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研组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4-04-10黄喜娟

考试周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黄喜娟

摘 要: 本文立足于学校的教研现实,对建设现状着手调查,并生发思考。从调查目的、调查内容问卷分析、调查结论、采取的措施等四大方面有条不紊地展开论述,以此有序提高初中数学教研组实效,营造校本教研氛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研组 建设现状 调查分析

一、调查目的

数学教研组是数学教师合作从事教学研究的学习型组织,也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全面完成数学学科教学任务和提高数学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为充分了解我镇三所初中数学教研组活动的现实状况,特设计了一份“教研组活动情况问卷调查表”,旨在总结各校开展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问卷内容分析

说明:问卷的对象为三所初中数学教师,本次共下发“教研组活动情况问卷调查表”(以下简称“问卷”)共30张,收到有效问卷30张,回收率为100%。以下是对本问卷各项内容的统计与分析。

1.您愿意参与学校的教研组活动吗?

我们欣喜地看到,有76.6%的教师愿意参与学校的教研组活动。这说明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寻求专业发展的意愿是比较强烈的。也有19.9%的教师“不愿意”或“非常不愿意”参与教研组活动,这可能与教研组本身活动意义不大有关,也可能这部分教师研修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加强教师树立自身发展意识培养当务之急,提高教研实效性也是今后教研组开展活动首先予以考虑的。

2.您所参在的教研组活动,主要侧重于以下哪种方式?

从这个表格,选择“听评课,集体研讨”活动的占72.4%,可以明显地看出教研活动形式单一,但可以肯定的是教研组活动也能立足课堂教学开展活动,也有10.3%的教师认为教研组活动只是“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完成领导交办任务”,这样务必使教师主动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反而使教研组活动流于形式。

3.你认为当前学校教研组活动中的突出问题是?(可多选)

可以看出,教研组活动中突出的问题集中在“布置任务多,深入研究少”、“活动形式单一,内容简单重复”、“集体参与少,个体展示多”等方面,并且也有17.2%的教师认为活动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和活动主题。联系上面的数据,可见教研形式中“听评课,集体研讨”也只是为每个教师完成任务而逼上梁山,应付形式开展活动。

4.在教研组活动中,您觉得自己比较经常或擅长做的是?(可多选)

这个表格告诉我们,在教研组活动中只是扮演“倾听者”角色的教师居多占50%,教师主动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很多日常教学中教学困惑也没有在教研组活动中得以解决,导致他们认为参不参加教研组活动都无所谓,反正对自己的教学起不了作用。只有26.6%的教师愿意表达自己的经验和不足,寻求解决。可惜只有6.6%的教师敢于质疑别人的经验和做法,这说明教研组活动中教师思维的碰撞机会少之又少。

5.您觉得有效的教研活动方式是哪些?(可多选)

选择“跨校联合式”教研方式的教师占了34.5%,寻求联合教研方式,值得教师期待。也有教师选择“主题沙龙式”、“课堂滚雪球式”,喜欢这些新颖的教研方式,他们觉得这些教研方式可能给教研组活动带来生机活力。

三、调查结论

1.形式单一,参与面小。

每次教研,老师参与积极性低,参与面小。目前学校的教研活动的模式主要是:学期初任务布置——中间的听课评课——期中考试工作——考后情况分析——中间的听课评课——期末考试工作——总结。教研活动模式太程序化,缺乏新意和创造,教师感觉枯燥乏味。

2.被动接受,缺少思考。

听课听讲座完毕,教师点评泛泛而谈、空洞乏理,或“你好、他好、大家好”。缺少真正意义上的讨论和交流,教师的学科教学观点得不到很好的碰撞、整理和提升,这样的教研活动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没有多大帮助。

3.研究内容孤立,缺少系列化。

“浅尝辄止”式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造成“一次性的消费”,使教师得到的专业知识不仅浅显,而且零碎,对专业化成长不利。

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教研组建设是完成行政指令的过程,研究主题没有遵循“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原则,所以老师认为教研活动是负担,收效不大,热情不高,疲于应付;二是教师课堂教学重在完成备、教、辅、改、考等教学环节,所以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本习题集就是教学的全部家当,而搞教学研究是事倍功半,也没有研究欲望。很少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

因此,只有提高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才能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积极性,引领教师主动参与教研组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采取的措施

