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普通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行为研究*
2014-07-09聂秀荣
聂秀荣
(闽南理工学院体育系 福建石狮 362700)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各高校竞相扩招,对教师的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对于高校教师来说,面临着学生招生、就业指导、日常教学工作、学生活动组织等重任,要求教师只有身心健康,才能够胜任日益复杂的工作。根据北京高校教师身心健康调查课题组2012年对全国14个地区的168所学校2 300名教师进行的健康调查相关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超过50%的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健康或者亚健康的问题。笔者以福建省普通高校为例,对4所普通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行为进行研究,旨在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笔者选择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大学等4所高校的教师为调查样本。共发放问卷204份,回收200份,回收率98%,有效率100%。被调查教师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被调查教师基本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按照社会调查统计学研究方法,设计了“福建省普通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行为调查问卷”,对204位教师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主要包括:教师参与体育锻炼动机、阻碍因素、体育锻炼效果的满意程度、体育锻炼环境、活动组织、运动项目等方面。
1.2.2 文献资料法 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福建省普通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笔者通过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查阅了近年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库和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库的有关文献资料,收集和阅读有关学术著作和国内外文献资料50多篇,通过互联网浏览各高校和体育协会、俱乐部的网站,了解最新的理论和实践动态。通过广泛的查阅资料,为论文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参考数据来源,通过进一步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总结,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3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调查问卷数据和访谈所得资料与信息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进行了变量描述和信度检验。利用SPSS19.0和EXCEL2003软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归纳。
2 结果
2.1 体育锻炼动机
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教师参与体育锻炼动机调查统计表
从表2可以看出,选项最多的是72%的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娱乐休闲,选项最低的是选择参加比赛。除这两者之外,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利是增强体质、调节情绪、缓解压力、社会交往、治疗疾病、发展个性、了解信息、掌握技能。由此可见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2.2 体育锻炼阻碍因素
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阻碍因素详见表3。
表3 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阻碍因素调查统计表
从表3可以看出,由于“工作忙”是教师无法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在笔者所做的调查中,许多教师表现出当前工作压力较大,有的教师要教几个班的课程,有的教师身兼数职,除了要常规教学外,还要负责学生的招生、心理辅导、就业等工作,同时还要穷于应付各种检查、竞赛、考试,以及各种公开课、优质课、业务培训等等。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对教师的计算机、外语等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教师还要抽空进行自我进修。教师在这种环境下感受到身心憔悴,无瑕参与体育锻炼也是再所难免。同时选择“场地不足、器材不足”的教师分别占到62%和51%,这些也是影响广大教师不能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
2.3 体育锻炼效果
教师对体育锻炼效果的满意程度情况见表4。
表4 教师对体育锻炼效果的满意程度调查统计表
在教师对体育锻炼效果的满意程度调查中可以发现,目前有19%的教师处于非常不满意、28%的教师处于不满意的状态。这是由于受到教师自身身体状况、缺少锻炼方法的指导、自身的意志力不强、认识不到位等制约,许多教师不认可自己的锻炼成果。
2.4 体育锻炼环境
教师体育锻炼环境情况见表5。
表5 教师体育锻炼环境调查统计表
从体育锻炼的环境来看,36%的教师认为当前高校的体育锻炼环境“非常差”和“较差”,只有10%的教师对高校体育锻炼的环境较为满意。主要表现为高校在为教师提供体育锻炼的平台方面做的还不够,同时对于教师体育锻炼所必须的设备、器材等方面,高校还无法充分满足教师的正常需求。
2.5 体育锻炼组织过程
教师对学校体育锻炼组织过程的满意程度见表6。
表6 教师对学校体育锻炼组织过程的满意程度调查统计表
从教师对学校体育锻炼组织过程的满意程度方面来看,47%的教师对学校体育锻炼活动的组织效果持不肯定态度,认为高校在对教师的体育锻炼活动组织的过程中不积极、不主动、热情不高,使得教师缺少体育锻炼的机会,无法创设一个浓郁的体育锻炼氛围。
2.6 体育锻炼项目
教师目前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详见表7。
表7 教师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现状调查统计表
教师希望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现状详见表8。
表8 教师希望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调查统计表
从表7和表8可以看出,当前高校的教师普遍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以健身器械和体操类为主,分别占到总比重的32%和25%,而以休闲群众类体育和户外运动排名最末,仅占5%和4%。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教师希望参与最多的体育项目依然是休闲群众类和户外运动类体育项目。当前教师的运动项目主要集中在高校的健身房和体育馆,群众性体育运动没有得到广泛的开展,使得教师这一方面的需要无法满足。
3 问题分析
3.1 一是学校和教师的认识不到位
从学校方面看,当前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教师的工作量越来越大,许多高校都把重点放在自身的发展上,将主要力量放在“看得见、摸得到”的收益上,例如扩大学生的招生规模、学生教学、实验基地、生活设施等相关内容的建设等方面,而对教师体育锻炼产生的收益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教师只是为学校服务的工具,体育锻炼项目的投资无法产生直接的收益。从教师自身方面看,由于生活压力大、工作忙、时间紧,加上自身没有树立正确的体育观,认识不到体育锻炼对自身健康的影响,从而忽视体育锻炼。还有一些教师意志力薄弱,从而无法有效的参加体育锻炼活动[1]。
3.2 二是对体育项目和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
