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门诊小儿发热用药的调查分析

2014-04-10李礼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0期
关键词:儿科门诊小儿

李礼娟

(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广东 广州 510170)

儿科门诊小儿发热用药的调查分析

李礼娟

(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广东 广州 510170)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中发热用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考虑改进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380例儿科小儿发热案例的用药情况,对比药效、药性、用量和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结果儿科门诊小儿发热用药存在一定的混乱和无序,普遍存在用药不当、药量不当和不考虑患儿实际情况乱用药的情况。结论需要对患儿家长普及正确的用药知识,做好门诊部们的用药监督指导。

儿科门诊;小儿发热;用药调查

在儿科中,小儿发热是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其成因也非常多,因此针对小儿发热的情况要了解其发病原因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在临床上对于小儿发热的情况又要尽快做出治疗对策,尤其是小儿口腔温、肛温过高或者急性发热症状[1],不能给医护人员足够的时间去做病因诊断就要做出降温处理;因此在药用过程中很难做到针对性治疗,临床上发现发热或用药不当都会造成后期治疗的困难,甚至引发儿童生命安全危机。本文就门诊中的小儿发热用药进行调查,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我们针对2011年6月至2013年3月门诊接诊的380例发热患儿进行数据分析。380例患儿年龄范围在1~6岁,平均年龄(4.3±1.5)岁,门诊测量发热度数在37.6~41.5 ℃,其中低热136例,中热175例,高热56例,极热13例。检查发现患儿发热原因主要与各类型感冒、呼吸道感染和急性热病有关。

1.2 方法

收集整理所有患儿的门诊就诊处方药,了解儿童就诊之前是否有自行用药治疗等情况,分析患儿发热原因。关于门诊用药中处方药的区分参照《中国药典》、《处方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孕妇及儿童临床用药管理的通知》、《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应用的指导意见》[2]等文献资料来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以SΡSS15.0软件进行处理,以t进行检验,以Ρ<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380例患儿的用药情况进行归类分析,以用药的类型、用药不当的情况分布和造成用药不当的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见表1~4。

表1 患儿发热的常见病因

表2 儿童门诊中发热患儿用药的类型分布

表3 患儿发热用药不当的情况分类

表4 患儿发热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3 讨 论

小儿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成因多样,因此在临床诊断和对症用药上存在不小的障碍。我们在对门诊中的380例儿童发热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之后发现儿童发热的用药情况非常混乱。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是的确很难针对儿童的发热特点做到对症给药,因为在高热或者极热的情况下,为了保持儿童的生命体征稳定,会在急诊中快速采取降温退热处理。而在门诊室中很难快速确定病因,因此存在一定程度的给药不当[3];第二个原因是不少孩子家长们和医师都存在这样一个用药误区,认为发热并不是大问题,属于常见现象,因此在治疗的时候,为了起到快速退热的效果,普遍会选择一些激素类退热药或者抗生素。比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4]和常见的抗生素,使用非常频繁,成为给孩子进行退热处理的常用药物。

由于儿科门诊中对发热症状及其用药管理不够严格,一般除非极特殊的管制药物之外,都是完全按照医师开具的处方给药,像常见的止咳药、抗生素、激素类药物的管理都比较宽松。而为了达到退热的效果,很多时候医师也习惯于综合多种药物一起使用。在我们搜集到的退热处方之中,常常可见2~4种左右的药物同步使用[5],这就更容易造成药量控制不当和重复用药的情况。在调查中还发现不少患儿家长是到多家医院就诊的,常见于发热情况持续性渐进且用药后无明显好转的情况,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患儿反复用药、重复用药、过量用药和药物与患儿体质、病情不符的情况。

不过很多家长和门诊医师过于频繁的应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却忽视了此类药物长期使用对儿童身体有严重的副作用。在我们表4关于用药后并发症的分析中,引起患儿肠胃不适、肝肾功能损坏甚至引起意识障碍的情况有很多[6],其中一部分是因为用药不当和用药过量引起的高热不退,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儿童长期频繁使用各种激素类或者抗生素、抗病毒类药物造成的。在患儿的详细病情咨询和对儿童家长的咨询中可以了解到这一情况。

考虑到儿童发热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在社区中像家长们普及一下儿童发热的家庭护理和物理退热方法,减少不规范用药的出现,提醒家长保留处方单子和不要在多个门诊交叉用药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1] 田旭东.儿科300例门诊发热患儿用药分析[J].中国药业,2013, 22(6):91-92.

[2] 龚娟.某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121-122.

[3] 刘蕾,陈勇,白洁.儿童退热药物及合理选择[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0):25-26.

[4] 王明丽,沈素.儿科门诊用药抽样分析[J].中国医刊,2012,47(1): 39-41.

[5] 魏波,魏海浪.2009-2012年我院儿科门诊不合理用药情况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3,6(3):7-8.

[6] 陈金辉.儿科门诊89例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报告[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年,7(13):142-143.

R95

B

1671-8194(2014)10-0082-02

猜你喜欢

儿科门诊小儿
门诊支付之变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圆梦儿科大联合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