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扣主线合理用图 吃透文本科学再构

2014-04-10杨�V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4年3期
关键词:同组试教钱包

杨�V

教材内容:

文本内容:

Su Yang: Gao Shan, whats that over there?

Gao Shan: Its a purse.

Su Yang: Is that your purse?

Nancy: No, it isnt. Perhaps its Yang Lings.

Su Yang: Where is Yang Ling?

Nancy: Shes in the classroom.

Su Yang: Come here, Yang Ling. Is this your purse?

Yang Ling: Let me see. Yes, it is. Thank you.

Su Yang: Not at all.

语言分析:

本次赛课的教材是苏教版牛津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3 A Purse,而学生则是使用PEP教材的小学四年级学生。

[Whats that over there?] PEP教材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出现过whats this?与whats that?的句型,四年级学生应该已经能熟练掌握。但是学生没有接触过后缀的over there,所以我们进行了简单处理,在解决了over there的读音后,通过教师的演示和课件的示图帮助学生进行了理解。

[Where is Yang Ling?] 学生已经学过Where is sth.?的句型,并且能根据问题回答Its ... ,而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He 和She的区别,所以我们假定学生能够根据正迁移掌握Where is sb.?的句型。

[Is this/that your ... ?] 整个故事是以“找钱包失主”为主线,所以贯穿全文的句型应该是本句型以及回答Yes, it is./ No, it isnt. 学生没有学过本句型。

[Perhaps its Yang Lings.] 在本句中出现了所有格形式,四年级学生从未接触过该语法,所以应该是处理的一个难点。此外,本句中出现的词perhaps也是学生不曾接触过的,也应该合理地处理。

[Let me see.] 在四上第一单元,学生学过以Let me为开头的祈使句,如:Let me clean the room.根据正迁移,我们不认为Let me see是一个难点,学生在情境中应该能掌握该句子。

[Not at all.] 学生会用Youre welcome来回答Thank you.却不会用Not at all.

根据以上几点,我们确定了教学的重点句型为: Is this/that your ... ,重点词汇为purse; 需要处理的词组和词汇有over there, perhaps, Let me see, Not at all, 以及所有格形式。

背景分析:

在第一次试教结束后,备课组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分歧。一部分教师认为,在进入正文学习前,应该帮助学生弄清Whats this和Whats that?的区别,以及学会用Is this your pencil? 与Is that ... ?来询问。所以在课前应该设计一些当堂活动来学习,这样进入课文之后会进行得顺利一些。甚至有教师为笔者想好了一个可爱的故事。笔者和部分老师则认为,虽然这个故事十分有趣可爱,但如果这样的话,那就有两个文本,显然是不恰当的。如果要上这个故事,那么就要抛开课文。最后我们还是坚持用原来的文本。此外笔者还认为,自己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该文本,学生会运用这些句型并且使用这些句型,所以应该快速进入课文。

在分析本文本的时候,我们认为整个故事是由找到失主这条线串起来的,于是决定用让学生“通过学习文本学会捡到东西应该寻找失主并将失物还给失主”这条线将整个课题贯穿起来。

其中,在分析教材图片时,我们发现了一个细节,那便是第一幅图结束的时候,Gao Shan不见了,到第二幅图时只有Su Yang守在钱包旁边。同组的教师认为Gao Shan和Su Yang是进行了分工合作,也许Gao Shan去了Lost&Found,而Su Yang则等候在钱包旁边静候失主。于是笔者据此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几个问题:

Q1:Where did Gao Shan go?

A. classroom

B. computer room

C. Lost&Found

Q2: What would Su Yang do?

A. go home

B. wait(等待) and ask

而问完了Nancy之后,Su Yang 知道了钱包可能是Yang Ling的,而Yang Ling在教室里,据此笔者又设计了两个问题:

Q3:What would Su Yang ask?

A. How old is Yang Ling?

B. Where is Yang Ling?

Q4: What would Su Yang do?