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和场地是教师从事体育锻炼的基础,但是从当前的调查分析来看,福建省普通高校的广大教师对本校的体育锻炼环境大多不太满意,认为学校在这方面的投放明显不足,使得教师的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3.3 三是体育组织程度不高,可用项目少
学校是教师体育活动的组织者,但是当前学校在组织体育活动这方面做的明显不够。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学校或者常年不组织教师进行体育锻炼活动,或者仅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活动,一些教师虽然有体育锻炼的动机,但是缺少共同进行体育锻炼的同伴无法正常的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同时,体育锻炼仅限于本校有限的室内健身室,教师的休闲性、群众性体育运动项目开展的较少,在一定程度上教师处于“无运动项目可选”的境地,阻碍了教师体育运动的开展。
4 问题解决对策
4.1 增强对教师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4.1.1 增强高校对教师体育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
要充分的为教师进行“解压”和“松绑”,为教师的体育锻炼活动提供空间和时间。学校在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与评价”过程中,不但要对教师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还要将体育锻炼情况纳入其中,利用这种方式来引导教师进行体育锻炼,使其能够身心健康的发展。要创设出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文化,用文化的力量影响教师。高校要打造人本型的校园文化,将“以人为本”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让教师的体育锻炼活动在学校中得到“群体认同”,更好的发挥校园体育文化的导向作用,为教师的体育锻炼活动提供导向。
4.1.2 要增强教师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 韩非子在《五蠹》说过: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荀子在《天论》中说道:“养备而动时,天不能使之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可见古代贤人就提出过参与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论断。高校要进一步通过网站、广播、校园纸媒等载体,对体育活动进行传播,使广大教师认识到通过体育锻炼,使得使自身身体强健、身体中的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以及骨骼、肌肉、皮肤和毛发等组织运转顺畅,增强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要积极冲破教师自身的“角色冲突”的困扰,与学生们一起、高校同边的居民们一起,参与体育运动,更好的善待生命,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体育锻炼成为教师生活的一部分。
4.2 加强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创设良好的体育锻炼平台
当前,高校教师的体育锻炼活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锻炼的场地与设施,学校内拥有场地与器材紧缺,或者仅能够为学生服务,使得有些教师虽然有运动的动机,但是仍然无法有效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因此,学校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增强对体育设施和场地方面的投资,树立起“人力资本投资”的理念,将教师自身的健康发展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内容,看到教师的“健康收益”[3]。扩大体育场馆的规模,大力开展“户外”体育运动,添置设施和精心合理地管理体育器材,使广大教师的体育锻炼活动能够更广泛的开展下去。从实现条件来看,当前高校的后勤工作全部实现了“市场化”,笔者认为在教师的体育锻炼方面也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方面的经验,推广“市场化”,用“市场的力量”来夯实体育基础设施,推进教师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例如:与国内高校各大体育场馆、设施均缺少收益,处于“亏损经营”的境地相比。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通过高校体育的“市场化”,吸引外部投资,并通过收取会员会、月会费、租赁费,来获得收益。这样既减少了学校的资金压力,又解决了教师体育锻炼场地和设施的问题,在福建省高校也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4.3 做好体育活动的组织,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项目
高校要加强体育活动的组织,通过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锻炼项目,形成“全民体育”的氛围。一方面,当前,虽然福建省的一些普通高校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体育运动项目,但是大多仅限于“馆内运动”和“球类运动”,而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的体育锻炼更倾向于运动量小、运动时间长、体育休闲功能突出的群众性体育项目。对于高校的教师来说不可能参加激烈的竞技体育项目,只有休闲类体育项目才更具有推广性。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对于青年教师,高校可组织跑步、乒乓球、体育舞蹈等相对激烈的体育锻炼项目;对于中老年教师来说,可以选择太极拳、台球等动作舒缓的运动。男教师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可以相对突出力量和速度,而女教师则应以健美、健身为主,契合女教师的体育锻炼特点,瑜伽、美体等体育项目。另一方面,要大力组织各类教师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并与学生的体育社团、校园周边的社区相结合,大力发挥广大教师参与群众性体育运动的主体性,满足广大高校教师多元化、个性化的体育锻炼需求。可组织教师与学生体育俱乐部的比赛,使广大教师与青年学生们一起进行体育活动,感受青年人蓬勃向上、生机盎然的气息,增强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方可与高校周边的社区共同组织群众性体育项目,将校园的体育运动推广到整个社区,使教师的体育锻炼活动有更广阔的平台。
总之,健康的身体是工作的保证,对于高校教师来说,面临着学生招生、就业指导、日常教学工作、学生活动组织等重担,要求教师只有身心健康,才能够胜任日益复杂的工作。当前,高校教师在体育锻炼活动中相关需求得不到有效的满足,主要是由于学校和教师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到位、体育项目和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体育组织程度不高、可用项目少等因素造成的。在未来的发展中,只有增强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加强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创设良好的体育锻炼平台,做好体育活动的组织、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项目才能更好地满足教师的体育锻炼需求。
[1]尚保春.影响河南省高校教师亚健康的体育锻炼因素研究 [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9(10):14.
[2]田锋.重庆高校教师体育锻炼情况的分析和思考 [J].科技信息,2009,26(4):32.
[3]周静.山东省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调查研究 [J].价值工程,2010,29(3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