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应用于感染科年轻护士护理培训中的效果评价

2014-04-10许丽红蒋文慧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0期
关键词:操作技能考核成绩科室

许丽红 蒋文慧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陕西 西安 710000)

PDCA循环应用于感染科年轻护士护理培训中的效果评价

许丽红 蒋文慧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陕西 西安 710000)

目的探讨ΡDCA循环在感染科年轻护士护理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对年轻护士运用ΡDCA循环法进行科室护理培训。培训前后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1),培训前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1)。培训后技能考核合格率100%,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91.67%。结果运用ΡDCA循环对年轻护士进行护理培训具有科学性、实用性以及可操作性等特性。结论能够有效提高培训效果,减少培训频次,增强了年轻护士的临床操作能力及应对能力,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ΡDCA循环法;感染科;年轻护士;护理培训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对健康的需求增加、期望值升高、维权意识增强、对护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护理团队。护理人员如何从一名学生转变为一位优秀的临床护士,单凭医院安排的短暂集中地岗前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进入专科后,每个科室都具有独特的专科特色。传染病是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的一组疾病。我院感染科担负着各类传染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工作以及各种突发疫情的积极应对工作,是传染性疾病的集中场所,易造成院内、院外交叉感染。因此,对护士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面对感染科特殊的环境及服务对象,护理人员岗位调动频繁,每年都有新护士充实到科里,如何做好年轻护士的护理培训工作,一直是作为科室管理者深思的重要问题。运用ΡDCA循环法对年轻护士进行专科培训,前后对比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2012年进入感染科的年轻护士24名,均为女性,年龄在22~28岁,平均年龄(23.25±14.28)岁,学历,本科4名,大专20名。岗位分层,N0 11人,N1 13人。

1.2 方法

运用ΡDCA循环法对年轻护士进行护理培训。ΡDCA循环法是由20世纪5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戴明博士首创的全面质量持续改进管理的科学程序。包括Ρ(Ρ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4个阶段[1]。

1.2.1 计划(Ρ)阶段

1.2.1.1 培训前科室进行摸底考核。由科室统一命题进行理论考核,四项操作技能随机抽考一项,统一标准。通过理论与操作考核,科室对每位护士的水平有了基本了解。感染科护士培训中目前存在问题:①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充实到护理队伍中,护士队伍年轻化的比例急剧上升,而部分独生子女缺乏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使护理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提高。②护理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不过关,相关专科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应继续提高。③虽然目前护理队伍已有本科、硕士人员的加入,但临床上仍是大专及其他同等学历占多数。护理教育的起点相对较低,专科知识掌握不透彻、横向跨学科知识缺乏,导致在工作中缺乏自信力,不能护理涉及多学科的患者,不能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④沟通交流与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差,缺乏谦让容忍的态度,易出现过激言行,不能沉着面对各种冲突。根据薄弱环节及专科特点,科室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授课人安排、课时分配及相关考核等。培训对象选择2008年~2012年进入感染科的年轻护士24名,培训时间为5个月,不与临床工作相冲突。每月定时定点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培训,采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易于理解和接受。操作技能在科室示教室定时以讲解、示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由专科护士长,院感染办专职人员、操作技术骨干等组成培训团队负责培训。

1.2.1.2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院内感染相关制度及概念、感染科区域划分及消毒隔离制度、职业暴露后的处理与安全防护、感染科废物处置流程、感染科护理岗位管理制度、绩效考核与工作量统计方法、患者安全评估、护理病历书写规范、手卫生、人际沟通与交流、操作技能培训等。技能操作包括四项,洗手、穿脱隔离衣、无菌操作及及安全留置针。

1.2.1.3 考核方法:培训前由科室统一命题、以第五版护基书为基础,结合临床组织理论考核(>85分为合格,≤85分为不合格)。理论知识采用闭卷集中考核,每次90分钟。操作技能为感染科常用操作:洗手、穿脱隔离衣、安全留置针及无菌操作四项,标准由护理部统一制定(>90分为合格,≤90分为不合格)。培训后四项操作有一项不合格视为操作考核不合格,四项操作考核中的单项最低成绩作为培训后的操作考核成绩。从以上操作技能项目中每人随机抽取一项作为培训前的摸底考核成绩。培训结束后统一进行理论考核、操作考核。

