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佛山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探析
2014-04-11陈怀松罗昌印
陈怀松,罗昌印
(1.中共达州市委党校,四川 达州635000;2.达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四川 达州635000)
真佛山宗教文化景区,位于四川省达川区福善乡,占地400余亩,寺庙建筑1.5万平方米;景区整个寺庙随山造势,布局合理,规模宏大,风格殊异,是川东北地区独具特色的宗教寺庙建筑群。真佛山景区以其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享有优越的文物评定和旅游开发条件,2009年,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2011年《达州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将力争通过2-3年努力,将“賨人谷-百岛湖-真佛山”旅游线建成具有区域吸引力的精品旅游线路,深入研究和挖掘真佛山与自然山水相结合的宗教文化。[1]
一、真佛山宗教文化资源的禀赋与特色
真佛山以德化寺为主体和核心的宗教建筑布局、神灵体系、信仰义理、宗教文物及民俗活动,使得真佛山成为了具有鲜明特征的地方性宗教场所和民间信仰传统的重要载体。
(一)布局独特,结构典雅
真佛山庙群系以木、石为主的建筑结构,从山门到大雄宝殿的空间序列,布局紧凑,对称和谐,典雅精致。整个寺庙群座东朝西,建筑成梯形布列,均为四合院布局。
1.山门
采清代官式建筑做法,四重檐歇山式顶,木石结构,六柱五开间,面阔10米,通高14米,进深4米,由一道弧拱形顶石门和过厅连为一体。山门采用通柱,由6根高12米,直径0.6米的木柱承托,正四边形抱鼓石柱础,其上雕刻花纹图案,雄伟壮观。衬拱、吊柱雕刻玲珑剔透,惟妙惟肖。山门正脊鸱吻,脊中为陶烧五彩二龙抢宝,两脊端为龙头行装饰。中心匾额楷书“真佛山”,两旁书“胜景”,左右两大柱上书写“孝善本无私宏开大千觉路”、“慈悲原广被谁入不二法门”等楹联,对称协调,俊秀刚劲。
2.天王殿(玉皇殿)
系进入山门并经过厅垂带式踏道和回廊抵达的第一座殿堂。该殿面积2000平方米,殿通高25米,面阔16米,进深15米,歇山式屋顶,穿逗梁架,正脊安大吻,戗、岔脊饰仙鹤,螺旋头冲天柱,正六边形抱鼓石础柱,其上雕刻带状花纹图案。明间、次间安有格扇花窗门。
3.天子殿
殿正面为三重檐牌坊式建筑,歇山式顶,六柱五开间,穿逗梁架结构,十一架梁前后乳搭牵用五柱,采用减柱法,明间是次间的二倍,次间是稍间的二倍。正脊大吻,两端鸱吻,飞檐翘角,六合穿心格子门板,檐下泥道拱雕饰梅花图案,成为装饰斗拱。殿通高15米,面阔22米,进深15米。
4.文武殿(金刚殿)
出天子殿后门,陡直的百步梯之上即真佛山庙群最高的石殿,为德化寺的主体建筑。金刚殿外山门为砖、石、木混合结构,山门外为“外弧形”,山门内为“内弧形“,尖顶圆拱,颇有印度式建筑风格,所以山门正中匾额嵌“俨然天竺”四个大字。殿内建筑构思巧妙,各具特色。殿正立面为三重檐庑式牌楼建筑,梁架结构为抬梁、穿逗互用。面阔22米,通高三层14米,进深12米。寺内有大小七个四合院天井,地面均用石板铺砌,平整严实。
5.大雄宝殿
为德化寺正殿,其左、右两侧为观音殿和新佛殿。正殿正立面为牌楼式建筑,三重檐歇山式,抬梁式和穿逗式梁架互用。前檐作望柱,正脊鸱吻,檐角高翘,檐下施装饰拱,雀替、吊柱镂空木雕。匾额楷书“大雄宝殿”悬于大雄殿正梁。殿内左后方有一殿,内供两座18层佛祖宝塔,一高一矮,高者为蒋佛爷之衣冠塚,矮者为蒋佛爷之得意弟子之墓,属较为规范的“密檐式实心塔”。
(二)“青云”立派,三教同宗
在传道过程中,德化对佛教教义结合自身经历作了改造,创设“忠孝善”方便法门,并编撰体现该派宗教信仰的教义经典,在修持仪轨、组织体制和传承体系方面形成颇具地方特色的宗教派别——“青云派”佛教。
1.“青云”佛教的创立及组织体系
清道光初年开山祖师德化在真佛山弘法传道时,便顺应唐宋以降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大趋势,在释门中自开“忠孝善”法门,自称禅宗“青云派”,要求住寺僧人着兰色衣、袜,不烧戒疤。随着影响的逐步扩大,真佛山德化寺传人及徒众尊奉德化和尚为开山祖师,尊崇真佛山为祖庭,建立较为完备的组织体系。
2.“三教至善”的教义典籍
