服务资源和信息共享。

以服务区域内所有人口为核心,整合公共医疗卫生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健全卫生应急机制,建立健全区域中毒控制与急救网络,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资源整合。依托昌九区域内各县级医院实施农村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强化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处理能力建设。按照“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社区”的要求,加强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在昌九区域内建设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加强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并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协作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建设全科医生教育培养实训网络,通过大学教育“5+3”、转岗培训和规范化培训等多种途径培养适当数量的全科医生。

3.5文化公共服务方面

在昌九区域内,应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一发展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可通过公共文化资源的共享共通,进一步缩小区域内城镇与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差距,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等现代化手段,大力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公共文化信息和服务平台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的基层公共文化共享网络,初步建立起公共文化事业一体化的制度与机制。具体说来,可借鉴一些地方的做法,建设公共文化场馆以及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实施公共文化场馆向昌九全社会免费开放;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欢乐送基层”等活动制度化。对昌九的特色文化要素进行整合、包装和推广,让群众分享文化建设的成果。不但可增加旅游景点,也可优化旅游资源,进一步振兴旅游业,发展旅游文化。

3.6住房公共服务方面

在昌九区域内建立和完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维护区域内民众的居住权利,逐步满足城乡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实现住有所居。建立住房保障基础信息管理平台,在昌九区域内试点建立保障性住房投资机构,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运营,并构建昌九一体化的政府住房融资平台。

具体说来,加强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多渠道筹集廉租住房房源,健全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实行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相结合。并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逐步使其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体,并逐步实现与廉租住房统筹建设、并轨运行。稳步推进昌九区域内非成片棚户区住房和零星危旧房的改造;并逐步推进城镇旧住宅区综合整治,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

4 创新应着重注意的问题

4.1凸显公平正义

公共服务的一体化,首先应是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体化。而民众应享有哪些公共服务,而公共服务的提供应有哪些平台,这里有一个大致可遵循的标准。首先要注重其基础性。也就是说,昌九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平台,首先应能满足区域内的民众共同性、普遍性、基本性的公共需求,即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体化提供,且主要由各级政府提供;然后才是满足不同阶层区域内民众高层次的需求或者差异化需求。并且,平台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是具备公益性的,也是具有方便性的。只有实现公共服务的一体化,才能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在昌九一体化过程中,有哪些公共服务需要一体化,而哪些公共服务需要优先进行一体化,这是一个必须厘清的问题。还有,昌九的公共服务一体化,应着重在哪一个方面,应优先在哪一方面发力以便体现出特色?这也是必须思考清楚的问题。在昌九区域内,从学界入手,去着手研究这些问题,是一个正确的步骤。毕竟,研究人员之间达成共识的阻碍要小些。如何让昌九区域内的民众在观念上普遍接受一体化,这也是个重要的问题。就我国目前而言,基本公共服务总体上供给不足是常态。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是总体经济能力;其二是政府投入。在昌九一体化过程中,前述两个因素尤其制约了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在供应不足的情形下,如何让民众接受一段时间的拉平效应,而不致于产生较多的怨言。而政府官员的观念,对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也是至关重要的。项目组认为,南昌市政府与九江市政府,可联合成立一个公共服务中心。具体负责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

故在构建服务平台的时候,必须注意审视其行为目的的合法性、权限合法性、内容合法性、手段合法性,以及程序合法性。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等具有深远意义的纲领性法律文件,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基本目标和基本举措,是行政体制改革和行政法制革新的蓝图,是昌九一体化过程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必须遵循的。尤其是“改进和创新执法方式,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处置与疏导结合,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是公共服务构建时应遵循的原则。

4.2给予适当稳定的财政支持

公共服务的提供需要稳定的财政支持,这是没有疑义的。故昌九区域内的各级政府,要优先安排预算用于基本公共服务,并确保增长幅度与财力的增长相匹配、同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相适应,推进实施按照地区常住人口安排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充分体现社会公平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昌九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资金的缺口,可争取中央与省一级的财政扶持。当昌九区域内政府的自有收入不能满足支出需求的,中央财政原则上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给予补助。充分发挥江西省省级财政转移支付有效调节省内基本公共服务财力差距的功能。江西省要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对昌九区域内县级以下政府的转移支付。