A. Give it to Nancy.

B. Find(找到) Yang Ling.

但是在试教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问题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显得难了些。学生虽然可以通过课件中的中文提示找到正确答案,但关注的是中文提示,而不是对文本的理解,这样还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答案,而不是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和文字信息,利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猜测文本故事的发展。在试教中,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因为教学环节的推进而表现出活跃和兴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也明显下降了,从而影响了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在第二次试教环节中,笔者去掉了这些问题,但是又发现没有这些问题,课堂的主线就不明显,容易显得凌乱。我们分析了设计这一环节的初衷,就是帮助学生推进对于整个后续文本的理解,为什么Gao Shan在故事中不见了,也就是Gao Shan去哪了。最后我们去掉了三个问题,将第一个问题变成Perhaps Gao Shan goes to _______. 同时,通过保留第二个问题,将文本顺利地从第一幅图片推进到了第二幅图片的内容,课堂也显得更自然顺畅。

此外,在推进第二幅图片的文本学习时,同组的教师中有人提出钱包应该是私人物品,为什么Nancy能马上认出是Yang Ling的?说明Nancy和Yang Ling应该是好朋友,或许Nancy见过Yang Ling付钱,也许……最后大家讨论决定根据学生既有的语言储备,在适合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做一个小小的文本补充——在Nancy说的“Perhaps its Yang Lings.”后面加上 “She has a pink purse.” ,而课堂事实证明,这样的文本再构,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基础上,大大推进了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

教学开展:

【Chapter 1 良好开端】

在热身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一个看图回答的活动,学生根据课件中提供的图片和句型This/That is a/an ... ,并用Yeah, yeah, yeah以及No, no, no来进行问答。虽然活动有些老套,但是在课堂中热身非常有效。其次我们利用guessing game激发学生说的欲望以及引出perhaps这个单词(Perhaps its ),最后利用游戏引出文本的主线物品purse。

在第一次试教后,虽然活动的氛围不错,但是同组教师提出了整个活动中,学生语言的输出只有Yeah, yeah, yeah和No,no,no,而本身这两个句型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于是我们将热身活动改成了请学生介绍This is a/an_______和That is a/an____的活动,并在活动后加了两个带猜测性的chant,一个是Whats this? Whats this? Its a book. Its a book. Book. Book. Book. Perhaps. Perhaps. Its a book.另两个是Whats that? Whats that? Whats that over there? Wow! Wow! Its a purse。在chant的过程中,虽然情境比较真实,但是大部分学生只是盯着课件内容进行活动(而语言内容都是已经学过的),并且chant有些拗口,学生并不能很顺利地完成,这使得课堂节奏拖慢了许多。

第二次试教结束的时候,听课教师普遍反映,perhaps还是第一次设计比较合理自然,在guessing game中,教师利用捏在手里的文具来询问学生Whats this?学生用Perhaps its a _____来猜比较有意义一些,不然则是为了操练而操练,偏离了本来的意义。于是我们删去了第一个chant,换成原来的guessing game。在听课教师的强烈要求下,继续保留原有的Yeah, yeah, yeah的游戏,但是做了微调——在教师做好示范后,马上进行同桌活动。

在比赛过程中,判断游戏的确活跃了整个课堂,学生一下子就没有了上公开课的拘谨,也马上打开了话匣子。

【Chapter 2 开门见山】

在比赛过程中,笔者在文本的大情境下,让扮演Su Yang的学生来操练句子:Is that your purse? Perhaps its __s.学生的反映也很好,并没有像其他老师担心的那样在文本中就无法开口运用。因为抽到的是第一节课,所以笔者有幸观摩到其他教师的课堂。一部分教师也是开门见山地进入了整个文本中,另外一些教师则是操练完句子后再进入文本中。从听课教师的反映以及学生的效果来看,从课堂的一开始就进入文本情境应该会让课堂显得比较自然,也更有效一些。

【Chapter 3 有所侧重】

在一开始的教学设计中,我们运用了大量的chant,根据听课教师反映,连着两个chant显得课堂有些乱糟糟。有教师更是对笔者提出了一个一针见血的问题:这两个chant里操练的都是已知知识,如Whats this? 和Whats that? 充其量就练了一个perhaps这个词,把这么多时间花费在这个词上显然是偏离了重点的。反观第一次试教和第二次试教效果,学生并没有因为笔者花费更多时间而把这个词念得更准确、运用得更好。这些话有如醍醐灌顶,于是在比赛当天的早上,笔者匆匆删去了前面Whats that?的chant,并且把后面Whats that over there?的chant改得更简单。此外,笔者还在Is that your purse?这个句型上改编了一个chant。既然要机械操练,那么就把操练的侧重点放在真正的重点句型上吧。