真佛山“青云”派佛教在教义思想上,延续了中国传统儒道文化的孝善忠义观念,且与禅宗“不立文字,明心见性”的教义旨趣一脉相承,将修佛悟道的根据内化为心性与万物的无边圆融,同时也契合了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文化对世俗血缘亲情的主张,具有宗教的出世性与伦理的入世性兼具的双重特征。真佛山“青云派”僧众还结合自身实际,创制了颇具特色的经典,主要有《六十真言》、《西衲经》、《佛说慈悲经》等三部。三部经典全部用浅显韵语写成,主要以佛教信仰和神话渲染的方式,记述“青云派”佛教创教经过,宣扬孝善思想。
3.儒释道同奉的神灵信仰
真佛山德化寺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佛教寺庙,佛道两教的主体地位均不突出,各殿所供神灵儒释道杂糅,《佛说慈悲经》中最后一句“儒释道德众像多,普同供养都落坐”具体体现了三教同奉的特点。玉皇殿匾额所明确题写的“三教宗师”揭示了真佛山德化寺在神灵供奉上以儒家宗法信仰和孝善观念为核心,糅合佛道两教神灵形象,并将世俗人物神化的民俗信仰格局。如: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但大殿两侧四大天王护法却是佛教寺庙供奉的护法神;文武殿供奉的文神文昌帝君、武圣关圣帝君本是道教供奉的神祇,但两侧的护法神又是佛教的八大金刚。
(三)文物众多,技艺超绝
真佛山宗教文化资源集中了各种鉴赏品味、朝拜体验式的文物实体,包括雕塑神像、楹联匾额及书画题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高超的工艺水平。
1.雕刻棉塑
德化寺各个殿堂的墙壁和梁柱都有雕刻和棉塑,题材多为花鸟及人物,雕塑艺术及技巧均属上乘。天子殿殿门外墙壁和德化寺山门墙壁,全系棉塑的各种故事人物,其造型艺术和制作工艺均属一流。真佛山德化寺各殿堂共有塑像1000余尊。玉皇殿后面戏楼戏台底部大梁饰七组戏剧人物的木雕形象,天王殿内有大小神像300余尊。
2.楹联壁画
真佛山德化寺楹联集中记载和反映了“青云派”佛教的创教背景、孝善宗旨和信仰文化,内容涉及伦理、宗教、戒律、历史和建筑布局,对仗工整,格调高雅,立意深远,具有较高的文学和书法价值。德化寺共有壁雕、壁画250多幅,除60余幅系花鸟禽兽等妆饰画外,其他190幅系叙事与哲理雕画,内容多为宗教故事、神话故事、妖魔鬼怪故事,民间故事等。
3.艺术文存
真佛山德化寺是享誉遐迩的风景丛林和名山古刹,许多名流高士,达官显宦,到此观景揽胜后多会言志舒怀,情寄翰墨,留下了大量诗词、对联等题咏。德化寺共保存有名人字画100余幅,《勤羽图》、《麻姑》、《绝顶一茅》、《丹顶独立处,秋色满丛林》、《瓶无春秋花自丰,心无尘埃四季香》、《峨嵋金顶图》、《个个留情趣,竿竿见节操》、《万级云梯入丛莽,千寻古柏护肃岩》、《翠羽宿荷》、《百福篆字图》等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书画珍品。
二、真佛山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
真佛山拥有独特而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但在实际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却因寺庙管理人员和政府职能部门认知偏差、部门利益冲突、管理混乱及开发眼光浅近,再加上客观自然风化和侵蚀造成的损坏,使得真佛山宗教文化资源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旅游经营效果差。
(一)宗教性质归属模糊,认知偏差
真佛山德化寺自1985年恢复宗教活动,重新对外开放以来,一直被认定为佛教场所,但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却发现真佛山的“青云派”佛教场所性质不具备严格的实证支撑。德化祖师的修行创教、收徒立派以及行为仪轨的改革与正统佛教并无明确的渊源关系,其宗教场所的殿堂布局、供奉神像(甚至将俗人神化,同列供奉)以及“忠孝善”的三教同宗教义与汉地近现代规范的禅宗寺庙建筑布局及供奉佛像的差异可谓本质性的冲突。[2]此种局面造成了三方面的困境:第一,教义主题模糊,无论是“三教合一”还是“孝善文化”均未能客观准确反映真佛山德化寺的佛教属性。第二,因主题提炼的模糊和宽泛,造成了真佛山寺庙和政府在文化宣传和旅游开发方面的决策混乱。第三,使得真佛山寺庙对自身宗教文化资源利用及开发路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短视性。
笔者倾向于认为真佛山寺庙群系在中国传统儒家宗法伦理和孝善思想传统背景下,糅合佛道两教教理教义、神灵信仰及修行方式、制度仪轨出于家族凝聚和宗法祭祀的需要而创设的民间宗教场所。[3]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其组织势力逐渐扩大,并有意识向主体佛教身份附会,但信仰庞杂、建筑特异、宗教活动浅俗的特点清晰可辨。具体情况有待另加详细探讨。①