1.以制度为保障,强化教研组的基本功能。

团队精神的形成,任务的完成都取决于团队的合作,取决于良好制度的建立、导向与评价。教研组需要依靠一些规则与准则,目的是约束和规范教师个人和教师群体的行为,保证研修活动正常而有效展开,并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根据学校特点和教师实际,我校针对教研组建设的制度有:教研组长工作职责;教研活动流程细则;教师备—上—听—评课要求;备课组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学科教学质量考评制度;师徒结对制度;组内教师优质课评比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有效地保证了数学教研活动的规范开展。但是,仅有制度是不够的,良好的制度只有落到实处才有成效。我校行政中有专人负责检查、指导、跟踪数学教研组活动,保证了教研活动的切实开展;由教研组长每次活动从定主题到活动后反思,从通知到召集到资料收集,事无巨细,亲历亲为,努力调动教师教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研活动做到定时、定点、定内容、定形式、定主题,确保活动的落实,提高活动的质量,每次活动应有记录、有小结,大型活动应有视频录像等,不断积累教研组建设的有关资料,使教研活动更规范化、科学化。endprint

摘 要: 本文立足于学校的教研现实,对建设现状着手调查,并生发思考。从调查目的、调查内容问卷分析、调查结论、采取的措施等四大方面有条不紊地展开论述,以此有序提高初中数学教研组实效,营造校本教研氛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研组 建设现状 调查分析

一、调查目的

数学教研组是数学教师合作从事教学研究的学习型组织,也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全面完成数学学科教学任务和提高数学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为充分了解我镇三所初中数学教研组活动的现实状况,特设计了一份“教研组活动情况问卷调查表”,旨在总结各校开展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问卷内容分析

说明:问卷的对象为三所初中数学教师,本次共下发“教研组活动情况问卷调查表”(以下简称“问卷”)共30张,收到有效问卷30张,回收率为100%。以下是对本问卷各项内容的统计与分析。

1.您愿意参与学校的教研组活动吗?

我们欣喜地看到,有76.6%的教师愿意参与学校的教研组活动。这说明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寻求专业发展的意愿是比较强烈的。也有19.9%的教师“不愿意”或“非常不愿意”参与教研组活动,这可能与教研组本身活动意义不大有关,也可能这部分教师研修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加强教师树立自身发展意识培养当务之急,提高教研实效性也是今后教研组开展活动首先予以考虑的。

2.您所参在的教研组活动,主要侧重于以下哪种方式?

从这个表格,选择“听评课,集体研讨”活动的占72.4%,可以明显地看出教研活动形式单一,但可以肯定的是教研组活动也能立足课堂教学开展活动,也有10.3%的教师认为教研组活动只是“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完成领导交办任务”,这样务必使教师主动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反而使教研组活动流于形式。

3.你认为当前学校教研组活动中的突出问题是?(可多选)

可以看出,教研组活动中突出的问题集中在“布置任务多,深入研究少”、“活动形式单一,内容简单重复”、“集体参与少,个体展示多”等方面,并且也有17.2%的教师认为活动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和活动主题。联系上面的数据,可见教研形式中“听评课,集体研讨”也只是为每个教师完成任务而逼上梁山,应付形式开展活动。

4.在教研组活动中,您觉得自己比较经常或擅长做的是?(可多选)

这个表格告诉我们,在教研组活动中只是扮演“倾听者”角色的教师居多占50%,教师主动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很多日常教学中教学困惑也没有在教研组活动中得以解决,导致他们认为参不参加教研组活动都无所谓,反正对自己的教学起不了作用。只有26.6%的教师愿意表达自己的经验和不足,寻求解决。可惜只有6.6%的教师敢于质疑别人的经验和做法,这说明教研组活动中教师思维的碰撞机会少之又少。

5.您觉得有效的教研活动方式是哪些?(可多选)

选择“跨校联合式”教研方式的教师占了34.5%,寻求联合教研方式,值得教师期待。也有教师选择“主题沙龙式”、“课堂滚雪球式”,喜欢这些新颖的教研方式,他们觉得这些教研方式可能给教研组活动带来生机活力。

三、调查结论

1.形式单一,参与面小。

每次教研,老师参与积极性低,参与面小。目前学校的教研活动的模式主要是:学期初任务布置——中间的听课评课——期中考试工作——考后情况分析——中间的听课评课——期末考试工作——总结。教研活动模式太程序化,缺乏新意和创造,教师感觉枯燥乏味。

