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求平均数》教学设计

2014-04-10郭丽敏

黑河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支数份数平均数

郭丽敏

教学目的:

1.初步建立平均数的基本思想(即统计的初步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求平均数的解题规律: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答:

1.小华4天读完80页书,平均每天读几页?

2.一个上下同样粗的杯子里装有16厘米深的水,把这些水平均倒在4个同样粗细的杯子里,每个杯子里的水深是多少厘米?

3.小明期中测验语文和数学两科成绩共得180分,平均每科成绩多少分?

师:上述1、2题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实际上它们每一份都一样多。第3题是把两个数的和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它们的平均数,而不是原来每份实际的数,所以“求几个数的平均数”与“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1份是多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组织实践活动,建立平均数概念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用到平均数的概念,怎样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如何求出几个数的平均数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板书:平均数)

1.实际操作,引出概念

把事先准备好的三个玻璃杯放在讲台上,并在三个玻璃里分别放进2支、7支、3支彩色铅笔,边放边让学生数数。放好后,引导学生观察,并设问:三个杯里放的铅笔是否同样多?怎样使每个杯里的铅笔支数同样多呢?(讲明要求是只准移动,不准全部取出后再分数。)

师指名一学生上台操作,然后让其说明操作的思维过程,暗示“移多补少”的方法。

2.引导归纳,建立概念

师:现在每个杯里都是4支,这个4支和原来各个杯里的支数有什么关系?(暗示“平均”的意思)这个4支是怎么得到的?(再次揭示“移多补少”这一原理)什么叫平均数?

生:就是把大数多的部分往小数上匀一下。

平均数是一个虚的数,比最大的数小一些,比最小的数大一些,在它们中间。它不是某一个杯里具体的铅笔支数,代表的是3个杯里铅笔的平均支数。

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平均数的概念:几个不同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移多补少使它们变成相等的数,这个相等的数就是原来几个数的平均数。它不是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代表一组数的平均值。

3.探求解法,深化概念

师:除了用“移多补少”的办法求出平均数外,还有其它的办法吗?

生:把三个杯里的铅笔全取出,再在每个杯里分放4支(边放边说),把12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支。

师:这12支铅笔是从哪里来的?暗示总数是原来几个大小不等数量之和。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出示思维程序。

师:根据操作过程,你能列成一个算式吗?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2+4+3+3=(12支)……铅笔总数 12÷3=4(支)……平均数

讨论:你喜欢哪种方法?一般认为两种方法都可以,但是如果数大,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就不方便了,应采用第二种方法。

三、教学例题,揭示规律

1.出示例2

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的高度分别是6厘米、3厘米、5厘米、2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

2.分析,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拿出盛水的4个相同的杯子,标明刻度。怎么才能找出4杯水的平均高度呢?

出示挂图(即课本中的下图)放在4个杯子的后面,指出红线标明的地方(4厘米)就是平均高度。

教师演示,把水多的杯子倒一些到水少的杯子,使4杯水同样多,得到平均高度。

师:这平均高度师每杯水的的实际高度吗?它是怎样得到的呢?

通过演示使学生明确,它不是每杯水的实际高度,而是把4个杯子里的水平均分的结果。

师:如果我们不倒水,能算出这个平均高度吗?

明确:要求4个杯子水的平均高度,要先把4个杯子的水面高度加起来,再除以4,相当于把4个杯子里的水合在一起,在平均倒在4个杯子里,看每个杯子水面的高度是多少。用算式表示就是(6+3+5+2)÷4。

看例2与复习题(2),两题的结果都是4厘米,所代表的意义相同吗?

明确:复习题中,4厘米是平均分的结果,即每个杯子水面的实际高度就是4厘米;例2是求平均数,4厘米代表的是各杯子水面高度的平均值,而每个杯中水面的实际高度并不一定是4厘米,它们的实际高度并不要求发生变化。

3.总结解题规律

师:要求出几个数的平均数,必须先找到什么?(总数)还要知道什么?(与总数相应的总份数)。从刚才做的几道题中,你能说一说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吗?

通过学生的回答概括为:求几个数的平均数,先要求出这几个数的总数,然后再找出要把他平均分成的份数,最后用总数除以总份数就可以得到平均数。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4.出示例3,学生默读,理解题意,明确条件和问题

师:如何比较哪一组平均身高高?怎样计算出高多少?

启发学生:如果一个一个的比,非常麻烦,而且不容易比清楚。先算出各组的平均身高,就容易比较了。

让学生运用从例2中学到的方法,自己求出两组各自的平均身高,再求出哪一组的平均身高高一些,高多少。

师:如果不求平均身高,直接用各组所有人数的和进行比较行不行?为什么?

明确:由于两组人数和每人身高不一样,不能直接比较,只能用平均身高进行比较。

学生列式计算。

四、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先估算,再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

(1)小强投掷垒球,掷了三次,成绩分别是:28米、29米、27米。求小强投掷垒球的平均成绩。

(2)以四人为小组,报出各人身高数据,要学生估算平均身高。

2.哥哥和弟弟的平均身高是138厘米,已知弟弟身高122厘米,求哥哥的身高。

3.根据题意先编题,再计算。

五、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应该给自己布置什么样的作业?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支数份数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的应用
如何利用题组训练提高分数“量”与“率”的区分度
对提单及保单出具份数的思考
心电图U波倒置深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关联性分析
降低A牌号细支卷烟含梗签烟支数
“份数法”的妙用
关注加权平均数中的“权”
平均数应用举隅
说说加权平均数
条条道路通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