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型肝炎患者纤维蛋白原及血浆D-二聚体定量联合检测的临床研究

2014-04-10钟俊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0期
关键词:纤溶二聚体肝炎

钟俊杰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新容奇医院检验科,广东 佛山 528303)

乙型肝炎患者纤维蛋白原及血浆D-二聚体定量联合检测的临床研究

钟俊杰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新容奇医院检验科,广东 佛山 528303)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方法以Clauss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定量水平。分别检测125例乙型肝炎患者及68例正常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乙型肝炎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定量水平有极显著性差异(Ρ<0.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呈现不同程度的继发性纤溶,提示联合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能反映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受损的凝血变化,对预后的判断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纤溶亢进;乙型肝炎

随着社会生活健康水平的不断下降,人们对于身体器官组织的功能状态给予重视,保持器官功能正常是健康生活的重要条件。肝脏是人体结尤为关键的组成,在合成凝血因子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维持了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人体肝脏的受损程度逐渐加深,严重威胁了人体的健康状态,若不及时处理则有可能引发生命危险。肝细胞在常规状态下维持了肝脏组织的基本功能,受到多种因素干扰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限定了肝细胞合成变化的正常性,凝血功能减弱往往会发生[1]。临床情况分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肝组织功能受损比较多件的,其破坏了肝细胞功能,乙型肝炎患者的纤维蛋白及D-二聚体定量发生变化,必须做好临床检测与救治工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的肝炎患者125例,其中其中急性肝炎50例,慢性肝炎48例,重症肝炎9例,肝硬化18例,均由我院感染科确诊,男性80例,女性45例,年龄42~88岁,平均(61±7)岁,符合《2010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正常对照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8例,男40例,女28例,年龄42~75(56±11)岁,均经体格检查以及生化、尿液、B超等检查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肝病,血液病及其他系统的疾患,2周内未服任何药物。

1.2 仪器和试剂

血浆D-二聚体在HITACHI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检测试剂均由上海华氏亚太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提供。血浆纤维蛋白原在SysmexCA-1500全自动凝血仪采用Clauss法法检测,检测试剂为Sysmex全自动凝血仪配套试剂,由广州威士达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提供。上机参数均按检测试剂盒提供的使用说明书进行设置,每批标本测定均设标准品和质控品,仪器在良好状态下运行,试剂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方法

采集125例肝炎患者及68例健康体检者空腹12 h的静脉血1.8 mL,用109 mmol/L枸橼酸钠9∶1抗凝,3000 转/分离心15 min,分离血浆,按操作程序上机检测,每批测定同时测定质控血清。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正常对照组与肝炎组的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果比较:正常对照组与慢性肝炎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Ρ>0.05),而乙型肝炎患病组的急性肝炎,重症肝炎和肝硬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Ρ<0.01),见表1。

表1 乙型肝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结果

2.2 正常对照组与肝炎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比较:正常对照组与急性肝炎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Ρ>0.05),而乙型肝炎患病组的慢性肝炎,重症肝炎和肝硬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Ρ<0.01),见表2。

3 讨 论

血浆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过程中产生的复合物,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ⅩⅢa交联后再经纤溶酶降解形成的,它非常特异地提示纤维蛋白已经降解,即存在着纤溶过程,而且在纤维蛋白降解的早期即可被检测出来,被认为是纤维蛋白降解的主要和独特的标志。其水平升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的增强[1]。肝病时纤溶机制的改变是错综复杂的,一方面肝病时肝脏合成纤溶酶能力下降,致纤溶低下,另一方面却又继发纤溶活性的增强[2],其可能的原因为:①肝细胞破坏,导致组织因子大量释放入血液循环中,激活外源凝血系统。②肝脏淤血引起血管内皮释放大量纤溶酶激活物,而肝病患者对纤溶酶激活物清除能力下降。③肝脏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不能及时清除激活的凝血因子和其他促凝活性物质。④正常肝脏可以合成纤溶酶原和α2纤溶酶抑制物,肝病时纤溶抑制活性过低。以上因素均可导致乙型肝炎患者继发纤溶亢进。

表2 乙型肝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结果

本文利用免疫比浊法对68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和125例肝炎病组进行了血浆D-二聚体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乙型肝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急性肝炎,重症肝炎和肝硬化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且肝硬化组和重症肝炎组又明显高于急性肝炎组。而慢性肝炎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提示随着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肝功能损伤的加剧,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亦相应增高,这与Kruskal报道相符[3]。因此,笔者认为,血浆D-二聚体定量测定不失为监测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又一良好的参考指标。

[1] 黄尉国,王鸿利,张颖琪,等.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2):171-174.

[2] 李家增,贺石林,王鸿利.血栓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221.

[3] Kruskal RJ,Seitz D,Nolan CR,et al.Elevated fibrin-related and fibrinogenrelated antigen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diseases[J]. Hepatology,1992,16(4):920-923.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lasma Fibrinogen and D-dimer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Patents

ZHONG Jun-jie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Shunde District Xinrongqi Hospital, Foshan 528305, 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changes of plasma fibrinogen and D-dimer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Methodplasma fibrinogen were measuredby Clauss,D-dimer were quantitated by immunoassay turbidimetry ,the two experiment were determined in 125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and 68 normal controls.Result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atients group and normal controls group ,such as the level of plasma fibrinogen and D-dimer(Ρ<0.001).ConclusionDifferent degree of hyperfibrinolysis exists in hepatitis B ,indicating plasma fibrinogen and D –dimmer is clinically useful for judgement of the outcome predic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D-dimer; Fibrinogen; Hyperfibrinolysis; Hepatitis B

R512.6+<2 文献标识码:B class="emphasis_bold">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10-0031-022 文献标识码:B

1671-8194(2014)10-0031-02

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10-0031-02

猜你喜欢

纤溶二聚体肝炎
《世界肝炎日》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及纤溶功能对术后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