2.被动接受,缺少思考。

听课听讲座完毕,教师点评泛泛而谈、空洞乏理,或“你好、他好、大家好”。缺少真正意义上的讨论和交流,教师的学科教学观点得不到很好的碰撞、整理和提升,这样的教研活动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没有多大帮助。

3.研究内容孤立,缺少系列化。

“浅尝辄止”式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造成“一次性的消费”,使教师得到的专业知识不仅浅显,而且零碎,对专业化成长不利。

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教研组建设是完成行政指令的过程,研究主题没有遵循“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原则,所以老师认为教研活动是负担,收效不大,热情不高,疲于应付;二是教师课堂教学重在完成备、教、辅、改、考等教学环节,所以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本习题集就是教学的全部家当,而搞教学研究是事倍功半,也没有研究欲望。很少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

因此,只有提高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才能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积极性,引领教师主动参与教研组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采取的措施

1.以制度为保障,强化教研组的基本功能。

团队精神的形成,任务的完成都取决于团队的合作,取决于良好制度的建立、导向与评价。教研组需要依靠一些规则与准则,目的是约束和规范教师个人和教师群体的行为,保证研修活动正常而有效展开,并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根据学校特点和教师实际,我校针对教研组建设的制度有:教研组长工作职责;教研活动流程细则;教师备—上—听—评课要求;备课组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学科教学质量考评制度;师徒结对制度;组内教师优质课评比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有效地保证了数学教研活动的规范开展。但是,仅有制度是不够的,良好的制度只有落到实处才有成效。我校行政中有专人负责检查、指导、跟踪数学教研组活动,保证了教研活动的切实开展;由教研组长每次活动从定主题到活动后反思,从通知到召集到资料收集,事无巨细,亲历亲为,努力调动教师教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研活动做到定时、定点、定内容、定形式、定主题,确保活动的落实,提高活动的质量,每次活动应有记录、有小结,大型活动应有视频录像等,不断积累教研组建设的有关资料,使教研活动更规范化、科学化。endprint

摘 要: 本文立足于学校的教研现实,对建设现状着手调查,并生发思考。从调查目的、调查内容问卷分析、调查结论、采取的措施等四大方面有条不紊地展开论述,以此有序提高初中数学教研组实效,营造校本教研氛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研组 建设现状 调查分析

一、调查目的

数学教研组是数学教师合作从事教学研究的学习型组织,也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全面完成数学学科教学任务和提高数学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为充分了解我镇三所初中数学教研组活动的现实状况,特设计了一份“教研组活动情况问卷调查表”,旨在总结各校开展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问卷内容分析

说明:问卷的对象为三所初中数学教师,本次共下发“教研组活动情况问卷调查表”(以下简称“问卷”)共30张,收到有效问卷30张,回收率为100%。以下是对本问卷各项内容的统计与分析。

1.您愿意参与学校的教研组活动吗?

我们欣喜地看到,有76.6%的教师愿意参与学校的教研组活动。这说明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寻求专业发展的意愿是比较强烈的。也有19.9%的教师“不愿意”或“非常不愿意”参与教研组活动,这可能与教研组本身活动意义不大有关,也可能这部分教师研修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加强教师树立自身发展意识培养当务之急,提高教研实效性也是今后教研组开展活动首先予以考虑的。

2.您所参在的教研组活动,主要侧重于以下哪种方式?

从这个表格,选择“听评课,集体研讨”活动的占72.4%,可以明显地看出教研活动形式单一,但可以肯定的是教研组活动也能立足课堂教学开展活动,也有10.3%的教师认为教研组活动只是“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完成领导交办任务”,这样务必使教师主动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反而使教研组活动流于形式。

3.你认为当前学校教研组活动中的突出问题是?(可多选)

可以看出,教研组活动中突出的问题集中在“布置任务多,深入研究少”、“活动形式单一,内容简单重复”、“集体参与少,个体展示多”等方面,并且也有17.2%的教师认为活动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和活动主题。联系上面的数据,可见教研形式中“听评课,集体研讨”也只是为每个教师完成任务而逼上梁山,应付形式开展活动。

4.在教研组活动中,您觉得自己比较经常或擅长做的是?(可多选)

