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4-04-09□赵宇,刘昭,张睿,赵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警务中心教学模式

□赵 宇,刘 昭,张 睿,赵 芸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概述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明确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决定教学实践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中国传统的教学体制,课堂教学的实现形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教授理论、界定概念、提出问题、布置作业,学生以跟随者的身份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学习活动。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实践活动注重学习过程的规范性,但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实践相对欠缺,教学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目标。1952年在哈佛大学一次学术研讨会上,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首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他认为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以发展,因此教学必须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学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包括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实践等,都应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引导学生主动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对学习的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估,培养学生对学习负责的意识。[1]同时,罗杰斯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当引导者、信息资源提供者和顾问的角色,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促进者的作用。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涵义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学习者即学生主动参与构建的学习模式,对传统的教师传授式的模式进行调整,由学生参与并决定课程设计的每一阶段,从了解学生情况着手重新定位了师生角色,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对学习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评价等的选择具有决定权,教学以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实践应用为导向,提倡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具体来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首先,提倡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和人性化,教师注重为学习者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通过关切、引导、诚挚的语言交流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思维力,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等高科技手段的使用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达到教与学的双方互动的最佳状态,学习效率在良好的互动中得以提高。其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引导学生通过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成长方向。再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辅导者、引导者、观察者,这其实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辅导者,师生间可以平等对话探讨问题;作为引导者,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既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了然于胸,也要能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反思性研究制定处理问题的计划,再进行教学实践检验并对其效果做出新的评价,以求解决问题,在引导和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作为检验教学成果的方式。[2]作为观察者和资源库,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宏观的掌控,及时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资源,甘当“活的百科全书”,任何时候都能与学习者在交流中找到共同点,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实践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转变其教导职能,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发挥学习主动性而作出贡献。然而,纵观当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实践的运用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师定位不准确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学生在教师适当的指导下是可以通过先前的经验和认知图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但由于传统教育中教师本位观念的影响,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课后实践中,教师都习惯于以灌输的方式以其强势地位凌驾于学生之上,因而教师与学生处于不平等地位,也无法发现每个学生的个人特点。这种扼杀人性、个性及主体性的教学模式正是无法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根源所在,在这种先验主义的影响下,随着时间的推进,学生也习惯于依赖老师,在遇到本应由自己解决的问题时,丧失了自主思考的能力,进而无法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充当主角。

(二)“一元化”教育理念迫使教育模式呈现单向交流

中国传统教育在主流上是一元化的,即以教师为主并采用强制性手段迫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一方式极力把学生的认知规范、预设到一个固定的传统模式中,进而根据学生的特别表现作出一元性的结论,即便学生并不认同这一结论,也要装作很理解很赞同,这便是传统教育理念所产生的“师道尊严”。与此相反,多元性教育理念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思想自由,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发挥广阔思想及不同观点的交流平台,以此爱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严肃的教育氛围及固化的教学方式影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自然、宽松的教学氛围是引导、激发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并确立学习主体性不可忽视的条件,然而,当前教学过程中,过于拘谨、凝重和严肃的教育气氛却压抑学生积极学习的主动性。总体上来看,中国教育过于规范与严肃,过度追求教学目标及成果,致使教师忽视教学过程。而被忽略的教学过程才应该是学生获取知识及能力的主体。同时,教师常习惯采用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后作业的形式来进行具体教学,课堂上也将学生的坐姿、完整的板书设计、课堂教学阶段作为教学过程的必备要素,限制了教学发展的多样性与多样化。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更新教学目标,明确专业定位

公安院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式上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课程安排更强调实践性和实用性。随着近年来各国交往日益频繁,跨国犯罪案件普遍增加,犯罪手段多样化给警务工作提出更多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公安院校作为预备警官的摇篮,一方面要在专业设置上更加贴近公安实际工作,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是现代化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目标设定上应立足于本国公安工作,同时也要着眼于世界警务,加强学生各国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国际警务合作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公安业务学习过程中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

(二)明确教师地位,扮演好导师的角色

目前,我国公安院校普遍采用的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即“老师灌输,学生接受”,教学内容以考试为导向,知识传授理论重于实践,学生在学习中以做题练习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让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同时也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在知识传授中的引导作用,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教授的是学习研究的方法,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教学对象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但缺乏知识转化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教师而言,一定要定位自身的地位和职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即可,不能代替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只有教师清楚明确自己的职能,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公安院校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吸收和运用对于学生而言更为重要。教师在理论讲解的同时,也要学会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加强课堂互动,重视学生参与

高校课堂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采用课堂情景模拟、分组讨论、案例分析和课堂展示等多种方式,加强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如,在实践性较强的涉外警务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近期发生的涉外案例,结合实际公安工作当中涉外警务处置的方式方法展开情景教学。同时让同学们模拟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景,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在传授理论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实际工作中的操作流程,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处理实际问题当中,从而提高临场应变能力和警务实战技能。

(四)利用课后反馈,提升教学质量

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应重视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组织形式、授课方式以及教师个人表现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授课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也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当中,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和主体,让教学手段为学生所用,除了对于教学方式的反馈,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课堂中没有理解难以消化的内容重点讲解,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良性循环。

[1]李嘉曾.“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8(4):54.

[2]李思源.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J].科教导刊,2012(3):11.

猜你喜欢

警务中心教学模式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HIV感染的警务预防与处置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警务实战训练教学中开设