根据比赛时的课堂反映来看,学生也的确很顺利地完成了这些chant,并且在进入文本之后,也很顺利地运用了Perhaps its ______s的句型。

【Chapter 4 保持趣味】

小学生的课堂还是需要活跃一些的。在第一次试教前,笔者先请同组教师观看自己的课件,大家一致的意见是,太无趣了。经过思索,我们决定给找不到钱包的Yang Ling加上眼泪和哭声。果然在课堂中,文本推进到Yang Ling的时候,班里有好几位男生举手表演,一边哭一边说Where is my purse?(在这里笔者本来给Yang Ling设计的是I lost my purse.,因为四年级刚学过这个句子。但是同组的教师建议说没有人丢了钱包会自言自语说我丢了钱包,而是应该一边找一边伤心或者着急地说我的钱包在哪里,这样的场景会比较有真实性。)在学生表演这一句的时候,同学们开始哈哈大笑,课堂气氛明显活跃了许多。于是在顺理成章地推进到句子Let me see. Yes, it is. Thank you.的时候,学生的情绪十分高昂,并且和教师拥抱以示感谢。

由此可见,趣味还是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和推进剂。

【Chapter 5 时间把握】

在比赛过程中,时间不够,导致最后的结尾十分仓促,表演只叫了一组同学。最后的活动也没有很好地推进下去。在之前比赛的时候也出现过这个问题,也许是由于个性原因,笔者说话过于缓慢,无法做到像其他教师那样干脆利落,拖延了不少课堂时间。此外,更大的原因是因为笔者还是不够大胆,对课堂由掌控到放手的时候总是一步一步很慢;每一个环节收尾的时候也不够快,对每一个环节所需时间的估算还不够精确。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实验小学 317100)

此外,在推进第二幅图片的文本学习时,同组的教师中有人提出钱包应该是私人物品,为什么Nancy能马上认出是Yang Ling的?说明Nancy和Yang Ling应该是好朋友,或许Nancy见过Yang Ling付钱,也许……最后大家讨论决定根据学生既有的语言储备,在适合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做一个小小的文本补充——在Nancy说的“Perhaps its Yang Lings.”后面加上 “She has a pink purse.” ,而课堂事实证明,这样的文本再构,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基础上,大大推进了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

教学开展:

【Chapter 1 良好开端】

在热身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一个看图回答的活动,学生根据课件中提供的图片和句型This/That is a/an ... ,并用Yeah, yeah, yeah以及No, no, no来进行问答。虽然活动有些老套,但是在课堂中热身非常有效。其次我们利用guessing game激发学生说的欲望以及引出perhaps这个单词(Perhaps its ),最后利用游戏引出文本的主线物品purse。

在第一次试教后,虽然活动的氛围不错,但是同组教师提出了整个活动中,学生语言的输出只有Yeah, yeah, yeah和No,no,no,而本身这两个句型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于是我们将热身活动改成了请学生介绍This is a/an_______和That is a/an____的活动,并在活动后加了两个带猜测性的chant,一个是Whats this? Whats this? Its a book. Its a book. Book. Book. Book. Perhaps. Perhaps. Its a book.另两个是Whats that? Whats that? Whats that over there? Wow! Wow! Its a purse。在chant的过程中,虽然情境比较真实,但是大部分学生只是盯着课件内容进行活动(而语言内容都是已经学过的),并且chant有些拗口,学生并不能很顺利地完成,这使得课堂节奏拖慢了许多。

第二次试教结束的时候,听课教师普遍反映,perhaps还是第一次设计比较合理自然,在guessing game中,教师利用捏在手里的文具来询问学生Whats this?学生用Perhaps its a _____来猜比较有意义一些,不然则是为了操练而操练,偏离了本来的意义。于是我们删去了第一个chant,换成原来的guessing game。在听课教师的强烈要求下,继续保留原有的Yeah, yeah, yeah的游戏,但是做了微调——在教师做好示范后,马上进行同桌活动。

在比赛过程中,判断游戏的确活跃了整个课堂,学生一下子就没有了上公开课的拘谨,也马上打开了话匣子。

【Chapter 2 开门见山】

在比赛过程中,笔者在文本的大情境下,让扮演Su Yang的学生来操练句子:Is that your purse? Perhaps its __s.学生的反映也很好,并没有像其他老师担心的那样在文本中就无法开口运用。因为抽到的是第一节课,所以笔者有幸观摩到其他教师的课堂。一部分教师也是开门见山地进入了整个文本中,另外一些教师则是操练完句子后再进入文本中。从听课教师的反映以及学生的效果来看,从课堂的一开始就进入文本情境应该会让课堂显得比较自然,也更有效一些。