这个表格告诉我们,在教研组活动中只是扮演“倾听者”角色的教师居多占50%,教师主动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很多日常教学中教学困惑也没有在教研组活动中得以解决,导致他们认为参不参加教研组活动都无所谓,反正对自己的教学起不了作用。只有26.6%的教师愿意表达自己的经验和不足,寻求解决。可惜只有6.6%的教师敢于质疑别人的经验和做法,这说明教研组活动中教师思维的碰撞机会少之又少。

5.您觉得有效的教研活动方式是哪些?(可多选)

选择“跨校联合式”教研方式的教师占了34.5%,寻求联合教研方式,值得教师期待。也有教师选择“主题沙龙式”、“课堂滚雪球式”,喜欢这些新颖的教研方式,他们觉得这些教研方式可能给教研组活动带来生机活力。

三、调查结论

1.形式单一,参与面小。

每次教研,老师参与积极性低,参与面小。目前学校的教研活动的模式主要是:学期初任务布置——中间的听课评课——期中考试工作——考后情况分析——中间的听课评课——期末考试工作——总结。教研活动模式太程序化,缺乏新意和创造,教师感觉枯燥乏味。

2.被动接受,缺少思考。

听课听讲座完毕,教师点评泛泛而谈、空洞乏理,或“你好、他好、大家好”。缺少真正意义上的讨论和交流,教师的学科教学观点得不到很好的碰撞、整理和提升,这样的教研活动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没有多大帮助。

3.研究内容孤立,缺少系列化。

“浅尝辄止”式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造成“一次性的消费”,使教师得到的专业知识不仅浅显,而且零碎,对专业化成长不利。

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教研组建设是完成行政指令的过程,研究主题没有遵循“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原则,所以老师认为教研活动是负担,收效不大,热情不高,疲于应付;二是教师课堂教学重在完成备、教、辅、改、考等教学环节,所以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本习题集就是教学的全部家当,而搞教学研究是事倍功半,也没有研究欲望。很少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

因此,只有提高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才能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积极性,引领教师主动参与教研组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采取的措施

1.以制度为保障,强化教研组的基本功能。

团队精神的形成,任务的完成都取决于团队的合作,取决于良好制度的建立、导向与评价。教研组需要依靠一些规则与准则,目的是约束和规范教师个人和教师群体的行为,保证研修活动正常而有效展开,并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根据学校特点和教师实际,我校针对教研组建设的制度有:教研组长工作职责;教研活动流程细则;教师备—上—听—评课要求;备课组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学科教学质量考评制度;师徒结对制度;组内教师优质课评比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有效地保证了数学教研活动的规范开展。但是,仅有制度是不够的,良好的制度只有落到实处才有成效。我校行政中有专人负责检查、指导、跟踪数学教研组活动,保证了教研活动的切实开展;由教研组长每次活动从定主题到活动后反思,从通知到召集到资料收集,事无巨细,亲历亲为,努力调动教师教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研活动做到定时、定点、定内容、定形式、定主题,确保活动的落实,提高活动的质量,每次活动应有记录、有小结,大型活动应有视频录像等,不断积累教研组建设的有关资料,使教研活动更规范化、科学化。endprint

摘 要: 本文立足于学校的教研现实,对建设现状着手调查,并生发思考。从调查目的、调查内容问卷分析、调查结论、采取的措施等四大方面有条不紊地展开论述,以此有序提高初中数学教研组实效,营造校本教研氛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研组 建设现状 调查分析

一、调查目的

数学教研组是数学教师合作从事教学研究的学习型组织,也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全面完成数学学科教学任务和提高数学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为充分了解我镇三所初中数学教研组活动的现实状况,特设计了一份“教研组活动情况问卷调查表”,旨在总结各校开展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问卷内容分析

说明:问卷的对象为三所初中数学教师,本次共下发“教研组活动情况问卷调查表”(以下简称“问卷”)共30张,收到有效问卷30张,回收率为100%。以下是对本问卷各项内容的统计与分析。

1.您愿意参与学校的教研组活动吗?

我们欣喜地看到,有76.6%的教师愿意参与学校的教研组活动。这说明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寻求专业发展的意愿是比较强烈的。也有19.9%的教师“不愿意”或“非常不愿意”参与教研组活动,这可能与教研组本身活动意义不大有关,也可能这部分教师研修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加强教师树立自身发展意识培养当务之急,提高教研实效性也是今后教研组开展活动首先予以考虑的。

2.您所参在的教研组活动,主要侧重于以下哪种方式?

