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数学研究的本质

2014-04-13李永胜胡艳

新课程·小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数量关系

李永胜 胡艳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数学的本质:一是数量关系,二是空间形式。数学的本质不在于概念的本身,而在于概念间的关系。

关键词:小数学的本质;数量关系;空间形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这样定义数学:“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数学的本质:一是数量关系,二是空间形式。

一、数量关系

以“加法的认识”为例,例题是这样呈现的:先拿出1个纸鹤,再拿出2个,合起来是3个纸鹤,通过上面的情境给出算式“1+2=3”。学生在入学前,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十以内加减法的口算,运算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认识加号和等号。加法是什么呢?正如情境中呈现的那样,把1个纸鹤和2个纸鹤合并起来,也就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加法表示合并的关系,也表示递增的关系。学生理解了合并关系,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数量关系中带有合并特征的,就要用加法计算;明白递增的道理,可以做更大的数的加法运算,加法就是在原有数量基础上的递增。等号的教学是特别能体现数学本质特点的,“符号两边的量相等”是等号的本质。例如,男孩有3个纸鹤,女孩也有3个纸鹤,两人纸鹤数量相等,用符号“3=3”表示,这里的等号体现了男、女生纸鹤数目“两个量的相等”,也就是说等号的呈现是基于两个量(也可以叫做事件)的比较的结果。所以我想等号的认识应该从两个量的比较切入,左边放1个纸鹤,右面放3个,让学生比较大小,1<3,怎么才能让左右两边一样多呢?把左面再添2个,两边都变成了3个,左边的“1+2”与右边的“3”数量一样多,呈现算式“1+2=3”。学生同桌之间也可以做这样的比较,两人铅笔数目不相等,先用大于或小于表示,再让学生自己想办法使两人铅笔数目相等,用等号表示出来。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不但会理解加法和等号的含义,也容易建构起“总量=一个部分量+另一个部分量”的数学模型。

二、空间形式

学生对于空间形式的理解是比较难的,因为我们很难用语言描述清楚图形内部各元素间的关系,有赖于学生大量直观经验的积累。以图形的高为例,在数学本质上,三角形的高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两条直线间的距离,长方体的高是两个平面间的距离。其实高代表的是一种关系——点到线的、线到线的、面到面的垂直关系。在三角形高的学习中,学生是有一些共性问题的:三角形位置倾斜不能准确辨认高,不能画出钝角三角形全部的高。我觉得问题的原因是学生没有从“图形关系”的角度认识高,他们对于高的理解仍然受“身高”“高度”这样的生活概念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点到直线的距离”,特别是钝角三角形的高,学生一定要把钝角的一条边看作直线的一部分,才能在其延长线是作高。

通过上面两个案例,我们可以清楚数学研究的本质。数学的本质不在于概念的本身,而是概念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确数量间、概念间的关系是最重要的,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建立和数学思维方式的形成。

(作者单位 李永胜:吉林省东丰县教师进修学校 胡艳:吉林省东丰县二龙山乡永合小学)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数量关系
幼儿一日活动中感知数量关系的指导方案
找准标准量是正确解答分数(百分数) 三种类型应用题的关键
浅论数形结合思想及其应用
丰富过程教学,放大策略的价值和意义
一年级数量关系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数形结合
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的技巧
基于能力培养的数学问题意识探究
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