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节奏的功能性与训练技巧探究

2014-04-09林修婷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重音律动音乐作品

林修婷

视唱练耳是有关音乐专业学习的最基本要素,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音乐素质的高低,并且对其以后的音乐道路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西方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的传入,一些鲜活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被潜移默化的融入到了我国传统音乐教育体系之中。经过相关人员的研究发现,国外先进的音乐教学手段中普遍都在强调以节奏为主导的训练方法,将律动有效地渗透到节奏的练习中去,产生节奏与韵律之间的优美结合,利用千变万化的节奏形态来激发学生们的音乐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本文作者结合当前我国大力发展音乐艺术的背景下,就如何在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中有效地融入外国先进音乐教学模式精华进行探究,从节奏本体入手对节奏在音乐中的功能性作用与训练技巧进行阐述,并且结合心理学、教与学、音乐声学、美学等学科对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的有效教学手段进行探讨,以实现大幅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对音乐节奏的分析研究

本文主要针对音乐节奏的功能性与节奏训练技巧这两个问题进行研究,并且从三个框架对其进行分析。从节奏的本体出发,让学生从广义上对音乐的节奏的概念进行理解,并且结合音乐学中著名的节奏理论学说对构成节奏的基本要素进行论述;结合音乐中节奏的具体表现作用和学生对节奏训练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对音乐节奏的功能性作用进行深入的探究;结合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对有效进行节奏教学提出相关可行性建议;在坚持理论论证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下,在音乐教学中要实现节奏训练对音乐专业教学的价值与功用,实现教学目标、课程内容、综合评价等方面的考察与评定,全面提升学生音乐素质,为学生终身音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严格规范的视唱练耳和节奏训练,提高学生在音高、旋律、节奏、和声以及调式调性等音乐元素方面的感知和把握能力,让学生在音乐学习实践中有效地把握不同类型的节奏风格与特征,并且能够准确、清晰的把音响演示出来,掌握音响节奏的敏感度以及肢体动作的协调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清晰地感受力。除此之外,进行科学有效地节奏训练能够激发学生潜在的音乐本能,充分的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与美学艺术价值。

二、节奏的内涵

(一)节奏的概念界定

“节奏”一词最早起源于希腊语,是把时间的跨度划分成可以被人感觉到的段落意思。世界上所有运动着的事物,大到日月运行、四季更替,小到呼吸、脉搏的跳动,无一不体现着时间节奏的律动。在一些著名的历史文献以及诗集画册中都对节奏有着一定的阐述,例如《诗论》中提到的来往的寒暑昼夜、新陈的代谢、起伏的风波、交错的山川、乃至历史方面的兴亡隆替等等都存在着一定的节奏在里面。由此可见,人类平时在进行生活与生产劳动中所形成的节奏感或者节奏意识,都是在不自觉之中就形成了,它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需要。这是一种潜在的本能,充斥在人类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将单调枯燥的节奏经过不同的形式表现的丰富多彩。正如研究发现,将节奏加入到人声的表现之中就形成了歌,融入到动作之中就成了舞,在加入形象的语言表现之中就成了诗,综合所有的充满缪斯灵性的事物我们可以看出,节奏的重要作用和独特魅力无处不在。在经过了反复的钻研之后,人们不断地发展了更为复杂的节奏感,让人们在欣赏与领悟艺术作品中丰富情感的同时,获取更高层次的审美感受。

(二)作为音乐构成的节奏

对于一首优美的歌曲来说,如果没有时间节奏上的划分,就如同一堆杂乱无章的音符。对于一个任意时长的音符来说,如果没有时间上的节奏划分,也就体现不出强弱的差别,也就更无从谈起任何美感,甚至毫无意义。然而只有在这条特点意义延伸的直线上来分割出长短不一的线段,才能真正的体现出音乐节奏的意义。音乐节奏再简单意义上就是指通过对音响时间的有序划分,形成一定基础上的强弱有序的声音。节奏是构成音乐三个基本要素中出现最早的一个,同时也是最具表现力和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音乐的骨架。在现实意义上是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存在的,也就是说相继发出的音响也只能看作是苍白的音高线,只有经过节奏的合理划分与组合才能成为富有生命力的旋律。

在最初的音乐只是人类体态律动的自然产物,是在人类原始的舞蹈动作之中产生的,是从劳动工具与解除对象之间的碰撞产生的声音。时至今日,仍然有许多音乐是通过打击乐器有节奏的碰触产生的声音。节奏作为律动的一种时间特殊表现形式,将音乐中的情态、美感传达出来,产生生命哲理的认知与共鸣。

(三)节奏的基本构成要素

在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郭沫若先生的《论节奏》中明确的指出了,节奏是由两个有着密切联系的关系构成的,一个是时间关系,一个是力的关系。这二者的密切配合与相互作用,让节奏成为了音乐作品中不可缺少的支撑骨架。经过长期大量的实践活动可以发现,音乐的节奏结构并不是单一独立的,它还受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要想制作出完美动听的音乐,我们还需要从根本上了解与认识这些基本的因素,采取一定的手段来更好地把握节奏在音乐中的特殊作用。

速度是影响音乐中节奏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简单来讲就是乐曲演奏的快慢程度。无论是任何一种音乐,任何一种律动,都必须遵循特定的速度框架进行演奏,在进行实际的演奏过程中,都会使用一些例如快板、广板、中板、柔板等专业速度术语来规范速度范围。在演绎具体的音乐作品时,我们常常会在表现上适当的添加一些紧张缓和有度的律动变化,来尽可能的避免作品表现上的呆板、机械和毫无生气,最大限度的获得情绪的张弛感。这就体现了音乐表演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作曲家在任何音乐作品中所标明的速度都只是为音乐本身所服务,在进行实际的表演时不可能采取绝对一致的速度。