为了前述公共服务平台的顺利运转,还需要构建相应的平台进行资金保障。昌九区域内的各级政府,充分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有效融资形式,拓宽政府筹资渠道,增加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投入。昌九区域内可构建乡镇(街道)公共财政服务平台。乡镇(街道)公共财政服务平台的建设,意味着公共财政下乡。集机构、管理和服务于一身的乡镇(街道)公共财政服务平台,可走完最后一里路,与民众紧密相连。

在昌九公共服务一体化过程中,在坚持政府负责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加快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缓解资金压力。

4.3消解城乡二元结构

如何在公共服务一体化过程中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实现城乡的公共服务一体化。这是现阶段中国城镇化过程中普遍遭遇的问题。公共服务在相对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和较发达的城市地区之间分布失衡,这是我国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当前,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呈现二元结构特征。毋庸讳言,昌九区域内也是如此。

近年来,国家高层所倡导的新型城镇化,也特别适用于解决此类问题的。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也是我国一些地方在践行的重点。因为,新型城镇化所导致的城乡一体化实施的首要任务在于有效整合城乡资源,把社会公共事业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农村,让公共服务覆盖整个农村,从而最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崭新格局。显然,昌九一体化进程,是与新型城镇化的进程联系在一起的,是与现代化的进程联系在一起的,也是与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城乡二元结构这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瓶颈问题,一直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只拦路虎,也会是昌九一体化的拦路虎。故在昌九一体化过程中,消除昌九区域内城乡之间公共服务存在的差距,也是必须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在未来的昌九一体化过程中,项目组认为,应以完善昌九地区农村的公共服务投入机制为重点,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缩小昌九区域内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不过,应该明确地是,昌九区域内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及一体化,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中。

作者认为,构建村社公共服务平台,是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关键环节。利用“三支一扶”等人员,在农村的行政村及城市的社区,构建村社公共服务平台。这个综合性的公共服务平台,使得社保、就业等公共服务的就近享用,使农村居民在公共服务上与城镇居民享受了均等化的服务,真正实现了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且在昌九区域,因由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经验,在本区域内的广大农村,逐渐构建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并优先突出社保环保服务功能。项目组认为,基于环境保护越来越受重视的现状,昌九一体化,应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环保公共服务建设优先发力,以便后来居上。这是很具有可行性的。

故除了城市与乡村的公共服务一体化外,在昌九一体化进程中,还需注重城市市民与农民工所享受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努力实现常住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这样,可使城区外来劳动力得到善待,不用过分担心“用工荒”的问题。故昌九一体化,应在义务教育、就业服务、最低生活保障方面、医疗保障、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和住房保障等领域优先安排资金,确保昌九区域内的城区非户籍常住人口基本生活需求得到基本满足。这样可在全国率先减少留守儿童与孤独老人,在昌九区域内解决社会在家庭结构方面出现的新问题,保障民众整个家庭居住在一起的权利。

[1]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EB/OL].http://news.sina.com.cn/c/2012-07-20/132424,2013-10-1.

[2]珠江三角洲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EB/OL].http://gd.gov.cn/govpub/rdzt/ghgy2/wjzl/201008/t20100816_127494.htm,2013-10-1.

[3]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3.

[4]江泽民.在北戴河同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专家座谈时的讲话[A].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75.

[5]江泽民.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讲话[A].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75.

[6]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A].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北京:2002.37.

[7]李克强.持续推进制度创新[EB/OL].news.sohu.com/20130627/n3799688. html.2013-10-1.

(责任编辑李佳瑜)

2014-8-20

张晓明(1973-),九江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基础理论研究。

F 127

A

1674-9545(2014)03-0001-(07)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城乡区域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城乡涌动创业潮
分区域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