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传导测定对特发性面瘫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2014-04-13张俊牛国忠

浙江医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肌电图波幅特发性

张俊 牛国忠

神经传导测定对特发性面瘫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张俊 牛国忠

特发性面瘫,即贝尔麻痹,是周围型面神经麻痹中最常见的类型。一般认为,特发性面瘫是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内段水肿和受压缺血的恶性循环所致[1]。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通常急性、单侧起病,症状可于数小时或1~3d内达到高峰。临床上常用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检查作为判断周围神经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早期使用神经电生理检查可帮助判断病情预后[2]。本文通过分析特发性面瘫患者的面神经运动潜伏期(latency period,Lat)和M波波幅(amplitude,Amp),并与自身健侧对比,旨在探讨其电生理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01—2013-06在我院就诊并确诊为特发性面瘫的患者39例,其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15~69岁,平均(41±7)岁;病程1~16d,平均(7± 3)d。除外由外伤、肿瘤、腮腺炎、中耳炎等引起的面神经麻痹。患者患侧表情肌瘫痪,临床表现有前额纹变浅,眼裂扩大,眼睑闭合不全或无力,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等,其中3例有同侧耳后疼痛但未发现外耳道疱疹。所有患者均为单侧起病,以自身健侧面肌为对照。

1.2 方法 患者仰卧位放松,采用英国牛津5通道肌电诱发电位仪,室温(25℃)下操作。仪器使用参数:刺激时间:0.5ms,灵敏度:2.0mV/Div,扫描速度:50mm/s,频率:1pps。用75%乙醇擦拭电极安放处皮肤以去除油脂,神经传导记录电极分别置于额肌、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处,刺激电极置于面神经出茎乳孔处,参考电极置于鼻根部。刺激强度为引出最大和稳定的负相波为准,测量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和波幅,测量时注意使两侧刺激点到记录电极间的距离相等,先测健侧,后测患侧,将两侧结果进行对比。所有患者均门诊随访3个月,观察患侧与健侧潜伏期的差异及患侧波幅的下降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患者两侧面神经运动传导功能比较 1例患者患侧无法诱发出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其余38例患者患侧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有不同程度延长,M波波幅不同程度降低。患侧运动传导潜伏期较对侧延长>0.4ms者26例,余12例患者较对侧延长均≤0.4ms。患/健侧M波波幅比值≥50%者18例,20%~50%者12例,<20%者8例。患者患侧额肌、眼轮匝肌及口轮匝肌运动传导潜伏期均明显长于健侧,而M波波幅均明显低于健侧(均P<0.05),见表1。

表1 患者两侧面神经运动传导功能比较

2.2 随访情况 临床随访3个月后,患/健侧M波波幅比值≥20%的30例患者中23例面瘫体征基本恢复,另7例较前不同程度好转。复查肌电图提示额肌运动传导潜伏期(3.51±0.48)ms,M波波幅(1.79±0.63)mV;眼轮匝肌潜伏期(2.69±0.46)ms,M波波幅(2.11±0.53)mV;口轮匝肌潜伏期(3.35±0.45)ms,M波波幅(3.32±0.74)mV,与健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

患健侧M波波幅比值<20%的8例患者仍存在不同程度面瘫表现,再行肌电图检查提示额肌运动传导潜伏期(4.01±0.52)ms,M波波幅(1.03±0.50)mV;眼轮匝肌潜伏期(3.10±0.56)ms,M波波幅(1.23±0.49)mV;口轮匝肌潜伏期(3.73±0.60)ms,M波波幅(1.52±0.74)mV,与健侧比较仍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

3 讨论

特发性面瘫的面神经早期病变为水肿和脱髓鞘,由于面神经管为骨性腔隙,容积有限,如果面神经水肿明显,可导致受压的面神经不同程度的轴索变性,这可能是部分患者恢复不良的主要原因。神经传导测定是判断面神经损伤的客观指征[3],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及M波波幅改变可作为判断特发性面瘫预后的评估指标。本组资料结果显示,特发性面瘫患者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均有延长,早期即可出现,病情越重,延长越明显,这是由于面神经水肿、脱髓鞘所致;而M波波幅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临床症状轻者降低不明显,重者波幅有明显降低,提示有轴索变性,病情恢复慢且不完全。

May等[4]研究认为,患/健侧M波波幅比<25%,面神经功能损失>75%是面神经功能是否能完全恢复的临界值。包正军等[5]报道,M波波幅的下降反映神经轴索的损害,下降>70%时表示轴索损害严重,面神经功能难以恢复。王维治[6]认为,如患/健侧诱发动作电位M波波幅比≥30%,患者可望在2个月内恢复;如波幅比为10%~30%,则患者恢复需要2~8个月,并可能出现合并症;如波幅比≤10%则需要6~12个月,患者可伴面肌痉挛及联带运动等合并症。汤晓芙[7]也认为患侧M波波幅降低>健侧的50%时,患者预后多不佳,恢复较慢;而当波幅降低<健侧的50%时患者预后相对较好。曾丹[8]研究发现,患/健侧M波波幅比<30%的患者,治疗2个月无明显效果,而患/健侧波幅比>30%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本组资料结果也证实,3个月后随访,患/健侧波幅比<20%的患者仍有不同程度面瘫体征,而波幅比≥20%的患者则恢复程度较好。

综上所述,面神经运动传导功能潜伏期及M波波幅测定能对特发性面瘫进行定性、定量诊断,同时有助于患者预后判断。但目前临床上关于面神经传导潜伏期正常值范围的相关报道差异较大,一般以与健测比较差异<4ms为正常[9]。笔者认为,各研究室应建立自己的正常值参照范围,每例患者则均应分别测定健测与患侧以作对照。

[1]卢祖能,曾庆杏,李承晏,等.实用肌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899.

[2]宋春霞.神经肌电图对特发性面瘫治疗及预后评估的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9(4):349-352.

[3]杨运波.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周围面神经炎的临床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2006,5(8):64.

[4]May M,Klein S R,Blumenthal F.Evoked electromyography and idiopathic facial paralysis[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83,91 (6):678-685.

[5]包正军,曾国华.重度神经损害的特发性面瘫42例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分析[J].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1,20(2):75-78.

[6]王维治.神经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1.

[7]汤晓芙.临床肌电图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203.

[8]曾丹.面神经炎患者面神经损伤程度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0.

[9]王燕楢,孙蔷.神经电图及其他电诊断方法在评估Bell氏麻痹预后中的作用[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1990,25(3):138-141.

2013-10-16)

(本文编辑:胥昀)

310006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肌电图室(张俊),神经内科(牛国忠)

猜你喜欢

肌电图波幅特发性
基于势流理论的内孤立波追赶数值模拟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开不同位置方形洞口波纹钢板剪力墙抗侧性能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327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分析
特发性腹痛一例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损伤功能梯度材料的波传播特性研究
关于腰骶神经根病变与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肌电图检查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