律动因素是一首音乐作品的基础,它就像我们人体心脏在一直有规律的跳动一样,音乐作品的表现也是具备其独特的恒定且均匀特点的。作为音乐时间运动规律的特殊表现形式,节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旋律风格以及曲式结构、情绪特征。例如,在表现一种欢快、激动、跳跃性的情绪时,我们就可以适当的加快乐曲的节奏,遇到较慢的节奏速度就一定是要表现一种宁静悠扬、庄严的颂歌或者悲伤情绪的乐曲。因此,在进行音乐的教学中,常常采用一种固定的律动速度来设定音乐作品的基本节奏。

重音这一节奏的构成因素涉及到了节奏和节拍的关系,从一定的角度来讲节拍就是一种时间单位,是多种音乐节奏按照强弱规律来反复循环的,节拍在一定的情况下组织和安排了节奏的进行。因此,节拍可以看做是节奏在规范化和秩序化下的产物,它的重音取决于自身的结构。但是在具体的音乐实践中,重音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了节奏型重音、音乐表型重音、人为力度重音、和声组织变化重音、旋律走向重音等等,这些不同功能的重音相互交织在一起产生节奏运动和发展的不同影响。

三、音乐节奏的功能性作用

(一)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节奏的表现作用就是将零散的单个乐音进行有序的组合,形成乐节、乐句、乐段,最后形成乐章。节奏作为音乐时间的组织规划者,体最突出的功能就是将乐音进行动态的整体把握和感知,将其中蕴含的情感与美学更好地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说节奏就是音乐表现中最具生命力、最具创造力的地方。

(二)节奏的动力性作用

任何一种事物,都会经过一种不稳定到相对稳定的过程,这种趋向稳定的内在动力促使事物在不断地前进,最终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在音乐节奏方面,这种动力就表现为节奏时长与音型疏密的多样性。节奏的不规整性以及不同类型节奏造成音乐的紧张性等等都是节奏的动力性表现。这些因素会不同程度上给音乐带来一种平稳、均衡、质朴的意味和紧张、激扬、动荡的音乐情绪。

(三)节奏的造型性作用

节奏的功用除了在催生出生动旋律的基础上,还能够在塑造和刻画音乐形象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能够塑造音乐的主题形象,还能在旋律伴奏织体方面起到烘托渲染作用。这就体现在我们常常在铿锵有力的进行曲中感受到类似踏步的拍子,在优美的抒情舞曲中听到三拍子。在经过作曲家精心编排的音乐作品中,可以最大限度的铺垫和反应旋律的动感美与情绪。

(四)节奏对人产生的心理学效应

历史研究发现,音乐是在遵循人类基本需要规律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音乐也在满足人们需求中不断的发展的演变。在不同的环境中创造的音乐都是为了满足当时人们在某一方面的需要,并且在音乐的外化过程中人们的情感得以宣泄,内心世界得以升华,不断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在音乐中赋予的各种情感,能够让人们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共鸣以及心理效应。音乐作为一种娱乐,它能够去除人们心中的悲伤和忧愁,使人们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感受到自我的价值体现,得到心灵的慰藉以及感受到深切的人文关怀。

其次,人体生理节律与音乐节律之间的相互联系还影响着人类身心的发展,人身体所有的生命体征都遵循着一种特定的节奏而运动着。人体就好比是一个精密复杂的机器,所有的部位就行机器零件一样在进行有规律有节奏的运行着,一旦某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引起整个机器的不正产运转,甚至出现瘫痪的危险。然而音乐恰巧是一种物质的波,当音乐所产生的节律与人类自身节律一致,就能够对人心理和生理上产生作用,引起心灵与情感上的共鸣。

四、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视唱练耳的训练主要进行音乐感的训练,培养学生音乐基础理论和节奏技能。

(一)基本节奏训练

我们知道速度是节奏的第一要素,在进行节奏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均匀速度感,掌握通过感官来产生对于不同快慢速度的基本感知。采取音乐节奏和秒针的运动频率相结合的速度概念,牢固的掌握音乐作品中速度的快慢。其次,还要进行给类音乐作品的大量听、练,不断地积累节奏语言经验,掌握重低音等节奏方面的认识,以及多声部复杂化节奏,对不同的风格音乐以及表情术语产生更加清晰的认识,帮助我们加深对速度的理解,更好地把握音乐风格以及内涵。

(二)节拍感训练

节拍在某一方来说就是一种周期性反复的音乐时间单位,音乐的速度本质上也就是节拍的频率。在实际的节拍训练时可以有目的的进行单拍字、复拍子、混合复拍子的训练,养成规范的用手打拍子的习惯,在经过一定程度的训练之后在转移到心理默默打拍子的方法,最后达到不经过可以打拍子就能凭借心中稳定的拍感来进行音乐速度的准确拿捏。

结 语

综上所述,音乐节奏的功能性与训练技巧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只有结合节奏视觉性联想、体态律动性节奏和视唱练耳结合的多声部立体节奏训练,才能培养人们敏感的音乐感知力,提高人的音乐节奏综合素质与水平,激发人类潜在的音乐创造能力。

[1]李娜.如何指导学生把握音乐的节奏 [J].大舞台,2010年第10期,p204

[2]王颢霖、王东雪.音乐节奏与动作节奏的同步认知:听觉——运动交互研究 [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p136-142

[3]李杰凯、包蕊、贲驰.论操舞音乐韵律与动作节奏的本能恰和之美——基于运动项目娱人致趣原理的研究 [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p7-10.

猜你喜欢

重音律动音乐作品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重音在“文学作品朗读”中的运用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律动之美
“三个经济”律动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浅谈语句重音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