【Chapter 3 有所侧重】

在一开始的教学设计中,我们运用了大量的chant,根据听课教师反映,连着两个chant显得课堂有些乱糟糟。有教师更是对笔者提出了一个一针见血的问题:这两个chant里操练的都是已知知识,如Whats this? 和Whats that? 充其量就练了一个perhaps这个词,把这么多时间花费在这个词上显然是偏离了重点的。反观第一次试教和第二次试教效果,学生并没有因为笔者花费更多时间而把这个词念得更准确、运用得更好。这些话有如醍醐灌顶,于是在比赛当天的早上,笔者匆匆删去了前面Whats that?的chant,并且把后面Whats that over there?的chant改得更简单。此外,笔者还在Is that your purse?这个句型上改编了一个chant。既然要机械操练,那么就把操练的侧重点放在真正的重点句型上吧。

根据比赛时的课堂反映来看,学生也的确很顺利地完成了这些chant,并且在进入文本之后,也很顺利地运用了Perhaps its ______s的句型。

【Chapter 4 保持趣味】

小学生的课堂还是需要活跃一些的。在第一次试教前,笔者先请同组教师观看自己的课件,大家一致的意见是,太无趣了。经过思索,我们决定给找不到钱包的Yang Ling加上眼泪和哭声。果然在课堂中,文本推进到Yang Ling的时候,班里有好几位男生举手表演,一边哭一边说Where is my purse?(在这里笔者本来给Yang Ling设计的是I lost my purse.,因为四年级刚学过这个句子。但是同组的教师建议说没有人丢了钱包会自言自语说我丢了钱包,而是应该一边找一边伤心或者着急地说我的钱包在哪里,这样的场景会比较有真实性。)在学生表演这一句的时候,同学们开始哈哈大笑,课堂气氛明显活跃了许多。于是在顺理成章地推进到句子Let me see. Yes, it is. Thank you.的时候,学生的情绪十分高昂,并且和教师拥抱以示感谢。

由此可见,趣味还是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和推进剂。

【Chapter 5 时间把握】

在比赛过程中,时间不够,导致最后的结尾十分仓促,表演只叫了一组同学。最后的活动也没有很好地推进下去。在之前比赛的时候也出现过这个问题,也许是由于个性原因,笔者说话过于缓慢,无法做到像其他教师那样干脆利落,拖延了不少课堂时间。此外,更大的原因是因为笔者还是不够大胆,对课堂由掌控到放手的时候总是一步一步很慢;每一个环节收尾的时候也不够快,对每一个环节所需时间的估算还不够精确。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实验小学 317100)

此外,在推进第二幅图片的文本学习时,同组的教师中有人提出钱包应该是私人物品,为什么Nancy能马上认出是Yang Ling的?说明Nancy和Yang Ling应该是好朋友,或许Nancy见过Yang Ling付钱,也许……最后大家讨论决定根据学生既有的语言储备,在适合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做一个小小的文本补充——在Nancy说的“Perhaps its Yang Lings.”后面加上 “She has a pink purse.” ,而课堂事实证明,这样的文本再构,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基础上,大大推进了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

教学开展:

【Chapter 1 良好开端】

在热身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一个看图回答的活动,学生根据课件中提供的图片和句型This/That is a/an ... ,并用Yeah, yeah, yeah以及No, no, no来进行问答。虽然活动有些老套,但是在课堂中热身非常有效。其次我们利用guessing game激发学生说的欲望以及引出perhaps这个单词(Perhaps its ),最后利用游戏引出文本的主线物品purse。

在第一次试教后,虽然活动的氛围不错,但是同组教师提出了整个活动中,学生语言的输出只有Yeah, yeah, yeah和No,no,no,而本身这两个句型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于是我们将热身活动改成了请学生介绍This is a/an_______和That is a/an____的活动,并在活动后加了两个带猜测性的chant,一个是Whats this? Whats this? Its a book. Its a book. Book. Book. Book. Perhaps. Perhaps. Its a book.另两个是Whats that? Whats that? Whats that over there? Wow! Wow! Its a purse。在chant的过程中,虽然情境比较真实,但是大部分学生只是盯着课件内容进行活动(而语言内容都是已经学过的),并且chant有些拗口,学生并不能很顺利地完成,这使得课堂节奏拖慢了许多。