从这个表格,选择“听评课,集体研讨”活动的占72.4%,可以明显地看出教研活动形式单一,但可以肯定的是教研组活动也能立足课堂教学开展活动,也有10.3%的教师认为教研组活动只是“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完成领导交办任务”,这样务必使教师主动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反而使教研组活动流于形式。

3.你认为当前学校教研组活动中的突出问题是?(可多选)

可以看出,教研组活动中突出的问题集中在“布置任务多,深入研究少”、“活动形式单一,内容简单重复”、“集体参与少,个体展示多”等方面,并且也有17.2%的教师认为活动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和活动主题。联系上面的数据,可见教研形式中“听评课,集体研讨”也只是为每个教师完成任务而逼上梁山,应付形式开展活动。

4.在教研组活动中,您觉得自己比较经常或擅长做的是?(可多选)

这个表格告诉我们,在教研组活动中只是扮演“倾听者”角色的教师居多占50%,教师主动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很多日常教学中教学困惑也没有在教研组活动中得以解决,导致他们认为参不参加教研组活动都无所谓,反正对自己的教学起不了作用。只有26.6%的教师愿意表达自己的经验和不足,寻求解决。可惜只有6.6%的教师敢于质疑别人的经验和做法,这说明教研组活动中教师思维的碰撞机会少之又少。

5.您觉得有效的教研活动方式是哪些?(可多选)

选择“跨校联合式”教研方式的教师占了34.5%,寻求联合教研方式,值得教师期待。也有教师选择“主题沙龙式”、“课堂滚雪球式”,喜欢这些新颖的教研方式,他们觉得这些教研方式可能给教研组活动带来生机活力。

三、调查结论

1.形式单一,参与面小。

每次教研,老师参与积极性低,参与面小。目前学校的教研活动的模式主要是:学期初任务布置——中间的听课评课——期中考试工作——考后情况分析——中间的听课评课——期末考试工作——总结。教研活动模式太程序化,缺乏新意和创造,教师感觉枯燥乏味。

2.被动接受,缺少思考。

听课听讲座完毕,教师点评泛泛而谈、空洞乏理,或“你好、他好、大家好”。缺少真正意义上的讨论和交流,教师的学科教学观点得不到很好的碰撞、整理和提升,这样的教研活动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没有多大帮助。

3.研究内容孤立,缺少系列化。

“浅尝辄止”式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造成“一次性的消费”,使教师得到的专业知识不仅浅显,而且零碎,对专业化成长不利。

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教研组建设是完成行政指令的过程,研究主题没有遵循“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原则,所以老师认为教研活动是负担,收效不大,热情不高,疲于应付;二是教师课堂教学重在完成备、教、辅、改、考等教学环节,所以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本习题集就是教学的全部家当,而搞教学研究是事倍功半,也没有研究欲望。很少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

因此,只有提高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才能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积极性,引领教师主动参与教研组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采取的措施

1.以制度为保障,强化教研组的基本功能。

团队精神的形成,任务的完成都取决于团队的合作,取决于良好制度的建立、导向与评价。教研组需要依靠一些规则与准则,目的是约束和规范教师个人和教师群体的行为,保证研修活动正常而有效展开,并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根据学校特点和教师实际,我校针对教研组建设的制度有:教研组长工作职责;教研活动流程细则;教师备—上—听—评课要求;备课组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学科教学质量考评制度;师徒结对制度;组内教师优质课评比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有效地保证了数学教研活动的规范开展。但是,仅有制度是不够的,良好的制度只有落到实处才有成效。我校行政中有专人负责检查、指导、跟踪数学教研组活动,保证了教研活动的切实开展;由教研组长每次活动从定主题到活动后反思,从通知到召集到资料收集,事无巨细,亲历亲为,努力调动教师教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研活动做到定时、定点、定内容、定形式、定主题,确保活动的落实,提高活动的质量,每次活动应有记录、有小结,大型活动应有视频录像等,不断积累教研组建设的有关资料,使教研活动更规范化、科学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的实践应用探析
构建自考本科到研究生上升通道的思考
让学生乐于参与,让课堂更加精彩
云南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泸州市泸县初中生体质现状调查与分析
经管类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现状与共享探索
华东地区高校园林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产学研”互动创新体系建设现状研究
当前普通高中体育师资队伍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