1.2.2 实施(D)阶段

由于感染科特点与普通科室差异较大。年轻护士相对陌生,为了缓解其紧张情绪,培训内容由易而难,理论与操作相结合并穿插进行。第1个月:熟悉感染科区域划分,掌握感染相关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完成洗手的操作培训。使年轻护士从整体的角度了解感染科环境与特点,增强思想认识,逐步适应、消除恐惧与紧张情绪,并强化树立无菌观念与慎独精神。第2个月:熟悉职业暴露后的处理与安全防护,特别掌握护士针刺伤的处理流程,了解感染科的废物处置流程。针刺伤是感染科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可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和感染[2]。护士针刺伤最常见的因素之一就是在废物的处置过程中发生的。严格按照废物的处置流程进行,分类放置,清晰标识,做好交接班工作。第3个月:了解感染科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分层管理制度、绩效考核与工作量统计方法。科室护理岗位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在岗注册护士,临床护理岗位分为责任岗、夜班岗、药品物品管理岗、助理岗。熟悉科室分层管理制度、并明确自己目前所处级别。科室护理人员依据院级分层准入条件,分为5级,N0、N1、N2、N3及N4,从低到高。本次研究对象主要针对N0、N1级护士。了解绩效考核与工作量统计方法,将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从而更加体现护理工作的公平性。完成穿脱隔离衣的操作培训。第4个月:掌握患者安全评估及护理文件书写规范。熟悉患者坠床、跌倒、压疮及各种管路等的危险评估方法及上报流程,确保临床护理安全。护理文件是患者每日治疗操作记录的第一手资料,是我们临床护理的有效凭证,要严格遵守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完成无菌操作培训。第5个月: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与方法,了解手卫生的相关知识。感染科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科室,涉及多系统、多途径传播的疾病。需要护士掌握基本的医护、护患沟通方法,运用合适的语言与临床患者交流等。完成安全留置针的操作培训。通过四项操作技能的培训,让年轻护士掌握基本的标准预防。作好临床护理的自我防护。

1.2.3 检查(C)阶段

实行过程监测与终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每一个阶段不同,由相关负责人采用口述、临床跟进等方法,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在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基础上不断检查反馈,根据检查结果再进行新一轮的循环,循环前进,阶梯上升,使管理质量不断改进[3]。五个月培训结束后,按照培训计划中的考核方法与要求,统一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考核合格者才可进入临床独立工作,不合格者重点培训继续考核,直至合格。

1.2.4 处理(A)阶段

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系统的总结分析,将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作为推动下一个循环的依据和动力。第一轮考核结束,理论有2人不合格,操作技能全部合格。经个别访谈,认为时间紧,对所学知识未能准确掌握。对于不合格者进行了理论重点再培训,经过两周时间的综合培训,进行第二轮考核,全部合格。这也只是年轻护士分次培训的第一步,也是作为感染科护士培训的第一阶段,护理质量需要持续改进,护士长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断监督抽查,及时督促,以便进一步改正。发现护理过程中集中存在的问题,组织讨论、分析原因、进入下一个ΡDCA循环中。

2 结 果

见表1。

表1 感染科年轻护士理论与操作考核培训前后成绩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培训前、后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1),培训前、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1)。通过第一轮ΡDCA循环法进行递进式培训,培训后的理论与操作考核平均成绩显著性提高。培训前理论考核成绩的合格率0,经过ΡDCA循环法,培训后理论考核成绩的合格率91.67%。培训前操作成绩合格率41.67%,经过第一轮ΡDCA循环法进行系统培训后,操作成绩合格率100%。

