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医院统计数据质量及其控制的探讨

2014-04-15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统计人员统计数据病案

万 磊

(南京军区庐山疗养院信息科 江西九江 332000)

1 医院统计数据质量的涵义

传统的统计质量主要是指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通常统计误差越小,统计数据质量就越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认识也发生了转变。目前关于统计数据质量,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也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借鉴国外统计数据质量检测和监管等方面的经验,国内多数学者提出着重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整体性、简便性等方面对统计数据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1.1 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是指统计数据在客观、真实性方面的体现,是统计数据的首要要求。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要求医院各项统计数据做到与客观实际相符、统计数据能够真实、正确、全面地反映医院工作的真实情况,更好地为医院决策层、广大医务工作者使用。

1.2 统计数据的时效性

统计数据的时效性也称及时性,是指在收集整理统计数据过程中,要及时地反映最新的信息和情况,充分体现统计数据质量的时间价值。

1.3 统计数据的整体性

统计数据的整体性或完整性,是指医院各项统计数据反应的情况信息应做到完整、无误。如果统计数据缺失、错误甚至虚假,其使用价值将弱化乃至丧失。

1.4 统计数据的简便性

统计数据的简便性是指统计数据应做到简洁明了的反映实际情况,以清晰易懂、简明扼要的形式,便于为统计数据的使用者使用。

2 医院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统计数据虚假失真

统计数据虚假失真是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数据质量问题。具体表现为统计数据缺乏依据,与事实不符,甚至是杜撰和虚构。造成数据虚假失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医院对统计质量管理不重视、医院统计规章制度不完善,工作人员责任性不强、原始记录不全,历史资料混乱、统计数据采集、处理等过程缺乏制约与监督等。

2.2 基本信息质量不高

医院病案首页是反映医疗实际工作的记录,其信息量大,在医院病案信息中处于最核心的部分,在医院统计管理中占重要地位。目前多数医院病案首页数据的采集,由过去统计人员进行数据录入、核查、改错和汇总运行的工作模式,改为利用网络挂号、住院登记、核算室和病案室联为一体,数据采集按流程分步完成。由于病案首页数据来源各采集点,在上述信息采集过程中,因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及责任心不强,经常出现病案首页基本信息漏填、错填。

此外,部分医师缺乏责任心,病历书写马虎,有时为了方便省事,甚至复制病历,导致病历记录不全、病历记录与事实不符、病历医学用语不规范。

2.3 数据标准化程度不高,数据适用性不强。

当前多数医院的医疗数据质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亟待提高。有些医院随意变更医疗统计指标,难以保证整个体系的完整和数据的衔接,由于医疗统计方法、指标含义、口径上不统一、不明确,难以实现数据在时间上的可比性,甚至产生错误信息。此外,对统计信息缺乏源头控制,导致各种统计数据准确性无法确保,使统计信息的适用性大大降低,甚至产生误差较大的信息,误导决策。

3 影响医院统计数据质量的原因分析

3.1 人员因素

信息化发展无论多么先进、都离不开人的操作。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医院管理由原来的分散式粗放管理向集中细化管理转变,医院统计信息点多面广,任何站点数据录入错误,都将直接影响统计质量。因此,各级医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保证统计质量的关键。

当前部分医院对医院卫生统计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上医院统计人员多数采取长期兼管的模式,统计人员配备严重不足;有些医院虽有一定数量的统计人员,但由于统计队伍的知识结构不理想,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现有统计人员也缺乏必要的、系统的统计理论知识、医疗知识学习和培训。就部队医院而言,统计人员很多是从医、技、护改行而来的,甚至是合同工,既未受过专业培训,也缺乏应有的医学知识,这必然对统计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错填、漏填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原始数据缺乏准确性、真实性,最终影响到医院整体统计数据的质量。

3.2 环节因素

医院的统计系统环节众多,从门诊环节的挂号、就诊、检查到住院阶段的办理入院、诊断、治疗、治愈出院,任一环节出错,都将影响统计质量。另外,医院统计资料分散,统计室只能收集病案资料、医疗工作量等部分资料,统计资料不能集中,对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影响较大。因此,抓好各环节统计信息的管理是提高统计质量的关键。

3.3 应用因素

医院统计的最终目的是综合运用有关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医院信息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资源的共享。部分医院由于缺少临床信息系统、决策和管理的支持系统,统计信息无法满足医院管理的需要,信息系统整体功能难以发挥,从而对深层次提高医院统计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4 统计数据质量的控制

4.1 实施全员参与、全流程的数据质量控制

医院统计数据质量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部流程,涉及诸多环节和人员。统计数据质量的提升,必须依靠全流程参与人员的密切协作,仅靠统计部门少数人是难以实现。

医院应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实行全员质量控制,建立各部门、各岗位各司其职,分工协作,逐级管理、相互监督的管理机制,只有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层层把关,才能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

4.2 突出重点,确保源头数据准确

一是抓好病案首页填写质量。病案首页是医疗统计最基本、最关键的源头信息。二是提高数据录入的准确性。统计人员要及时跟踪、指导、监督,及早发现并解决问题。三是把好数据审核复核关。统计人员要加强对统计数据核查,参与医院信息系统管理,有效监控数据质量。

4.3 建立建全岗位责任制,加强统计工作的检查监督

客观性、真实性是医院医疗统计数据的两个特征。医院应针对现有统计数据质量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对违章违规人员要认真查处,责任到人,才能避免医疗统计数据遭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确保数据的客观真实。

医院应成立专门的统计数据质控小组,利用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核查软件,对各采集点的数据及时进行核查,发现问题及时督导纠正,并对统计数据质量进行定期分析和通报。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统计数据质量奖惩制度,通过严格考评,把病案质量、统计数据质量与员工的奖金、晋升以及评先挂钩,做到奖罚分明,不断强化体全体人员的责任感和质量意识。

统计数据质控人员更应尽职尽责,坚守质量标准,积极协助各科室共同把好质量关。在具体工作中要将质量控制关口前移,对不达标的坚决不予放行,认真督促相关责任人员及时整改,共同促进医院统计数据管理质量的提升。

4.4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职业素养

统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统计工作,确保在统计工作对人、财、物的支持和投入,做好统计人才的培养和专业化统计队伍的建设。

医院可在抓好现有在职人员学习培训的同时,采取选派事业心责任感强的年轻员工外出 (学校、大医院)进修培养,依托社会引进专业人才等措施,不断充实和壮大统计队伍。

医院要根据实际需求,建立和完善不同层级的岗位培训制度,做好新入院员工的上岗前集中培训,以及现有医务人员上岗后的继续培训。进一步加大对统计人员的系统性培训,对各部门统计岗位实施针对性的培训,采取外聘专家授课,到先进医院学习,系统内进修、交流等渠道,不断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同时,应着重加强对全体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如实记录、真实反映每一个统计数据。

猜你喜欢

统计人员统计数据病案
创新视角下统计数据的提取与使用
基于二维码的病案示踪系统开发与应用
国际统计数据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试论如何提高财政局统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试论病案管理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
试分析街道基层统计工作的存在问题和对策
统计数据
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始于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新病案首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