(二)部门利益冲突严重,商业化趋势明显
现今真佛山景区管理分为两个系统:真佛山风景名胜区(包括所有景点)属“真佛山管委会”的范围,隶属于达县(现达川区)建设委员会。德化寺,即寺庙围墙以内,由达县(现达川区)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务局管理。其他与真佛山景区行政管理相关的部门还包括文化、文物、园林等部门,各部门之间缺少积极的横向联系,因部门的现实利益牵扯和冲突,使真佛山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宏观规划和整体开发。真佛山风景区为争取门票收取权或扩大分成比例,对真佛山德化寺的主体地位未有足够的尊重,致使矛盾不断,损失日重,主要表现在旅游商品销售及饭店的管理没有秩序,真佛山景区与寺庙抢占市场资源;商家素质不高,大大影响景区形象;更为严重的是景区与寺庙就门票收入分成的纠纷。
(三)文化层次低,开发项目单一,知名度不高
主要表现为:第一,宗教文化内涵挖据与整理力度不够。真佛山宗教文化研究方面的诸多问题如宗教性质归属、创寺历史、建筑格局及地方宗教特色、雕塑内涵、楹联艺术、民俗流变等长期未引起重视,相对完备的《真佛山志》自2009年开始编撰,至今未见定稿面世。第二,宗教仪式、宗教节日活动等传统庙会文化元素利用不充分。对游客多元化的现代旅游需求关注不够,以文化内涵和品位吸引游客的互动式、体验式项目的开发远远不足。第三,因利益驱动和部门分割管理,依托真佛山德化寺宗教影响力,将“三教合一”进行机械和功利化的理解,达川区有关部门在真佛山后山兴建了体现道家文化的问道苑和体现儒家文化的访儒阁,强行附会“三教合一”的建筑与信仰布局,因缺乏历史渊源和宗教气氛及相关的旅游辅助设施,粗制滥造,以假乱真,二者不仅对游客的吸引力微乎其微,更让人感觉不伦不类,混淆视听,有碍观瞻,浅陋庸俗,有损真佛山文化景区的整体形象。
(四)文物保护力度严重不足,人为破坏较大
真佛山寺庙壁雕、棉塑、石碑、建筑等文物属不可复制再生的历史文资源,但因保护资金不到位、疏于管理,这些遗迹在细部受了比较严重的损伤。表现为:第一,文物保护资金投入不足。自2007年10月以来,达县旅游部门编制了金色宗教文化游——真佛山风景区和石桥古镇红色旅游景区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斥资6000余万元,精心打造两个景区。2009年4月,达州市第二届旅游产业发展推进大会在真佛山景区举行期间,为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改善景区形象,仅拨出不到6万元的资金用于文物维护,相关资金投入微乎其微。第二,缺乏专业的维护手段。达县旅游部门对真佛山寺庙文物的维护仅聘用了本地游散农民工,因缺乏资质、责任意识淡漠,使用材料和操作严重失误,造成了多个殿堂木雕、楹联细部受损,色泽晦暗,字迹模糊、墙体侵蚀蜕皮。第三,文物日常维护工作不规范。文物内容、数量、级别、年代及维护要求尚未进行普查性的登记整理,大量的棉塑、木雕等长期裸露于自然空间,任其遭受虫蚀和自然风化。
三、真佛山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策略与建议
真佛山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涉及宗教文化与旅游运作两方面,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应树立“深入挖掘自身宗教文化资源特色,充分展示独特宗教人文景观,注重参访旅游者的宗教体验和心理感受,引导优秀宗教文化与旅游活动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共赢,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深入挖拙真佛山民俗宗教信仰文化,提高展示水平
真佛山宗教文化旅游开发应特别注意深入整理、分析和突出自身作为民间宗教场所的独特性,转变宣传主题,并将其宗教文化资源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展示。第一,搜集遗散文献,开展宗教文化研究和交流。组织各种力量扩大真佛山寺庙自编典籍及寺藏文书的搜集渠道;编撰出版真佛山德化寺“三教同宗”现象、“孝善文化”及其演变发展的理论专著,举办学术研讨交流活动。第二,建立真佛山宗教文化资源展览馆和民间宗教博物馆。积极修建以真佛山德化寺棉塑微雕、建筑布局等物质实体及“忠孝善”信仰义理及民俗活动为主体的展览设施,将部分真佛山宗教文物输送至达州市博物馆展览。第三,更换宗教文化主题、牌坊对联及徽标。笔者认为“三教合一”与“孝善文化”的宗教文化主题均未能准确概括真佛山宗教文化特色,文字表述形式也不利于拓展真佛山宗教文化宣传空间,我们尝试提出“三教同宗,忠孝至善”,以供参考。真佛山半山牌坊对联“果有因因有果种什因得什果,心即佛佛即心欲求佛先求心”,所在多见,平淡无奇,新意全无。即便尚未面世的《真佛山志》所收尹祖健所撰写的对联“可聆古刹鸣钟林海掀涛望佛顶礼幽韵每引出尘想,但见奇峰耸翠波光映绿选胜登临风物长宜次第游”,用于此处也胜于前联。
