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 生活 创新——“农夫耕陶壶”创作谈

2014-04-10惠芬

江苏陶瓷 2014年2期
关键词:壶把农夫农家

惠芬

(宜兴 214221)

在紫砂创作中,很多时候都会在作品中灌注了我们情感与语言的表达,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却又复杂多变。当我们面对一个事物,首先我们要感知认识它、了解它,然后才是接受它。这一过程,是情感由感性到理性的碰撞,产生个人的艺术认识与风格。所以,个人的艺术修养也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载体,发现与创造艺术,是艺术风格与魅力的体现。

一些转眼即逝的东西,往往令我们难以忘却。一种记忆、一种情感常常能勾起人们强烈的、想要表述的、挽留的欲望。这一瞬间的感觉很大程度上予以人慰藉与皈依。从小在乡间长大,一花一草都给了我心灵上的归属感。这些留有感情的事物,需要化作一些叫永恒的东西。于是,在全手工创作比赛之际,创作了一把源于农家生活的紫砂作品。一把“农夫耕陶壶”(见图1)诉说了农家情、农家乐。

图1 农夫耕陶壶

1 创作思路

广博的田野里,农民春播秋收。土地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是农民财富的重要来源,是农民生存的重要保障,是农民精神的重要寄托,农民对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五色土里,段泥的黄色最能表达农民对土地的情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农家之乐,乐在辛苦耕耘点滴——遮风挡日的斗笠、熟稔于心的锄头、镰刀、畅饮开怀的水壶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农家元素,都可以成为创作的载体。而紫砂的五色土,又为这些载体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和视觉感受。农家人的情怀是宽广的、热情的、简单的,壶的主体造型应该也是简洁明了、大度直观的。当这些创作元素在脑中交织、涌现时,开始了这把壶的创作。

2 创作过程

“农夫耕陶壶”为光素器,壶体由传统造型——“鸣远罗汉壶”演变而来,朴质大方、轮廓周正,代表着农民的简朴无华。壶嘴做了顺应的变化,从农民下田时随身携带的水壶得到创作灵感,壶嘴微微上扬,类似于水壶的壶嘴。耳形壶把方便实用,柔中有刚。壶把的设计有二个亮点:传统的壶把直接装在身筒上,而此壶的壶把在前方巧妙地加上一截紫泥,代表着农民耕田用的锄头,这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意,把农家元素有机整合。同时,为了不至于整个壶把过于枯燥,又把壶把进行改良,设计成了竹段形,赋予该壶休闲的意境:试想在辛勤农耕之余,一壶一茶,在竹林稍作休息,清风徐来,幻想着来年的好收成,不亦乐乎。壶盖设计成了斗笠形,盖上雕刻一圈回形纹作为装饰,抽象写意。壶钮和壶盖相呼应,也设计成了小斗笠形,红泥为色,寓意了红红火火的丰收景象。这些农家元素和紫砂五色土的有机结合缓冲适度、明暗转折,江南农村的气息扑面而来,给了作品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曾有文人戏言“紫砂有三气”——一乃土气,即“土气化”的艺术塑造;二乃火气,就是经历火之科学升华全面体现紫砂本质之美;三乃人气,即为与茶文化结合之壶艺人气。塑造一把好壶的各种技艺全是最初的艺术表现手段,相比较而言,作者自身对于“艺术之美”的理解,更是决定其艺术优劣的决定因素。现在所缺少的就是文人所说的人气。所谓:切壶切茶,切情切景。想到了茶农也是农民的一部分,紫砂壶的发展离不开茶文化的发展,茶文化的兴旺离不开茶农的耕作。一时茅塞顿开,请人在壶面上刻诗一首——采茶引空山鸟语,品茗资除夜晚风,增添了作品的韵味与文化内涵,凸现紫砂艺术的美学情韵。经过这样设计的壶,整体气度非凡、力量无限,形态鲜明生动、线条流畅,集赏用皆可、理趣一致于一体,使人亲切亲民之余,又能生人闲远之思。

3 创作感悟

紫砂的设计与创作和生活大有关系。紫砂艺人不能只用耳听、眼看,最主要的是用心去理解,感悟其不光是技巧的表现,而是超乎自然之表面现象的一种最高层次的人类思想、情感、精神的表现形式。在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紫砂创作者应持有什么样的情感和思维去创造,艺术家不是商人,人为的再造自然,就要懂得生活与艺术的融合方为自然,健全伟大的艺术,又应必然是生活的反应,所以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无道理。用心创作,才会硕果累累。这把“农夫耕陶壶”一举获得了全手工制壶大赛优秀奖,这是对认真创作、用心感悟紫砂艺术最好的肯定,也激发着自己在紫砂创作的道路上不断创新。

猜你喜欢

壶把农夫农家
浅谈潮州手拉壶的造型设计
农家笑
浅析《腾飞提梁壶》的创作理念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躺在树下的农夫
农家笑
春回农家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农夫和蛇
农夫和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