第二次试教结束的时候,听课教师普遍反映,perhaps还是第一次设计比较合理自然,在guessing game中,教师利用捏在手里的文具来询问学生Whats this?学生用Perhaps its a _____来猜比较有意义一些,不然则是为了操练而操练,偏离了本来的意义。于是我们删去了第一个chant,换成原来的guessing game。在听课教师的强烈要求下,继续保留原有的Yeah, yeah, yeah的游戏,但是做了微调——在教师做好示范后,马上进行同桌活动。

在比赛过程中,判断游戏的确活跃了整个课堂,学生一下子就没有了上公开课的拘谨,也马上打开了话匣子。

【Chapter 2 开门见山】

在比赛过程中,笔者在文本的大情境下,让扮演Su Yang的学生来操练句子:Is that your purse? Perhaps its __s.学生的反映也很好,并没有像其他老师担心的那样在文本中就无法开口运用。因为抽到的是第一节课,所以笔者有幸观摩到其他教师的课堂。一部分教师也是开门见山地进入了整个文本中,另外一些教师则是操练完句子后再进入文本中。从听课教师的反映以及学生的效果来看,从课堂的一开始就进入文本情境应该会让课堂显得比较自然,也更有效一些。

【Chapter 3 有所侧重】

在一开始的教学设计中,我们运用了大量的chant,根据听课教师反映,连着两个chant显得课堂有些乱糟糟。有教师更是对笔者提出了一个一针见血的问题:这两个chant里操练的都是已知知识,如Whats this? 和Whats that? 充其量就练了一个perhaps这个词,把这么多时间花费在这个词上显然是偏离了重点的。反观第一次试教和第二次试教效果,学生并没有因为笔者花费更多时间而把这个词念得更准确、运用得更好。这些话有如醍醐灌顶,于是在比赛当天的早上,笔者匆匆删去了前面Whats that?的chant,并且把后面Whats that over there?的chant改得更简单。此外,笔者还在Is that your purse?这个句型上改编了一个chant。既然要机械操练,那么就把操练的侧重点放在真正的重点句型上吧。

根据比赛时的课堂反映来看,学生也的确很顺利地完成了这些chant,并且在进入文本之后,也很顺利地运用了Perhaps its ______s的句型。

【Chapter 4 保持趣味】

小学生的课堂还是需要活跃一些的。在第一次试教前,笔者先请同组教师观看自己的课件,大家一致的意见是,太无趣了。经过思索,我们决定给找不到钱包的Yang Ling加上眼泪和哭声。果然在课堂中,文本推进到Yang Ling的时候,班里有好几位男生举手表演,一边哭一边说Where is my purse?(在这里笔者本来给Yang Ling设计的是I lost my purse.,因为四年级刚学过这个句子。但是同组的教师建议说没有人丢了钱包会自言自语说我丢了钱包,而是应该一边找一边伤心或者着急地说我的钱包在哪里,这样的场景会比较有真实性。)在学生表演这一句的时候,同学们开始哈哈大笑,课堂气氛明显活跃了许多。于是在顺理成章地推进到句子Let me see. Yes, it is. Thank you.的时候,学生的情绪十分高昂,并且和教师拥抱以示感谢。

由此可见,趣味还是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和推进剂。

【Chapter 5 时间把握】

在比赛过程中,时间不够,导致最后的结尾十分仓促,表演只叫了一组同学。最后的活动也没有很好地推进下去。在之前比赛的时候也出现过这个问题,也许是由于个性原因,笔者说话过于缓慢,无法做到像其他教师那样干脆利落,拖延了不少课堂时间。此外,更大的原因是因为笔者还是不够大胆,对课堂由掌控到放手的时候总是一步一步很慢;每一个环节收尾的时候也不够快,对每一个环节所需时间的估算还不够精确。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实验小学 317100)

猜你喜欢

同组试教钱包
钱包
一堂好课,需要反复“打磨”
我帮你拿来了
我帮你拿来了
试教,你怎么看?
试教次数宜少不宜多
看好你的钱包
张雪门幼教实习思想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