3 讨 论

近年来,护理研究中培训形式呈现多样化。林兴风等[4]研究中提出开展护患沟通情景演示培训,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精力进行编排,并要在演示中加入舞台效果,组织难度较大,对组织者和培训者要求都比较高。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对培训对象及培训内容都存在限制。许敏等[5]也提到HIS系统下护理培训管理模块的建立,目前也只处于试运行阶段,相应的考核评价效果也有待于研究。且由于患者量大、工作量繁多,综合性医院的网络系统压力也较大,如何将护理培训管理模块在HIS系统下正常应用也成为须考虑的问题。本研究采用ΡDCA循环法对感染科年轻护士进行培训。①方法简便,易于实施。②临床工作中检查监督,及时检验培训效果,切实可行。③从培训结果中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问题,进入下一轮ΡDCA循环,可以有效解决护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④使培训内容形成常态化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培训效果,减少培训频次。

目前,临床科室的护理培训面临严峻挑战。护理培训主要的存在问题是培训效果不理想,原因涉及多方面。①国家医保政策的逐步开放,住院患者增多,护士的临床强度增大,工作压力增强,疲劳度增加,学习充电时间相对减少。②护士培训体系不完善。护理工作自身繁琐,涉及知识多元化。另外,护理人员入科时的基础知识及操作能力参差不齐,也给科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带来极大压力。③培训方法不得当,护士对培训内容被动接受,缺乏互动性。具体表现为死记硬背,应对检查,甚至有些纯粹是应付科室安排。没有花时间与心思进行深刻理解,更不能很好的运用于临床工作及服务于患者。④护理人员对护理培训缺乏认识。没有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对自身定位较低,没有继续教育的积极性,自觉培训好坏不影响自身临床工作,其实,没有规范培训,没有好的有效方法指导临床,最终影响的是临床护理质量。

感染科针对年轻护士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依据科室临床特点,集中组织培训人员进行培训效果讨论,如何有效提高年轻护士的培训效果。①加强分层培训,包括培训对象分层与培训内容分层,逐层逐步地达到培训目的。②采用ΡDCA循环法进行培训,循序渐进。护理工作中发现一个问题,组织讨论,分析原因,提出培训计划,采取措施实施,做好自查与监督,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问题,进入下一轮ΡDCA循环中。③有效利用时间,临床实际中及时检验理论与操作的培训效果。本次研究对象均处于N0、N1级(初级阶段),培训内容也是科室须掌握检验的基础知识。运用ΡDCA循环法,通过有针对性的多媒体理论授课和一对一的操作技能培训,第1轮考核结束,操作技能合格率100%,理论知识合格率91.67%。针对2名不合格人员,与个人沟通,寻找原因,总结经验,重点再培训,第2轮考核中全部合格。ΡDCA循环法培训后的理论、操作平均成绩也明显高于培训前。

研究中,感染科将ΡDCA循环法运用到临床年轻护士培训,改善了护理培训方法的科学性,使护理培训形成常态化模式。有利于加强对年轻护士理论与操作技能的基础培训,提高了护士的临床综合素质,增强了护士工作的自信力,强化年轻护士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不断掌握更多、更新、更深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有效提高了护士自身的临床工作能力,更好地改善了临床护理质量。

[1] 上官志毅,陈冬梅,黄婷婷,等.ΡDCA循环在国内护理领域应用的新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09,9(2):26-30.

[2] 阮征,刘芳.护士职业防护新进展[J].现代护理,2008,14(3):333-335.

[3] 车文芳,赵书敏,朱淑群.ΡDCA循环在年轻护士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9,23(2):559-56.

[4] 林兴风,肖和存,厉淑荣,等.开展护患沟通情景演示培训的组织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41-42.

[5] 许敏,邢福工,张华.HIS系统下护理培训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 27(8):60-62.

R47

B

1671-8194(2014)10-0229-02

猜你喜欢

操作技能考核成绩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操作技能床旁教学指南(2021年版)》解读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简析提高钳工操作技能的策略研究
爱紧张的猫大夫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