(二)突破传统宗教文化旅游模式,增强旅游产品丰富性
现代宗教旅游在传统宗教旅游宗教朝圣、宗教传播、宗教参学及宗教观光、庙会旅游、民俗旅游等旅游模式的基础上已逐渐转变为宗教体验游、宗教生态游、宗教休闲游等旅游模式。[4]真佛山宗教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应从多层次、高品位、本土化,参与性、体验性的市场定位出发,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游览目的的游客设计不同的旅游主题,加强和完善原有宗教建筑、文物、塑像、字画等静态性的物质环境及设施,在保持原有旅游特色的基础上,整合各种资源,开发多种类型的宗教文化旅游项目,重点提升旅游品质。
(三)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构建科学有效的保护修缮体系
宗教文化遗迹和文物保护修缮是真佛山宗教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第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增强政府责任感,将保护真佛山宗教文化遗产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保护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制定和严格执行保护条例和保护规划。第二,寺庙景区协同保护。真佛山德化寺和整个景区应当提高文物保护的责任意识,加大对真佛山寺庙建筑和文物本体修缮的监管,坚决制止修缮过程中对宗教文物的任意改动和破坏。第三,多渠道争取宗教文物保护费用,申请进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5]积极争取国家文物保护经费和地方财政资金的投入,充分利用宗教的影响力,多方筹集民间资金,采取捐资、集资和募捐的办法,鼓励各种社会资金修缮保护宗教文物。
(四)扩大宣传范围,完善营销推广手段
在流动性增强和竞争加剧的现代旅游社会背景下,真佛山景区只有准确定位自身特色宗教文化,并通过各种宣传和营销手段争取客源、扩大市场、提高声誉,才能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第一,以其信仰文化和历史事迹为题材,举办相应的地方性宗教旅游文化和节事活动,将真佛山观音庙会文化发展为独具特色的“孝善”文化艺术节,集经贸、旅游、宗教、文艺于一体。第二,利用现代科技宣传媒介,制作特色宗教文化纪念品。着力从体现真佛山宗教文化旅游景点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入手,出版介绍真佛山宗教文化的宣传册或书籍,并向市内外代理饭店、旅行社赠送,扩大品牌认知空间。第三,降低门票价格,提高文化宣传的实效性。建议将真佛山景区门票控制在25元以下,以稳定当地客源,争取外地游客的回访率;采取文化研讨、社会征集、参观考察的方式提炼出既醒目大方又准确恰当的真佛山宗教文化宣传标语,设计制作具有强烈视觉印象和人文内涵的景区徽标。
注释:
①行文过程中为考虑到真佛山景区现行的佛教场所性质及政府宗教事务管理习惯,一般称其为寺庙,沿用佛教文化的通俗说法,在概念上与民间宗教或民俗信仰未作严格区分。
[1]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达州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N].达州日报,2011-12-10(01).
[2]白化文.汉化佛教与佛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31-112.
[3]金 泽,邱永辉.中国宗教报告(2009-2012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47.
[4]孙浩然.云南宗教文化旅游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8.
[5]马幸辛.达县真佛山庙群[J].四川文物,1993(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